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伊斯兰:信仰帝国

  • 伊斯兰:信仰帝国

    伊斯兰:信仰帝国正片

    年份:2000 类型:纪录片 纪录片,历史

    主演:Ben Kingsley

    导演:Robert Gardner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简介:普通美国人想到全世界的穆斯林。她们读古兰经,携带自动步枪,女人遮着头,男人留胡子。但影片告诉观众,世界上的医院系统是由最早掌握切割钻石技术的穆斯林创造的,古希腊的哲学著作被阿拉伯人保存后传给欧洲人,谁印刷了这项技术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才能传授给欧洲人。当居住在欧洲北部森林的古日耳曼人穿着生皮夹克,经常不洗脸,吃生肉,喝面糊时,穆斯林世界已经建造了装饰华丽的宫殿和清真寺,人们居住的地方每天洗澡。一天,穿上丝绸,洒上香水,坐在厚厚的地毯上,享受美食,聊天文学、地理、希腊哲学。这是美国第一部关于伊斯兰文化的纪录片,描述了从1400年前开始的第一个千年的文化发展和科学进步,从570年先知穆罕默德传入伊斯兰教到1566年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伊斯兰教兴起后,阿拉伯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重点发展经济、文化、贸易和技术。穆斯林发明了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数学原理,一千多年来在科学、医学、光学、天文学、哲学、法律等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Amazon.comIslam:EmpireofFaithistheepicPBS纪录片那张图你说:“我们确信真主,确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易卜拉欣(亚伯拉罕),易司马仪(以实玛利),易司哈格(以撒),叶尔孤白(雅各)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摩西),尔撒(耶稣)和众先知所受赐于他们的主的经典,我们对于他们中的任何人,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归顺他
——《可兰经》3:84
他从下颚裂开到那放出最丑恶声音的部分
他的两腿之间悬着肠肚,肺腑和尚未消化的食物
排泄出来的臭囊都露在外面
当我目不转睛的注视他时
他望着我,用手打开他的胸膛
说道:“请看我怎样撕裂自己的!”
请看穆罕默德多么残缺不全啊
——《神曲》地狱篇 第二十八歌 第八圈 第九断层 散播不睦者
自冷战结束之后,原来在美苏争霸下被掩盖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宗教情绪高涨,弱势的民族和弱势的宗教纷纷高举大旗,力图抵制强势者的入侵,复兴原有的荣光。而在这股宗教复兴的大潮之中,伊斯兰教表现的不可不谓最抢眼。随着西方世界的延续强势和东方儒教(汉字)文化圈的经济崛起,仅靠石油生存的伊斯兰世界显得尤为尴尬,而且这个真主的礼物也并未完全的赐予每一个信徒。经济和文化上的弱势为原教旨主义者和暴力主义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众多冲突的地域又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舞台。
在冷战时代,业已存在着以色列和阿富汗两个冲突点。冷战之后,基督徒们又用一把利刃捅进了昔日伊斯兰世界的心脏。而在东方,印巴边界,它和印度教文明的冲突仍在主导着南亚的军备竞赛,更北的中国新疆,它是这个儒教国家内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更远的南洋,他们同儒教徒的冲突就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同基督教世界和东方的双向冲突,使得伊斯兰教在这些国家里面从来没有什么好名声,而从9.11到最近的乌鲁木齐事件,原教旨主义者的极端行为又在本已痛楚不堪的伤口不断地撒盐,进一步恶化了自己的名声。
所以,如果你在基督教世界或与回教冲突的东方国家问及他们对回教徒的印象,他们大概都会给你反馈一个蒙着头巾,手拿AK-47,为信仰可行一切暴力之事的野蛮人形象。而这部纪录片,可能会让你看到这个所谓野蛮世界的文明面。
