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吴清源

  • 吴清源

    吴清源正片

    年份:2007 类型:纪录片

    主演:张震,张艾嘉,李雪健,柄本明,伊藤步

    导演:田壮壮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1914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的吴清源被称为“围棋天才少年”,1928年在濑越宪作、喜多文子等日本朋友的热心帮助下,吴清源和母亲、妹妹东渡日本,开始了终其一生的围棋生涯。1939至1956年间,吴清源凭个人之力打败日本最顶尖的七位超级棋士,十次大胜“十番棋”,被誉为“昭和棋圣”。创造了日本围棋界所称的“吴清源时代”。然而,吴清源作为一位围棋棋手能否超越国籍、政治、战争等世俗问题?看完后我在豆瓣的三星与四星之间徘徊良久。三星是因为中途略有睡意(难道是最近好莱坞看多了?反省下……)四星则是因为我赞许导演的这种探索。
老实说,我觉得张震演得并不好,或者他并不适合。很多内心戏,完全是由于镜头和摄影的引导,我才逐渐地去靠近这个人物,而张震的表演,则会起到一个反效果,他把由镜头和摄影营造的氛围,又推开了。我不知这种若即若离的观影感觉,是因为我对吴本人及其哲学的不熟悉造成的,还是导演的刻意而为,张震的表演是这种刻意的一部分?从景别的采用上来说(片中极少特写,多为中远景),似乎导演要造成某种浮光掠影的效果,而要靠这种浮于表面的距离,来揭示(用窥视可能更准确)人物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是艰难的。
这是我赞许田壮壮的原因之一。显然田导陷入了这样一个矛盾:他不肯用主观的电影语言来定义这个人物,原因之一可能是吴老还健在,更可能是因为围棋哲学的影响。这使导演采取了从大局上关照的态度,而不是从细节上强行介入。然而依这样的态度,后果之一就是片中的人物面目会被某种精神所模糊,人物在几十年间的变化,以及戏剧性,甚至稍微世俗些的心理活动,都会被这种强大的精神所覆盖。所以观影快感之类的事,很难在本片找到,除非你已经完全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并感同身受。
由此,导演花了重笔在吴的信仰问题上。这是进入吴内心世界很好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具体事件与精神活动特别自然的一个交汇点,编剧不可能错过这样一个可以稍微增加些戏剧性但又忠于精神主义的点。
如果相信作者论的话,观众不会对田壮壮拍出这样的片子感到奇怪,相对于其他第五代的历史主义倾向,田的信仰倾向显得非常天生流动。这次的尝试虽然不见得有多成功,甚至可以说不成功,但会让我们有理由去期许他的下一部,因为他还在专注于精神问题,还在探索适合他的电影语言,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选择背离。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

吴清源影评

看完后我在豆瓣的三星与四星之间徘徊良久。三星是因为中途略有睡意(难道是最近好莱坞看多了?反省下……)四星则是因为我赞许导演的这种探索。
老实说,我觉得张震演得并不好,或者他并不适合。很多内心戏,完全是由于镜头和摄影的引导,我才逐渐地去靠近这个人物,而张震的表演,则会起到一个反效果,他把由镜头和摄影营造的氛围,又推开了。我不知这种若即若离的观影感觉,是因为我对吴本人及其哲学的不熟悉造成的,还是导演的刻意而为,张震的表演是这种刻意的一部分?从景别的采用上来说(片中极少特写,多为中远景),似乎导演要造成某种浮光掠影的效果,而要靠这种浮于表面的距离,来揭示(用窥视可能更准确)人物的内心世界,毫无疑问是艰难的。
这是我赞许田壮壮的原因之一。显然田导陷入了这样一个矛盾:他不肯用主观的电影语言来定义这个人物,原因之一可能是吴老还健在,更可能是因为围棋哲学的影响。这使导演采取了从大局上关照的态度,而不是从细节上强行介入。然而依这样的态度,后果之一就是片中的人物面目会被某种精神所模糊,人物在几十年间的变化,以及戏剧性,甚至稍微世俗些的心理活动,都会被这种强大的精神所覆盖。所以观影快感之类的事,很难在本片找到,除非你已经完全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并感同身受。
由此,导演花了重笔在吴的信仰问题上。这是进入吴内心世界很好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具体事件与精神活动特别自然的一个交汇点,编剧不可能错过这样一个可以稍微增加些戏剧性但又忠于精神主义的点。
如果相信作者论的话,观众不会对田壮壮拍出这样的片子感到奇怪,相对于其他第五代的历史主义倾向,田的信仰倾向显得非常天生流动。这次的尝试虽然不见得有多成功,甚至可以说不成功,但会让我们有理由去期许他的下一部,因为他还在专注于精神问题,还在探索适合他的电影语言,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选择背离。
博客:http://www.mtime.com/my/Ly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