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艺 » 跨界歌王第一季

  • 跨界歌王第一季

    跨界歌王第一季已完结 共13期

    年份:2016 类型:综艺

    主演:高晓松,宋柯,刘涛,王凯,秦海璐,潘粤明,巫启贤,巴图,李光洁,王子文,姚笛,小沈阳

    导演:陈伟,马宏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剧情简介

《跨界歌王》是北京电视台倾全台之力重磅推出的首档大型明星跨界音乐节目,将于2016年5月28日开始,在北京卫视每周六21:18播出。《跨界歌王》旨在突破固有的娱乐边界,汇集了活跃在影视、娱乐等领域的众多重量级当红明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成就斐然,却都曾拥有音乐的梦想。在《跨界歌王》的舞台上,他们将重拾音乐之梦,展现鲜为人知且令观众惊艳的音乐才华,争夺年度“跨界歌王”的殊荣。

基本算是完整地看了一遍(除了决赛),单刷了一遍潘老师,然后又去听了每首歌的原唱并研读了歌词。


^O^序

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少年梁博,在上《跨界歌王》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我是(节目)观众的话,(会更)期待演唱者能让我感觉舒服,无所谓唱功什么的。有时候非专业的歌手唱歌可能更容易感动人,因为他不会考虑自己的技巧和很多东西,非专业的人唱歌往往投入更多情感,有时候会比专业人员‘咬文嚼字’的唱法好很多。”

所以看《跨界歌王》,与其说是在听歌,不如说是在听演员们借“歌”这个媒介在讲故事。节目中最打动我的,当属潘粤明。

可是呢,北京台推人的能力真是差,对于他们给立的“潘大胆”人设,我是百分之百拒绝的,怎能用如此简单粗暴又毫无美感的词来形容他。在我心中,节目中的潘老师有趣程度可以比肩“清华哥哥”,贫嘴程度简直就是低配版的大老师。甚至连《北京时间》花絮中都能提炼出“呆萌”这种关键词,正片为什么这么不长心呢!

他明明就是一位少年啊!

^O^正文

演员中不乏唱功好的,但稀缺的是能够借由声音传递出独特气质和精神的人。非常喜欢潘老师在《跨界歌王》中的表现,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节目中软萌有趣,更是因为,虽然经历了世事沉浮,潘老师仍能从内到外散发出纯净的少年气。舞台上,潘老师声音气质和形象气质达到了高度统一。他所演绎的每一首歌都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故事,每一首歌都是成长路上自述。

1.不羁--《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第一期)

说实话,我向来对盲目追求传统服饰、国学、中医和佛教的人嗤之以鼻。潘老师属于温润一卦的,传统服饰在他身上显得那么雅致得体,没有油腻、没有刻意张扬、没有故作姿态。他出现在镜头前的那一刻,我就彻底沦陷了。要知道,上一个打动我的白衣少年,还是香港书展上演讲的一位年轻作家。

北方有少年,白衣胜似雪。

当然,如玉佳公子的外表掩不了一颗不羁的心,盖不住叛逆精神的传达。所以,那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是银涛排空的纵横恣肆,是冲破天际的竭力呐喊,是摆脱束缚的放荡不羁。

2.情衷--《带我到山顶》(第二期)

这首歌歌词要传达心境和情绪指向很明确,但歌里出现的意象彼此联系不紧密,像呓语,又像脑中浮现一帧帧相互独立的画面。这种故事性较弱的作品,需要投注更合理情感表达,否则很容易流于过度的情绪宣泄或是刻意的身份渲染。

潘老师唱这首歌,就像在讲故事。这种感觉如夏日薄暮时分推窗纳风,迎面的是暑热退去的心旷神怡,远处传来的嘒嘒蝉鸣,难以抹灭的悠长心绪……一首思念絮语被演绎成为清新小调,不疾不徐诉情衷,不落窠臼、另辟蹊径。

所以,他在原作者预设之外又找到了一条全新的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虽然,在表演时,潘老师对着姑娘有些慌乱,而且某几个镜头神似某位歌手。(笑)

用“讲述”的方式来诠释是否与作者创作初衷完全吻合就另当别论,因为二次创作本身就意味着发展和改变。

3.坚持--《Young Man 年轻人》(第三期)

这首歌潘老师重新填了词,这一版中文歌词一改原词立意,用“夺胎换骨”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像极了我喜欢的一个乐队早期作词风格,简单、自信又充满内在的力量。

