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疯狗强尼

  • 疯狗强尼

    疯狗强尼更新1

    年份:2008 类型:战争片

    主演:ChristopheMinie,DaisyVictoriaVandy

    导演:Jean-StéphaneSauvaire

    地区:法国

    语言:英语

二零云2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描述非洲某国娃娃兵的残酷人生。他们拿起卡拉什尼科夫冲锋枪如同职业军人,年纪轻轻就杀人如麻,还强奸妇女。本片叙述年仅15岁的叛军首领“疯狗强尼”当娃娃兵的历程,和13岁少女拉奥科蕾逃离残酷战乱的故事。《疯狗强尼》曾获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最具希望奖。12岁以下不宜。在切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张与这部影片既有关又无关的一幅摄影作品。
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凭借这张照片荣膺了1994年的普利策奖。在这幅著名的《等着吃小女孩的秃鹫》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被饥饿折磨至骨瘦如柴、濒临死亡的小女孩匍匐于地,而在她身后的不远处正守候着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鹫,「猎手」与「猎物」之间的这一瞬给予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对非洲大陆的苦难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性认识。
回到《疯狗强尼》,这部影片与照片并无直接联系,但所叙述的也是关于非洲的严酷现状。与大名鼎鼎的《卢旺达饭店》或者《血钻》不同,长年从事纪录片工作的导演让-斯蒂芬·萨瓦尔让本片也呈现出一种类似纪录片的风格,几乎不附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及思想倾向,最大限度地将真实的、原生态的、触目惊心的一面捧到观众眼前。
这样的处理让我想起了巴西影片《上帝之城》,不同的是在《上帝之城》中让孩子拿起枪支的是毒品与金钱,而在《疯狗强尼》中则是政治与利益。以强尼为首的这群娃娃兵,大多不过十四五岁(甚至更小),又能懂得什么国家荣辱或民族仇恨。他们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和炮灰,躲在他们身后窃笑的要么是叛军、要么是投机武装,但无论是谁都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孩子的死活。
在影片里,导演表现最多的是孩子们被腐蚀的天性,或许亦是人性中本就具有的「邪恶」。拿起枪械的他们,在被灌输的「正义」的名义下,肆无忌惮地发泄着体内的疯狂和暴虐。抢劫、强奸、杀戮、无恶不作,其行径与成年人无异,然而却与他们尚显稚嫩的面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而引发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与娃娃兵们横冲直撞交替进行的是导演安排的另一条线索,小女孩拉奥科蕾用独轮车推着惨死的父亲满世界寻找失散的弟弟。拉奥科蕾善良、坚定、执着、充满了勇气,同那些戾气附体的娃娃兵有着鲜明的对比,当拉奥科蕾安葬父亲时,甚至还轻诵了一小段基督教的祷文。有趣的是,在拉奥科蕾与强尼有过的两次交集中,第一次强尼出人意料地放过了女孩,而第二次拉奥科蕾更是夺过了强尼的枪,并狠狠揍了他一顿,这未免有点违背逻辑。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角色是原著作者(或是导演)安排的一个美好的象征,即便稍嫌刻意,但不失为一种对理想愿景的期盼。
让我们再来看看文首那个摄影师凯文·卡特的结局。当他获奖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诸多批判,质疑他为何当时不去帮助那个小女孩。几个月后,卡特在自己的车里自杀身亡,年仅33岁。不管舆论的压力是不是导致其自杀的主因,却无疑是西方社会对非洲一贯伪善姿态的写照,看似悲天悯人,实则隔岸观火,占足了道德的制高点,但非洲的状况仍丝毫未变,依然是贫困、饥饿、疾病、战争的代名词。

疯狗强尼影评

在切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分享一张与这部影片既有关又无关的一幅摄影作品。
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凭借这张照片荣膺了1994年的普利策奖。在这幅著名的《等着吃小女孩的秃鹫》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被饥饿折磨至骨瘦如柴、濒临死亡的小女孩匍匐于地,而在她身后的不远处正守候着一只虎视眈眈的秃鹫,「猎手」与「猎物」之间的这一瞬给予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对非洲大陆的苦难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性认识。
回到《疯狗强尼》,这部影片与照片并无直接联系,但所叙述的也是关于非洲的严酷现状。与大名鼎鼎的《卢旺达饭店》或者《血钻》不同,长年从事纪录片工作的导演让-斯蒂芬·萨瓦尔让本片也呈现出一种类似纪录片的风格,几乎不附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及思想倾向,最大限度地将真实的、原生态的、触目惊心的一面捧到观众眼前。
这样的处理让我想起了巴西影片《上帝之城》,不同的是在《上帝之城》中让孩子拿起枪支的是毒品与金钱,而在《疯狗强尼》中则是政治与利益。以强尼为首的这群娃娃兵,大多不过十四五岁(甚至更小),又能懂得什么国家荣辱或民族仇恨。他们只是被人利用的工具和炮灰,躲在他们身后窃笑的要么是叛军、要么是投机武装,但无论是谁都没有真正在乎过这些孩子的死活。
在影片里,导演表现最多的是孩子们被腐蚀的天性,或许亦是人性中本就具有的「邪恶」。拿起枪械的他们,在被灌输的「正义」的名义下,肆无忌惮地发泄着体内的疯狂和暴虐。抢劫、强奸、杀戮、无恶不作,其行径与成年人无异,然而却与他们尚显稚嫩的面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从而引发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与娃娃兵们横冲直撞交替进行的是导演安排的另一条线索,小女孩拉奥科蕾用独轮车推着惨死的父亲满世界寻找失散的弟弟。拉奥科蕾善良、坚定、执着、充满了勇气,同那些戾气附体的娃娃兵有着鲜明的对比,当拉奥科蕾安葬父亲时,甚至还轻诵了一小段基督教的祷文。有趣的是,在拉奥科蕾与强尼有过的两次交集中,第一次强尼出人意料地放过了女孩,而第二次拉奥科蕾更是夺过了强尼的枪,并狠狠揍了他一顿,这未免有点违背逻辑。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个角色是原著作者(或是导演)安排的一个美好的象征,即便稍嫌刻意,但不失为一种对理想愿景的期盼。
让我们再来看看文首那个摄影师凯文·卡特的结局。当他获奖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诸多批判,质疑他为何当时不去帮助那个小女孩。几个月后,卡特在自己的车里自杀身亡,年仅33岁。不管舆论的压力是不是导致其自杀的主因,却无疑是西方社会对非洲一贯伪善姿态的写照,看似悲天悯人,实则隔岸观火,占足了道德的制高点,但非洲的状况仍丝毫未变,依然是贫困、饥饿、疾病、战争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