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妈妈别哭

  • 妈妈别哭

    妈妈别哭第61-88集完结

    年份:2012 类型:剧情片 剧情

    主演:郑铮,刘梦皎,梅思成

    导演:曹桂千

    地区:韩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剧情简介

《妈妈别哭》是继《熔炉》之后又一部韩国现实主义力作,入围了第17届釜山电影节的广阔镜单元。  本片改编自现实中“得知女儿因为被男学生们强暴而自杀的妈妈亲自为女儿报复”的残忍故事。  刚和丈夫离婚准备重新出发的刘琳(柳善饰)在告别不幸婚姻后原本打算带着刚升为高中生的唯一女儿柳银雅(南宝拉饰)重新开始。两人相依为命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但不幸从天而降,银雅竟然选择在自己生日的那天自杀,这也摧毁了刘琳最后的精神支柱。某天,她通过银雅的同学赵翰(申东浩饰)知道了女儿惨死的真相:在学校遭到多名男同学的强奸,加害者却因未成年人的身份免于受到处罚,对这一结果无法承受的银雅选择了自杀。此后,刘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再不相信法律的她决定无论用何种方法,自己来帮女儿报这个仇,并驱使着她一步步走向无法挽回的结局......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韩国影片《不哭妈妈》,个人觉得这个标题起的不够准确,如果译成《不哭,妈妈》这样更像是女儿对母亲的叮咛,更符合本片悲情的基调。按照我以往的评分习惯,没有一气呵成看完的说明影片还不够引人入胜(把电影当成电视剧来看是我的一个陋习,而且视故事情节决定完成时间,目前最高的是《复仇者联盟2》看了20多天还没看完,主要实在受不了女神级别的娜塔莎居然和绿巨人玩暧昧),不过这片算个例外,我中途停止是因为前半部分太过压抑,为了不被这种愤怒情绪左右而影响睡眠不得以中止,后来证明我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看惯了太多先抑后扬的片子,习惯性的等待母亲角色的大爆发,没曾想这口气直到最后也没完全得以释放,压抑的情绪硬生生给整成了憋屈,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其实很早就有人推荐了这部影片,冲着未成年人性侵犯的题材和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噱头,我对《不哭妈妈》的期望值还是蛮高的,凭心而论,之前看过类似打上“真实事件”改编标签的《熔炉》、《素媛》、《辩护人》、《追击者》、《那家伙的声音》、《孩子们》都值得推荐,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吊足了我的胃口,不过遗憾的是,该片确实无法与上述影片相提并论,原因就是不得劲。估计有人该说了,《那家伙的声音》、《孩子们》最后的结果也是无疾而终,行凶者依然逍遥法外,还不是一样的憋屈。我想说“找不到凶手”和“凶手就在眼前,却无法收到惩治”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多的是无助和无尽头的痛苦,后者则是绝望和难以遏止的仇恨。
从剧情来看,影片是要走犯罪复仇的路子,这类影片不外乎有两个要素。一是紧张残忍的犯罪手段,二是酣畅淋漓的复仇情节,再高明一点的,还会有暗线埋伏或最后的剧情反转。可惜这部影片在这两个重点上都没有做透,犯罪过程是以晃动的DV拍摄角度,以及女儿事后的伤痕累累来进行描述;至于复仇环节,就让人有了想骂街的冲动,经过母亲的怒火爆发(下面有重点叙述)、对警察的不信任(主动撤诉,将嫌犯释放)两次酝酿,我迫不及待想看到母亲化身Punisher开始血腥报复计划了,甚至脑补起各种重口味的泄愤手段(可以参见《7日复仇》、《欧若拉公主》、《老师的恩惠》等影片的桥段),可惜我被导演狠狠打了耳光,母亲多次执着的与施暴者当面对质冲突,只为想知道谁是幕后主使(都是轮奸犯罪了,还问什么主犯?),结果一次次被打得遍体鳞伤,母亲似乎在用肉体上的折磨来缓解精神上的苦痛(我也只能这样对自己解释了),看到母亲渣一般的战斗力(或者这才是正常一个中年女性的真实实力,但我已被太多复仇者的惊艳表现严重误导了),我只能冀望这场报复走偏门了,果然母亲还是用了不完(JIE)美(QI)的方式实现自我救赎,用被逼无奈的方式牵强地完成了复仇。
