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最远的地方

  • 最远的地方

    最远的地方正片

    年份:2017 类型:剧情片

    主演:FrankDrake,CarolynPorco,JohnCasani,LawrenceKrauss,TimothyFerris,EdwardStone,NickSagan,LarrySoderblom,CharleyKohlhase,FranBagenal,JamesF.Bell,FrankLocatell,SuzanneDodd,JonLomberg,HeidiHammel

    导演:Emer,Reynolds

    地区:其它

    语言:英语

二零云1

二零云2

剧情简介

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吗?距离 120 亿英里的小宇宙飞船正在离开我们的太阳系并进入太空深处的空隙。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人造物体。在它的艺术中慢慢消亡的是钚发电机,它可能会在航海者号的光芒最终熄灭之前再过十年。但是这个小飞船将旅行数百万年,承载着生命的金像和唱片记录。航海者号将超越人类和我们所有的创造物。它可能是唯一标志我们存在的东西。也许如此

一起去《最远的地方》,带你了解引力波的前生今世_腾讯视频来源: 腾讯

请记住2017年10月16日,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

因为在这一天,天文学家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引力波”。

人们在激动之余,才真正理解了爱因斯坦的伟大。这个物理界的泰斗,早在一百年前,在没有任何高精尖黑科技的年代里,爱因斯坦用他的大脑和笔下的公式,就通过广义相对论证明了宇宙中引力波的存在。

抛去那些聱牙诘屈的学术论文,引力波之所以能够让人类最高智慧的这批科学家兴奋,甚至让小学文凭毕业的更多吃瓜群众们在互联网上陷入群体狂欢,或许是因为《三体》这部经典科幻小说这些年在大众文学中的意外流行。

不去管黑暗森林法则、不去想宇宙社会学,用最简单的文本去概括《三体》的内容,刘慈欣用人类最终走向灭亡的故事讲述了一件事:地球文明是如何同地外文明进行高效的信息沟通。

这种被证实可以全宇宙无死角全频段覆盖的沟通方式,就是“引力波”。

无独有偶,和叶文洁在红岸基地利用太阳为天线向全宇宙广播地球坐标类似的手法,诺兰在《星际穿越》中尝试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呈现,就像是少儿绘本一样,形象直观的解释了引力波在超远距离以及不同维度下的信息传递。

不同的是,《三体》中叶文洁不明白重要事情说三遍的道理,面对“不要回复”警告的无视,导致整个太阳系最终走入降维攻击的浩劫;而《星际穿越》里女儿收到穿越时空的求助,她的回复不仅将父亲从虚无之境中解脱,更是拯救了全人类的命运。

可以说,在观测到引力波之后,这个由于时空涟漪产生的美妙又玄幻的力量,将成为人类揭开未知奥秘的重要途径。不论它是希望开启的一扇窗口,还是潘多拉魔盒的一道缝隙,以人类生来就有的好奇心,我们已经无可避免的走入了未来已经写好的结局。

除了探讨这些我们凭借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力量,小侠我更想为大家推荐另一部探索宇宙奥秘的纪录片电影——

最远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旅行者”号探测器升空,义无反顾地驶入了无尽的宇宙旅途。在其搭载的金属名片之上,科学家们以图形的形式描绘了太阳系以及地球的位置、男女人体模型,还有我们熟知的查克·贝瑞演唱的金曲。

时至今日,摇滚巨星逝去,这首歌曲却已在寂寞无声的星辰大海里整整吟唱了40年。以人类寿命为标准来判断,这无疑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但相比4万年才可能抵达第一颗恒星的旅行者,却真的只是弹指一挥间。

站在二十一世纪向回看去,这种发射探测器的行为,在宇宙的空间尺度中,甚至还远不如冷兵器时代相隔万里的人们往天空中放飞一只信鸽。

再打个更通俗的比喻,这就好比向太平洋扔出一个漂流瓶,别人收不收到是一回事,再扔回去等你收到,哪怕忽略几率大小,这样慢吞吞的沟通速度,人类想要依靠“旅行者”号来找朋友,真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哪怕不去比较科技手段的先进与落后,这种向外太空主动传递人类隐私的行为,在接受过《三体》普及教育后的人类来看,简直形同一种慢性自杀。

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在“旅行者”中写道:我们把这个讯息投放到银河系的二千亿颗星里,要是其中一个文明捕获旅行者探测器并明白唱片里收录的内容,那么期望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联合成为一个银河系文明。这张唱片代表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与我们的善意在这个浩翰的宇宙。

这份让世界充满爱的宣言,真的有可能是人类的遗言。

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在“旅行者”号发射后难掩心中的激动,因为这一次的远行并非拍脑袋的冲动,而是真正百年一遇的机遇。

确切的说,是176年一遇,这是太阳系中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整齐排列,可以充分利用行星间引力弹弓效应的最佳时刻。

176年前,刚刚进入十九世界的人类还在研究木质帆船;

176年后,“旅行者”已经迫不及待的驶向了星辰大海。

时至今日,仍有人怀疑耗资巨大的“旅行者”号飞向未知黑暗深处的意义。正如很多人质疑引力波对于人类的作用。

没错,如果我们的眼光只聚焦于狭义的生存,那么旅行者号以及引力波对我们日常的吃喝拉撒睡没有任何的意义。很可能因为国家加大了科学经费投入,削减其他领域的投入,甚至还会降低我们的经济生活水平。