老实说,这部纪录片还是有些缺陷。首先,它是以基督教世界的视角切入,虽然做到了客观,但向我们呈现的仍是西方人眼中的伊斯兰世界,西方世界更为熟悉的科尔多瓦,萨拉丁,奥斯曼土耳其被重点介绍,而巴格达以东的伊斯兰世界基本没有提及。在伊斯兰文化方面,更多的注重的是它的传递者角色,即它收集保存古希腊的知识体系,最后又通过科尔多瓦回传西方世界的贡献。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准确的名字应该是——《伊斯兰——基督教世界的导师和对手》。当然,如萨义德所陈述的那样:东方学不是关于东方的真实话语,西方世界对于东方的研究也永远不可能真正真实和客观。其次,这部纪录片如很多纪录片一样,有很多的学者旁白,以增加影片本身的学术性,获取观众的信服。但这些在西方研究东方的学者,往往会对其研究对象渲染过度,用以警示自身文明的不足和缺点。就像欧洲18世纪的中国热时,伏尔泰,莱布尼茨等人将大清朝吹上了天,用以反衬“腐朽”的欧洲,然后100年后欧洲的几艘舰艇,就轻轻松松的破坏了他们的神迹。所以对于这些专家的话,就像喝酒一样,酒是好酒不会错,不过量呢,确实得自己斟酌一一下。
纪录片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伊斯兰教的创立。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段伟业,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是一个孤本,于此相比肩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亚历山大的伟业和成吉思汗的壮举。但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毕竟都有显赫的出身,而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只不过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养子,以跟随商队打杂开始,到才能初显,独挑大梁,最后与一位富有的寡妇结合,成为当地有名的商贾。然而他在事业有成,合家欢睦之际却选择归隐山洞之中,最终得到大天使加百列的启示,认为自己就是继亚伯拉罕,摩西,耶稣之后的又一位弥赛亚,遂出洞建立伊斯兰教。他的国家最初就是政教合一的(同为亚伯拉罕派系的基督教,在西方的经历可就要比这曲折的多),并很快由他的后继者将这个福音辐射到了从西班牙到兴都库什山脉的广大地域内,并一直持续到现今。当然,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相似性,这段花了大量的镜头和解说来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观点和教义,不过对于缺乏宗教信仰的国人来说,观看这段可能要费脑细胞一点。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政策,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阿拉伯人并不像西欧的蛮族或者后来的蒙古人那样,将征服等同于烧杀抢掠和文明的毁灭,他们很聪明的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科技,而且并不将他们的宗教信仰强加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虽然回教徒可以享受很多政策上的照顾,例如免税。在阿拉伯人统治的区域,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依然享有他们的各种自由,来自古希腊和印度的知识被收集,整理,吸收,重组,他们有整齐规划的城市,富庶的生活,洁净的水源,相较当时住茅屋,食冷炙,还生活在农业社会的欧洲人,他们过的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生活。里面我印象特深的一段是哥特式教堂拱顶的来历,拱顶是现在基督教堂所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哥特式教堂的精髓和灵魂所在,Kenneth Clark在那部鼎鼎大名的《文明的轨迹》中更是将哥特式拱顶奉为中世纪建筑艺术复兴的象征。然而这部影片却残忍暗示西方观众,他们赖以自豪的拱顶,也很可能是从异教徒那里偷学而来的。