当然,对本片导演在拉仇恨一项上我还是很钦佩的,尤其是母亲泪崩那场戏的处理上堪称高明。其实整部影片母亲的哭戏着实不少,在看到女儿惨象、得知女儿去世、看到女儿做的蛋糕、目送女儿火化几场戏上母亲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而把感情最高潮留到了收拾女儿房间时,看到女儿手机里屈辱视频的那一瞬间,母亲最后的一道心理防线岿然倒塌,撕声裂肺,鼻涕眼泪横飞的画面深深震撼到了我,此时的她不仅看到女儿被凌辱的样子,更无力的是知道了女儿自杀的真相。如果说女儿第一次被强暴事发突发,那么后来女儿再次遭到要挟,不仅又被拍了惨遭兽行过程,还体会到了被迫裸体拉琴所带来无尽的精神折磨,而这也让女儿丧失了对人生的最后一点希望,这一刻母亲的悔恨应该到了极致,没有保护好女儿的深深自责令人感同身受。在这一瞬间,相信所有人的情绪已到了急需宣泄的关头,而导演的态度依然是,让压抑再飞一会。
除了时而坚强、时而软弱,时而决绝,时而矛盾的母亲让人又爱又恨外,女儿的发挥应该是上乘的,虽然有点婴儿肥的她不算太好看,但她在几场关键戏的处理上(情窦初开、噩梦前后、绝望离世)游刃有余,在属于自己有限的时间里细腻的勾勒了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到悲愤绝望自杀小女生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而自杀前在自己的生日蛋糕上写的“don’t cry mommy”也成为了她留给世界的最后念想。
本片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是过于极端,将更多的镜头给予了母亲和女儿,无论是之前的温馨(最深刻的就是片头母亲从法庭出来,去接女儿放学在车上的一场戏,母亲和女儿几个简单的对话和表情),还是发生变故后母女间的若即若离,无需刻意为之,相依为命的感觉已经足以让大家感受到这段亲情。但其他人物的存在,却成了十足的打酱油角色,无论是与单亲母亲暧昧的游泳教练(案发后就没了踪影)、还是还算帅气的前夫(女儿火化时的眼泪为他增加了些许的人情分)都只是昙花一现,让人来不及琢磨,当然最失败的还要数剧中比较重要的两个人物:女儿的同学A和她的警察父亲。
由于之前看过了太多的犯罪题材和惊悚类型的影片,在观影时总会不自觉地推断剧情的走向,很可惜该片在真相揭露的推进中乏善可陈,尤其是在同学A的塑造上,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A果不其然牵扯其中,居然只是个目击者,虽然看到了整个事件,却因为害怕行凶者的势力,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我在想,如果能在剧情设计上将A设定为最终幕后主使者(动机也好设定:A也暗恋小男主,因为嫉妒,便怂恿小男主等人实施了犯罪),这样一来无疑将增添一对新的矛盾,A的警察父亲将面对情与法这样一个无法逃避的选择,这个冲突不仅可以让几个人物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还能从整体上拔高影片思想高度和逼格。很可惜,这些都没有,A之前几个场景的表现也成为了无效铺垫。
A父亲的表现也是标准的窝囊废一枚,除了按常规出牌,对女主内疚以外没有任何加分表现,他自始自终不苟言笑的苦瓜脸也如同我观影时的无奈和憋屈。正是有了他之前的中规中矩,到最后对决时我已经对他不抱有任何幻想,明知罪大恶极的小男主不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明知母亲身负难以忍受巨大的悲愤,明知自己女儿知情不报对受害母女带来的不可逆伤害,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对准备行凶的母亲开了枪(而且是一枪致命),也活活的将观众即将决堤的感情堵了个严实,如果这一切都是导演的刻意为之,那只能说够作。
最后,在说说母亲和他女儿演员的选择,由于女儿很像我的一个朋友(当事人不让发图,只能作罢),母亲有时又神似赵海燕(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因此我老忍不住跳戏,也影响了观影效果,当然这个不能赖导演了。
对了,完稿之前特意跟一名律师咨询了一下,这个案子发生在中国的话可绝不会这么让人无奈,强奸(轮奸)幼女不仅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舆论的严正讨伐,进去了之后几个小男生的下场也是很悲惨的,会被犯人……唉,还是那句老话,韩国是一个奇葩的国度。
——完稿于2015年10月28日0点32