歌词中有两个人称代词——“你们”和“我”——特别值得注意,这是整个歌曲从“述他”到“自述”转变的关键词。

舞台对这组关键词的演绎十分到位,用衣着保守呆板、手执教鞭用严肃的口吻教育学生“态度认真听我讲”的教师作为歌词中“述他”者的外化形象,而一身复古服饰和学生们玩在一起则是灌输大道理向亲切聊天的切换。正如歌词最后,“我”即“你们”,二者融为一体。

可是呢,表演开头一个哈欠早已暴露了一切,也为“你们”到“我”甚至是“我们”转向埋下了伏笔,这是整个表演最有趣的地方。

4.孤寂--《悟空》(第四期)

孙悟空形象自诞生之日起,历经长时间的演变到现在已经有非常多的解读空间,他可以是文弱的、自由的、叛逆的,也可以是孤寂的。

潘老师演唱这首歌时,一袭白衣长袍,直冒仙气儿。这种“仙”,一改大众对孙悟空自由反叛,神通广大之印象,产生出全新的艺术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不失为一种有个性诠释和表达。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形象其实并不是在演绎孙悟空本人,而是作为“他人”来关照“悟空”这一角色形象。

舞台(真正孙悟空吊着威亚“高高在上”)和表演(潘老师那么“仙”离角色很远)都在刻意拉开与观众的距离,而这种疏离感正是歌词中“独影阑珊”的最好注脚。

5.热血--《好想大声说爱你》(第六期)

这首歌几乎可以说是动画《灌篮高手》的最佳代言之一了,光听前奏,就足以让人热血沸腾。

早习惯了一听旋律就脑补动画前奏的我,一开始是有些担心的,毕竟潘老师棱角没那么分明,这种相貌与动(漫)画中人物中的模样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担心外貌上的差距会在脑中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进而影响我对整个表演判断。

所幸,潘老师情感的调动和现场气氛的营造都成功地消弭了违和感。

感谢潘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青春的记忆。

另外,潘老师你那件帅帅的皮衣是一下批发了好几件,还是地上扔完了拍拍土接着穿?好多综艺里都有它出镜!(笑)

6.感怀--《给自己的歌》(第七期)

李宗盛的词写的真好,平白洗炼却又力透纸背,直击人心。任何没有阅历的人唱,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潘老师的演绎也很好,真诚走心,不动声色的表演背后是喷薄欲出的情感,大象无形。

诗言情,歌咏志。两者结合,完美。

“是不能原谅 却无法阻挡 恨(爱)意在夜里翻墙 是空空荡荡 却嗡嗡作响 谁在你心里放冷枪”这几句从他口中出来时,我已眼泪婆娑。

这不绝是代入式的同情,而是内心深处的共鸣。

曾经的我,小心翼翼地伪装起自己,听着心里的那扇窗吱吱呀呀地关上,无数次纠结着是非对错。

生活若负我,那又怎样?你如此坚强,我怎能被打倒;你仍是少年,我又岂敢变老。

7.重生--《曾经的你》(晋级PK歌曲)

PK歌曲没有特别的舞台布景,反而能让人更关注演唱者本身。这种化繁为简的方式也渗透到歌曲的演绎中,愈发让人觉得人歌合一。

曾经的少年意气,如今壮志未酬;

曾经的甜蜜爱情,如今遍体鳞伤;

曾经的繁华靡丽,转眼一切为空。

这一切都没有关系。

因为,只有经历坎坷,才可能浴火重生。

“经历了人生百态世间的冷暖,这笑容温暖纯真。”这句是潘老师自述式的表达也是我对节目中的他的认知:历经波折,却依旧葆有赤子之心,不曾变质,不曾畏惧,不曾苍老。

8.成长--《镜子中》(决赛)

如果说前面七首歌都在诉说少年心事的话,那么最后一首则是回顾成长故事,舞台上潘老师的打扮甚至有一点成熟的沧桑。

潘老师自己也讲,摇滚乐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表演中也可以看出摇滚深入骨髓的影响,非常有范儿,一种文艺的摇滚范。

以摇滚乐开始,以摇滚乐结束,终点即原点。

八首歌,八种心绪,一段特别的内心之路。

看《白夜追凶》开始对潘老师感兴趣,看《跨界歌王》彻底变成潘老师的迷妹。

相见不言“恨晚”,当下即是最好。

^O^尾声

看了好多节目花絮,知道潘老师非常谦虚,他对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声音条件”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可比起一味注重形式和技巧,走心真的值得用真心爱呀。

其实,潘老师在节目里根本不需要人设,因为走心就是最好的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