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走进非洲8:蓬勃的生命

剧情简介

记住非洲系列的第八部分。 ……

第一集

【时间】 他守时,会议从不迟到。他珍惜时间,时间是买不到的东西。 比尔 · 盖茨的一天只有24小时。普通人一天也是24小时。

【读书】 他喜欢看书,会进行主题阅读,读很多深奥的书,阅读速度快,理解能力强,记忆力也很好(PS:这点上想到了撒贝宁)。 胡适有篇演讲稿,主题为“为什么读书”,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为读书而读书。读得书多了,自己的知识脉络也就慢慢构建起来了,更能融会贯通。 如果只是看些碎片化信息,这只会给人一种学习的错觉。信息知道的再多,充其量是个知道分子。零零碎碎的东西,算不得知识,更不能增加智慧。现在外界的诱惑纷繁复杂,更要沉得下心,要专注,要看书学习。

【挑战】 他最不希望的是大脑停止工作,喜欢需要创意和远见的项目。当他很沮丧时,会说:“Let's go faster. Let's solve the problems. Let's figure out what's between us and victory.”他不会因为沮丧而停下脚步。 多棒的态度,凡是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适当的抱怨可以解压,过度的怨天尤人却是无事于补。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抬起头,向前看,寻找出路。(我觉得自己仿佛在写鸡汤文,噗.....嗨呀,还是不删了)

【厕所改革】 他很有责任感。偶然看到了关于国外贫苦地区的用水情况,遂主动斥巨资解决。出钱已经很难得了,更可贵的是,他也出力,他看了很多相关书籍,找了很多相关组织,和妻子梅琳达一起带领整个团队攻克一个个难题。 忽然想到了我国农村的旱厕和河流。以前的时候,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会直接把垃圾扔到河沟里,也只能用旱厕。现在政府在引导,在村庄里放置了垃圾箱,会有人定期会收垃圾,这个很实用,还顺便增加了不少就业岗位。屋外的旱厕被禁止使用。只是不知,如果没有成熟的治污管道,单纯禁止旱厕的使用,把厕所从屋外搬到屋内,这是不是 治标不治本?还是这是个大问题,要一步一步来?这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不大懂。

第二集

【思考】 他喜欢挑战,越复杂的东西,越会让越兴奋。 他有一个“思考周”,带着问题和书,单独去别墅过一周。期间,他会进行大量阅读,写下问题,写下自己的回答。

【友谊】 他在中学因编程而结识了一些伙伴。肯特,是他那时最好的朋友,与他同龄,对商业感兴趣,同他一起看《财富》杂志,一起探讨未来的方向,一起提出了好些问题,“那些大人物们有哪些知识?做了什么事?什么推动了他们的成功?”等等。他们相信自己可以以后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可惜了,天妒英才,这位年轻人在一场登山事故中意外身亡。比尔背负着伤痛和共同的愿望继续走下去。还有一位是保罗,他大半生的好友及事业伙伴。1991年,在他妈妈的坚持下,比尔与沃伦巴菲特会面,他们一见如故,聊了好几个小时。因为沃伦巴菲特问了他很多问题:“为什么IBM没能战胜微软?微软的经济学是什么?如何发现行业中聪明的人才?”等等。巴菲特在后期的消灭脊灰的公益中投入了大笔的资金。 因兴趣而结识的伙伴大约可以维持很久,那样的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谊令人羡慕。此外,我想到之前看到一项结论“事业中最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一直在问问题”。也许,那群持续发问的人,永远都保持着年轻的心态,保持着好奇心。

【编程】 他八年级接触接触编程,并可以直接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具体的问题,后来帮助学校排课,甚至帮助政府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对此,我深感震惊,我曾经学过了一学年的C和cpp,我究竟学到的是什么东西啊? 期间,他的同龄人会问他及“为什么不去舞会?”纪录片中这句话一带而过。但是,如果是我被问到了这样的问题,我会作何回复?我会因为外界的质疑保持自己的初心吗?我会因为避免格格不入,而做些自己不认可的事情吗?不好说,我回答不了。值得一提的是,他那时只是个中学生。

【脊髓灰质炎】 这种疾病在中国已经被消灭了,但是在很多非洲国家,流传仍然很广。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为此持续投入了几十亿美金,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阻挠,有来自“西方的疫苗会让孩子绝育”的阴谋论,还有恐怖组织的暴力攻击。他终于还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