第三部分讲述了两教冲突的起始点,由基督教世界挑起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宗教因素,不过要简单的概括的话,我可以认为它是10世纪基督徒对伊斯兰世界发起的恐怖袭击,恰似现今两者角色互换的表演。影片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耶路撒冷大屠杀为切入点,宣判了两方的身份,野蛮的,嗜血的,未开化的入侵者欧洲人和文明的,孱弱的,待宰杀的伊斯兰世界原住民。不过伊斯兰世界很快也证明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在著名的哈丁战役中,萨拉丁让基督徒军队尸横遍野,不过在接下来的耶路撒冷攻城战中,他却赦免了城中的基督徒百姓,西方世界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道义和文明的威力。在这次侵略中,与萨拉丁的骑士精神一同被带回西方的,还有阿拉伯人文明的生活方式,古希腊的典籍,在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西方世界那狭隘而自闭的性格开始逐渐转变。可以说,这场旷时200年的争斗中,西方是武力上的侵略者,然而在文化上,他们却是被侵略者。
蒙古人在第四部分进入了历史舞台。它的崛起几乎摧毁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文明,包括当时极盛的中华文明和已开始走下坡路的伊斯兰文明。巴格达被攻陷,市民被屠杀,图书馆中的知识结晶也被付之一炬。虽然强大的宗教感召力使得征服者在一代之后开始重修清真寺,歌颂阿拉,但属于伊斯兰文明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未经蒙古铁蹄蹂躏的西欧,继承着伊斯兰文明的精髓,开始走向文艺复兴的时代。
伊斯兰文明最后一个有力的继承者来自东方,他们的先辈曾在东亚草原与当时的唐帝国争雄,然而他们不像前辈鲜卑人那么好运,获得逐鹿中原的机会。而与匈奴人的命运相似,他们碰巧出现到南方的农耕文明强盛之时,最后只得被迫西迁,而向西行进最远的那一支最后落脚在小亚细亚半岛,并在这里皈依了伊斯兰教。突厥人最初只是以雇佣兵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然而,很快,他们中间涌现了一名努尔哈赤式的人物——奥斯曼•拜伊,他将散乱的突厥部落团结起来,并很快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统治者。奥斯曼的后辈们继续他的伟业,并在数百年时间内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三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不及阿拉伯帝国的广博,但在南欧,它给了苟延残喘的东罗马帝国最后一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甚至一度推进到了维也纳郊外,给基督教世界制造了巨大的恐慌。然而事实证明,奥斯曼土耳其对西方的进攻不过伊斯兰世界对基督教世界的回光返照,随着他们将西方推向文艺复兴和航海大发现,双方的差距越加明显,直到近代,包括土耳其在内的整个伊斯兰世界几乎都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
虽然就篇幅和视角所限,本片未能也不可能展示完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文明。但阅完本片,你应该不再会对伊斯兰文明报以野蛮和血腥的印象。在黑暗的中世纪,他们曾是文明的灯塔,西方的导师,相较当时险隘而原教旨的基督教,他们曾更宽容,更富有骑士精神。在强弩之末的时代,尽管已落后于基督教世界,他们仍然有辉煌的文明,相较当时封闭而自大的东亚世界。只是到了现代,双重受压下的伊斯兰世界中一部分开始诉诸于暴力的恐怖主义,然而,就方式而言,它们也远比中世纪的基督来的文明。
PS:其实伊斯兰文明自唐起,到明止,一直与东方的中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而且,他们输入的东西远比吸收的要多,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天朝出这样一部纪录片,来专门讲述伊斯兰文明对我们的影响呢?

伊斯兰:信仰帝国影评

你说:“我们确信真主,确信我们所受的启示,与易卜拉欣(亚伯拉罕),易司马仪(以实玛利),易司哈格(以撒),叶尔孤白(雅各)和各支派所受的启示,与穆萨(摩西),尔撒(耶稣)和众先知所受赐于他们的主的经典,我们对于他们中的任何人,都不加以歧视,我们只归顺他
——《可兰经》3:84
他从下颚裂开到那放出最丑恶声音的部分
他的两腿之间悬着肠肚,肺腑和尚未消化的食物
排泄出来的臭囊都露在外面
当我目不转睛的注视他时
他望着我,用手打开他的胸膛
说道:“请看我怎样撕裂自己的!”