妈妈别哭影评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韩国影片《不哭妈妈》,个人觉得这个标题起的不够准确,如果译成《不哭,妈妈》这样更像是女儿对母亲的叮咛,更符合本片悲情的基调。按照我以往的评分习惯,没有一气呵成看完的说明影片还不够引人入胜(把电影当成电视剧来看是我的一个陋习,而且视故事情节决定完成时间,目前最高的是《复仇者联盟2》看了20多天还没看完,主要实在受不了女神级别的娜塔莎居然和绿巨人玩暧昧),不过这片算个例外,我中途停止是因为前半部分太过压抑,为了不被这种愤怒情绪左右而影响睡眠不得以中止,后来证明我这个决定是非常正确的,看惯了太多先抑后扬的片子,习惯性的等待母亲角色的大爆发,没曾想这口气直到最后也没完全得以释放,压抑的情绪硬生生给整成了憋屈,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其实很早就有人推荐了这部影片,冲着未成年人性侵犯的题材和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噱头,我对《不哭妈妈》的期望值还是蛮高的,凭心而论,之前看过类似打上“真实事件”改编标签的《熔炉》、《素媛》、《辩护人》、《追击者》、《那家伙的声音》、《孩子们》都值得推荐,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吊足了我的胃口,不过遗憾的是,该片确实无法与上述影片相提并论,原因就是不得劲。估计有人该说了,《那家伙的声音》、《孩子们》最后的结果也是无疾而终,行凶者依然逍遥法外,还不是一样的憋屈。我想说“找不到凶手”和“凶手就在眼前,却无法收到惩治”感觉是不一样的,前者更多的是无助和无尽头的痛苦,后者则是绝望和难以遏止的仇恨。
从剧情来看,影片是要走犯罪复仇的路子,这类影片不外乎有两个要素。一是紧张残忍的犯罪手段,二是酣畅淋漓的复仇情节,再高明一点的,还会有暗线埋伏或最后的剧情反转。可惜这部影片在这两个重点上都没有做透,犯罪过程是以晃动的DV拍摄角度,以及女儿事后的伤痕累累来进行描述;至于复仇环节,就让人有了想骂街的冲动,经过母亲的怒火爆发(下面有重点叙述)、对警察的不信任(主动撤诉,将嫌犯释放)两次酝酿,我迫不及待想看到母亲化身Punisher开始血腥报复计划了,甚至脑补起各种重口味的泄愤手段(可以参见《7日复仇》、《欧若拉公主》、《老师的恩惠》等影片的桥段),可惜我被导演狠狠打了耳光,母亲多次执着的与施暴者当面对质冲突,只为想知道谁是幕后主使(都是轮奸犯罪了,还问什么主犯?),结果一次次被打得遍体鳞伤,母亲似乎在用肉体上的折磨来缓解精神上的苦痛(我也只能这样对自己解释了),看到母亲渣一般的战斗力(或者这才是正常一个中年女性的真实实力,但我已被太多复仇者的惊艳表现严重误导了),我只能冀望这场报复走偏门了,果然母亲还是用了不完(JIE)美(QI)的方式实现自我救赎,用被逼无奈的方式牵强地完成了复仇。
当然,对本片导演在拉仇恨一项上我还是很钦佩的,尤其是母亲泪崩那场戏的处理上堪称高明。其实整部影片母亲的哭戏着实不少,在看到女儿惨象、得知女儿去世、看到女儿做的蛋糕、目送女儿火化几场戏上母亲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而把感情最高潮留到了收拾女儿房间时,看到女儿手机里屈辱视频的那一瞬间,母亲最后的一道心理防线岿然倒塌,撕声裂肺,鼻涕眼泪横飞的画面深深震撼到了我,此时的她不仅看到女儿被凌辱的样子,更无力的是知道了女儿自杀的真相。如果说女儿第一次被强暴事发突发,那么后来女儿再次遭到要挟,不仅又被拍了惨遭兽行过程,还体会到了被迫裸体拉琴所带来无尽的精神折磨,而这也让女儿丧失了对人生的最后一点希望,这一刻母亲的悔恨应该到了极致,没有保护好女儿的深深自责令人感同身受。在这一瞬间,相信所有人的情绪已到了急需宣泄的关头,而导演的态度依然是,让压抑再飞一会。