但只要我们把眼光稍微抬高那么几度,仰望星空的时候,你会渐渐明白它们的终极意义:宇宙坐标下广义生命的意义。

也许在176年后,我们已经可以熟练的通过引力波和远在银河系另一端悬臂的生命进行无时差的信息沟通。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对于科学家来说,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煽情。

唯有这样,我们才会最终知道:

地球究竟是人类困守的唯一家园,还是人类踏向宇宙的希望摇篮。

当然也可能是还没踏出半步,就被地外文明勒死的摇篮。

最远的地方影评

一起去《最远的地方》,带你了解引力波的前生今世_腾讯视频来源: 腾讯

请记住2017年10月16日,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刻之一。

因为在这一天,天文学家们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引力波”。

人们在激动之余,才真正理解了爱因斯坦的伟大。这个物理界的泰斗,早在一百年前,在没有任何高精尖黑科技的年代里,爱因斯坦用他的大脑和笔下的公式,就通过广义相对论证明了宇宙中引力波的存在。

抛去那些聱牙诘屈的学术论文,引力波之所以能够让人类最高智慧的这批科学家兴奋,甚至让小学文凭毕业的更多吃瓜群众们在互联网上陷入群体狂欢,或许是因为《三体》这部经典科幻小说这些年在大众文学中的意外流行。

不去管黑暗森林法则、不去想宇宙社会学,用最简单的文本去概括《三体》的内容,刘慈欣用人类最终走向灭亡的故事讲述了一件事:地球文明是如何同地外文明进行高效的信息沟通。

这种被证实可以全宇宙无死角全频段覆盖的沟通方式,就是“引力波”。

无独有偶,和叶文洁在红岸基地利用太阳为天线向全宇宙广播地球坐标类似的手法,诺兰在《星际穿越》中尝试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呈现,就像是少儿绘本一样,形象直观的解释了引力波在超远距离以及不同维度下的信息传递。

不同的是,《三体》中叶文洁不明白重要事情说三遍的道理,面对“不要回复”警告的无视,导致整个太阳系最终走入降维攻击的浩劫;而《星际穿越》里女儿收到穿越时空的求助,她的回复不仅将父亲从虚无之境中解脱,更是拯救了全人类的命运。

可以说,在观测到引力波之后,这个由于时空涟漪产生的美妙又玄幻的力量,将成为人类揭开未知奥秘的重要途径。不论它是希望开启的一扇窗口,还是潘多拉魔盒的一道缝隙,以人类生来就有的好奇心,我们已经无可避免的走入了未来已经写好的结局。

除了探讨这些我们凭借肉眼看不到的神秘力量,小侠我更想为大家推荐另一部探索宇宙奥秘的纪录片电影——

最远的地方。

上世纪70年代,“旅行者”号探测器升空,义无反顾地驶入了无尽的宇宙旅途。在其搭载的金属名片之上,科学家们以图形的形式描绘了太阳系以及地球的位置、男女人体模型,还有我们熟知的查克·贝瑞演唱的金曲。

时至今日,摇滚巨星逝去,这首歌曲却已在寂寞无声的星辰大海里整整吟唱了40年。以人类寿命为标准来判断,这无疑是一段漫长的岁月,但相比4万年才可能抵达第一颗恒星的旅行者,却真的只是弹指一挥间。

站在二十一世纪向回看去,这种发射探测器的行为,在宇宙的空间尺度中,甚至还远不如冷兵器时代相隔万里的人们往天空中放飞一只信鸽。

再打个更通俗的比喻,这就好比向太平洋扔出一个漂流瓶,别人收不收到是一回事,再扔回去等你收到,哪怕忽略几率大小,这样慢吞吞的沟通速度,人类想要依靠“旅行者”号来找朋友,真的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哪怕不去比较科技手段的先进与落后,这种向外太空主动传递人类隐私的行为,在接受过《三体》普及教育后的人类来看,简直形同一种慢性自杀。

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在“旅行者”中写道:我们把这个讯息投放到银河系的二千亿颗星里,要是其中一个文明捕获旅行者探测器并明白唱片里收录的内容,那么期望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联合成为一个银河系文明。这张唱片代表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决心与我们的善意在这个浩翰的宇宙。

这份让世界充满爱的宣言,真的有可能是人类的遗言。

然而当时的科学家们在“旅行者”号发射后难掩心中的激动,因为这一次的远行并非拍脑袋的冲动,而是真正百年一遇的机遇。

确切的说,是176年一遇,这是太阳系中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整齐排列,可以充分利用行星间引力弹弓效应的最佳时刻。

176年前,刚刚进入十九世界的人类还在研究木质帆船;

176年后,“旅行者”已经迫不及待的驶向了星辰大海。

时至今日,仍有人怀疑耗资巨大的“旅行者”号飞向未知黑暗深处的意义。正如很多人质疑引力波对于人类的作用。

没错,如果我们的眼光只聚焦于狭义的生存,那么旅行者号以及引力波对我们日常的吃喝拉撒睡没有任何的意义。很可能因为国家加大了科学经费投入,削减其他领域的投入,甚至还会降低我们的经济生活水平。

但只要我们把眼光稍微抬高那么几度,仰望星空的时候,你会渐渐明白它们的终极意义:宇宙坐标下广义生命的意义。

也许在176年后,我们已经可以熟练的通过引力波和远在银河系另一端悬臂的生命进行无时差的信息沟通。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对于科学家来说,这句话真的一点也不煽情。

唯有这样,我们才会最终知道:

地球究竟是人类困守的唯一家园,还是人类踏向宇宙的希望摇篮。

当然也可能是还没踏出半步,就被地外文明勒死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