请看穆罕默德多么残缺不全啊
——《神曲》地狱篇 第二十八歌 第八圈 第九断层 散播不睦者
自冷战结束之后,原来在美苏争霸下被掩盖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宗教情绪高涨,弱势的民族和弱势的宗教纷纷高举大旗,力图抵制强势者的入侵,复兴原有的荣光。而在这股宗教复兴的大潮之中,伊斯兰教表现的不可不谓最抢眼。随着西方世界的延续强势和东方儒教(汉字)文化圈的经济崛起,仅靠石油生存的伊斯兰世界显得尤为尴尬,而且这个真主的礼物也并未完全的赐予每一个信徒。经济和文化上的弱势为原教旨主义者和暴力主义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而众多冲突的地域又为他们提供了成长的舞台。
在冷战时代,业已存在着以色列和阿富汗两个冲突点。冷战之后,基督徒们又用一把利刃捅进了昔日伊斯兰世界的心脏。而在东方,印巴边界,它和印度教文明的冲突仍在主导着南亚的军备竞赛,更北的中国新疆,它是这个儒教国家内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定时炸弹,更远的南洋,他们同儒教徒的冲突就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同基督教世界和东方的双向冲突,使得伊斯兰教在这些国家里面从来没有什么好名声,而从9.11到最近的乌鲁木齐事件,原教旨主义者的极端行为又在本已痛楚不堪的伤口不断地撒盐,进一步恶化了自己的名声。
所以,如果你在基督教世界或与回教冲突的东方国家问及他们对回教徒的印象,他们大概都会给你反馈一个蒙着头巾,手拿AK-47,为信仰可行一切暴力之事的野蛮人形象。而这部纪录片,可能会让你看到这个所谓野蛮世界的文明面。
老实说,这部纪录片还是有些缺陷。首先,它是以基督教世界的视角切入,虽然做到了客观,但向我们呈现的仍是西方人眼中的伊斯兰世界,西方世界更为熟悉的科尔多瓦,萨拉丁,奥斯曼土耳其被重点介绍,而巴格达以东的伊斯兰世界基本没有提及。在伊斯兰文化方面,更多的注重的是它的传递者角色,即它收集保存古希腊的知识体系,最后又通过科尔多瓦回传西方世界的贡献。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准确的名字应该是——《伊斯兰——基督教世界的导师和对手》。当然,如萨义德所陈述的那样:东方学不是关于东方的真实话语,西方世界对于东方的研究也永远不可能真正真实和客观。其次,这部纪录片如很多纪录片一样,有很多的学者旁白,以增加影片本身的学术性,获取观众的信服。但这些在西方研究东方的学者,往往会对其研究对象渲染过度,用以警示自身文明的不足和缺点。就像欧洲18世纪的中国热时,伏尔泰,莱布尼茨等人将大清朝吹上了天,用以反衬“腐朽”的欧洲,然后100年后欧洲的几艘舰艇,就轻轻松松的破坏了他们的神迹。所以对于这些专家的话,就像喝酒一样,酒是好酒不会错,不过量呢,确实得自己斟酌一一下。
纪录片的第一部分讲述了伊斯兰教的创立。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段伟业,而且到目前为止也是一个孤本,于此相比肩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亚历山大的伟业和成吉思汗的壮举。但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毕竟都有显赫的出身,而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只不过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养子,以跟随商队打杂开始,到才能初显,独挑大梁,最后与一位富有的寡妇结合,成为当地有名的商贾。然而他在事业有成,合家欢睦之际却选择归隐山洞之中,最终得到大天使加百列的启示,认为自己就是继亚伯拉罕,摩西,耶稣之后的又一位弥赛亚,遂出洞建立伊斯兰教。他的国家最初就是政教合一的(同为亚伯拉罕派系的基督教,在西方的经历可就要比这曲折的多),并很快由他的后继者将这个福音辐射到了从西班牙到兴都库什山脉的广大地域内,并一直持续到现今。当然,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相似性,这段花了大量的镜头和解说来介绍伊斯兰教的基本观点和教义,不过对于缺乏宗教信仰的国人来说,观看这段可能要费脑细胞一点。
第二部分主要是介绍阿拉伯帝国的宗教政策,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阿拉伯人并不像西欧的蛮族或者后来的蒙古人那样,将征服等同于烧杀抢掠和文明的毁灭,他们很聪明的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政治制度和科技,而且并不将他们的宗教信仰强加于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虽然回教徒可以享受很多政策上的照顾,例如免税。在阿拉伯人统治的区域,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依然享有他们的各种自由,来自古希腊和印度的知识被收集,整理,吸收,重组,他们有整齐规划的城市,富庶的生活,洁净的水源,相较当时住茅屋,食冷炙,还生活在农业社会的欧洲人,他们过的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生活。里面我印象特深的一段是哥特式教堂拱顶的来历,拱顶是现在基督教堂所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更是哥特式教堂的精髓和灵魂所在,Kenneth Clark在那部鼎鼎大名的《文明的轨迹》中更是将哥特式拱顶奉为中世纪建筑艺术复兴的象征。然而这部影片却残忍暗示西方观众,他们赖以自豪的拱顶,也很可能是从异教徒那里偷学而来的。