除了时而坚强、时而软弱,时而决绝,时而矛盾的母亲让人又爱又恨外,女儿的发挥应该是上乘的,虽然有点婴儿肥的她不算太好看,但她在几场关键戏的处理上(情窦初开、噩梦前后、绝望离世)游刃有余,在属于自己有限的时间里细腻的勾勒了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到悲愤绝望自杀小女生内心世界的巨大转变,而自杀前在自己的生日蛋糕上写的“don’t cry mommy”也成为了她留给世界的最后念想。
本片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是过于极端,将更多的镜头给予了母亲和女儿,无论是之前的温馨(最深刻的就是片头母亲从法庭出来,去接女儿放学在车上的一场戏,母亲和女儿几个简单的对话和表情),还是发生变故后母女间的若即若离,无需刻意为之,相依为命的感觉已经足以让大家感受到这段亲情。但其他人物的存在,却成了十足的打酱油角色,无论是与单亲母亲暧昧的游泳教练(案发后就没了踪影)、还是还算帅气的前夫(女儿火化时的眼泪为他增加了些许的人情分)都只是昙花一现,让人来不及琢磨,当然最失败的还要数剧中比较重要的两个人物:女儿的同学A和她的警察父亲。
由于之前看过了太多的犯罪题材和惊悚类型的影片,在观影时总会不自觉地推断剧情的走向,很可惜该片在真相揭露的推进中乏善可陈,尤其是在同学A的塑造上,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的时候,A果不其然牵扯其中,居然只是个目击者,虽然看到了整个事件,却因为害怕行凶者的势力,明哲保身选择了沉默。我在想,如果能在剧情设计上将A设定为最终幕后主使者(动机也好设定:A也暗恋小男主,因为嫉妒,便怂恿小男主等人实施了犯罪),这样一来无疑将增添一对新的矛盾,A的警察父亲将面对情与法这样一个无法逃避的选择,这个冲突不仅可以让几个人物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还能从整体上拔高影片思想高度和逼格。很可惜,这些都没有,A之前几个场景的表现也成为了无效铺垫。
A父亲的表现也是标准的窝囊废一枚,除了按常规出牌,对女主内疚以外没有任何加分表现,他自始自终不苟言笑的苦瓜脸也如同我观影时的无奈和憋屈。正是有了他之前的中规中矩,到最后对决时我已经对他不抱有任何幻想,明知罪大恶极的小男主不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明知母亲身负难以忍受巨大的悲愤,明知自己女儿知情不报对受害母女带来的不可逆伤害,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对准备行凶的母亲开了枪(而且是一枪致命),也活活的将观众即将决堤的感情堵了个严实,如果这一切都是导演的刻意为之,那只能说够作。
最后,在说说母亲和他女儿演员的选择,由于女儿很像我的一个朋友(当事人不让发图,只能作罢),母亲有时又神似赵海燕(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因此我老忍不住跳戏,也影响了观影效果,当然这个不能赖导演了。
对了,完稿之前特意跟一名律师咨询了一下,这个案子发生在中国的话可绝不会这么让人无奈,强奸(轮奸)幼女不仅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舆论的严正讨伐,进去了之后几个小男生的下场也是很悲惨的,会被犯人……唉,还是那句老话,韩国是一个奇葩的国度。
——完稿于2015年10月28日0点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