第三部分讲述了两教冲突的起始点,由基督教世界挑起的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有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宗教因素,不过要简单的概括的话,我可以认为它是10世纪基督徒对伊斯兰世界发起的恐怖袭击,恰似现今两者角色互换的表演。影片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耶路撒冷大屠杀为切入点,宣判了两方的身份,野蛮的,嗜血的,未开化的入侵者欧洲人和文明的,孱弱的,待宰杀的伊斯兰世界原住民。不过伊斯兰世界很快也证明了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在著名的哈丁战役中,萨拉丁让基督徒军队尸横遍野,不过在接下来的耶路撒冷攻城战中,他却赦免了城中的基督徒百姓,西方世界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道义和文明的威力。在这次侵略中,与萨拉丁的骑士精神一同被带回西方的,还有阿拉伯人文明的生活方式,古希腊的典籍,在文化的强烈冲击下,西方世界那狭隘而自闭的性格开始逐渐转变。可以说,这场旷时200年的争斗中,西方是武力上的侵略者,然而在文化上,他们却是被侵略者。
蒙古人在第四部分进入了历史舞台。它的崛起几乎摧毁了整个欧亚大陆的文明,包括当时极盛的中华文明和已开始走下坡路的伊斯兰文明。巴格达被攻陷,市民被屠杀,图书馆中的知识结晶也被付之一炬。虽然强大的宗教感召力使得征服者在一代之后开始重修清真寺,歌颂阿拉,但属于伊斯兰文明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而未经蒙古铁蹄蹂躏的西欧,继承着伊斯兰文明的精髓,开始走向文艺复兴的时代。
伊斯兰文明最后一个有力的继承者来自东方,他们的先辈曾在东亚草原与当时的唐帝国争雄,然而他们不像前辈鲜卑人那么好运,获得逐鹿中原的机会。而与匈奴人的命运相似,他们碰巧出现到南方的农耕文明强盛之时,最后只得被迫西迁,而向西行进最远的那一支最后落脚在小亚细亚半岛,并在这里皈依了伊斯兰教。突厥人最初只是以雇佣兵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然而,很快,他们中间涌现了一名努尔哈赤式的人物——奥斯曼•拜伊,他将散乱的突厥部落团结起来,并很快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统治者。奥斯曼的后辈们继续他的伟业,并在数百年时间内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三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不及阿拉伯帝国的广博,但在南欧,它给了苟延残喘的东罗马帝国最后一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甚至一度推进到了维也纳郊外,给基督教世界制造了巨大的恐慌。然而事实证明,奥斯曼土耳其对西方的进攻不过伊斯兰世界对基督教世界的回光返照,随着他们将西方推向文艺复兴和航海大发现,双方的差距越加明显,直到近代,包括土耳其在内的整个伊斯兰世界几乎都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
虽然就篇幅和视角所限,本片未能也不可能展示完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文明。但阅完本片,你应该不再会对伊斯兰文明报以野蛮和血腥的印象。在黑暗的中世纪,他们曾是文明的灯塔,西方的导师,相较当时险隘而原教旨的基督教,他们曾更宽容,更富有骑士精神。在强弩之末的时代,尽管已落后于基督教世界,他们仍然有辉煌的文明,相较当时封闭而自大的东亚世界。只是到了现代,双重受压下的伊斯兰世界中一部分开始诉诸于暴力的恐怖主义,然而,就方式而言,它们也远比中世纪的基督来的文明。
PS:其实伊斯兰文明自唐起,到明止,一直与东方的中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而且,他们输入的东西远比吸收的要多,不知道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天朝出这样一部纪录片,来专门讲述伊斯兰文明对我们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