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会见戈尔巴乔夫

  • 会见戈尔巴乔夫

    会见戈尔巴乔夫超清

    年份:2018 类型:纪录片

    主演: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JamesBaker,沃纳·赫尔佐格,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戈尔巴乔夫,年近九旬,前苏联最高领导人。他出生于农场,体验过饥荒,是当时最年轻的国家总统;他是促使苏联共产党解体、终结冷战的关键人物;他在西方世界获得极高评价,在母国却如人人痛恨的坏人;他出演过电视电影,代言过必胜客和LV,说起病逝的妻子,仍会眼眶泛泪。以拍摄...

这时候的戈已经87岁,可能已经老到无法用更复杂的言语表达更完整的想法了。也可能是岁月和时代的具现化堵住了他的嘴,再多的话也都会听来像是辩解,而且是无根之木那种,毕竟从苏联解体他辞职距今已经将近30年,现实的世界并没有为他提供扬眉吐气的论据。

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二世,安倍晋三,倪匡都在今年相继去世,这方面算是个大年。恰恰俄罗斯在二战后将尽80年的时间里重新扛起侵略的大旗,中美摩擦将意识形态和全球化的理念再次置于悬崖的边缘,生于这个时间的人们原来也极有可能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历史的惊涛。一切不再是危言耸听,原来战争,对抗,倾轧,迫害从来没有真正远去,一切都是历史的螺旋,一切都是永恒回归。

因为戈无法表达更多,所以这场对话的体量注定不够丰沛,然而该问的问题基本都问到了,甚至是听起来有些刺耳的,比如人们对戈失败的评价,他自身对此的认定?后苏联时期的俄国与俄国人的命运?是否有想好的墓志铭等等。戈的作答言少而克制:an internal problem和we tried.

主持人引用了戈两个很深刻的洞见:不懂得合作和裁军的人不应该做到领导人的位置上。那些对政治反应慢的人将会受到生活的惩罚。确实很有见地。

——————————-

因为不是要解释给什么人听或者说服谁,也不是在整理形成材料,只是给自己的想法做个标记,所以以下不展开讲,尽管被很多人经常问起。

1)苏联是戈搞垮的吗?当然不是。戈确实搞了改革,而且步子迈得不小。主要原因是苏联在戈接手的时候,政治经济社会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与此相比西方发展良好,从事实上对苏联形成了巨大超越。出手改革势在必行,但结果如何没人可以笃定。维持制度和政治不变,仅仅需要解决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是一种既要又要,人可以任性的提要求,老天以及客观现实不是你要他就给。签字宣布辞职和解散苏联的戈,但说是他放弃了苏联却是完全不准确,这不是他的权利和能力范畴之内的事情了。有多少人的算盘打的噼啪响,比如叶利钦,比如纳巴。何况波罗的海三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去意已决(片中6公里人链和匈牙利拆铁幕又重新装上的事很有意思),这里还涉及苏联究竟是一个联盟国家还是个国家联盟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出于自己的立场给出自己的观点,我倾向于后者,至少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而且无论如何,自由来去本来就是联盟成立之初的承诺和共识。戈的签字,更多的像群成员纷纷退群不玩重新建群了,名义上的群主死要面子又有什么意义。

2)苏联为什么解体了?简而言之,我的看法是,在当时谁都不想要它了,谁都不想要它继续留存了。有的方面是无能为力,无法用它剩余的体量和力气做出什么。有的方面是无利可图,解体了反而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当公司的负债远大于资产,破产就很自然地作为选项之一被摆上台面了,而公司里的各色人等也必然开始各种心猿意马为自己另谋出路。

3)戈是失败者吗?某种程度上,是的。很多外人和后人尤其是对这段历史和事件不做更多了解和思考的人会把罪过归咎于戈。然而,究竟是哪些人不愿看到苏联的解体,一个联盟,国家,政权的倒台难道一定是负面的可惜的?蒙古帝国呢?清王朝呢?纳粹德国呢?戈做了些符合文明进步和人性伦理的选择,也有很多没做到的事情,这跟他个人的性格,当时的国际国家状况,历史的机遇都有关系。一个真正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是很难做到心狠手辣的,这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戈的失败,但也是苏联人和世界的福音。

会见戈尔巴乔夫影评

这时候的戈已经87岁,可能已经老到无法用更复杂的言语表达更完整的想法了。也可能是岁月和时代的具现化堵住了他的嘴,再多的话也都会听来像是辩解,而且是无根之木那种,毕竟从苏联解体他辞职距今已经将近30年,现实的世界并没有为他提供扬眉吐气的论据。

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二世,安倍晋三,倪匡都在今年相继去世,这方面算是个大年。恰恰俄罗斯在二战后将尽80年的时间里重新扛起侵略的大旗,中美摩擦将意识形态和全球化的理念再次置于悬崖的边缘,生于这个时间的人们原来也极有可能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历史的惊涛。一切不再是危言耸听,原来战争,对抗,倾轧,迫害从来没有真正远去,一切都是历史的螺旋,一切都是永恒回归。

因为戈无法表达更多,所以这场对话的体量注定不够丰沛,然而该问的问题基本都问到了,甚至是听起来有些刺耳的,比如人们对戈失败的评价,他自身对此的认定?后苏联时期的俄国与俄国人的命运?是否有想好的墓志铭等等。戈的作答言少而克制:an internal problem和we tried.

主持人引用了戈两个很深刻的洞见:不懂得合作和裁军的人不应该做到领导人的位置上。那些对政治反应慢的人将会受到生活的惩罚。确实很有见地。

——————————-

因为不是要解释给什么人听或者说服谁,也不是在整理形成材料,只是给自己的想法做个标记,所以以下不展开讲,尽管被很多人经常问起。

1)苏联是戈搞垮的吗?当然不是。戈确实搞了改革,而且步子迈得不小。主要原因是苏联在戈接手的时候,政治经济社会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与此相比西方发展良好,从事实上对苏联形成了巨大超越。出手改革势在必行,但结果如何没人可以笃定。维持制度和政治不变,仅仅需要解决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是一种既要又要,人可以任性的提要求,老天以及客观现实不是你要他就给。签字宣布辞职和解散苏联的戈,但说是他放弃了苏联却是完全不准确,这不是他的权利和能力范畴之内的事情了。有多少人的算盘打的噼啪响,比如叶利钦,比如纳巴。何况波罗的海三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去意已决(片中6公里人链和匈牙利拆铁幕又重新装上的事很有意思),这里还涉及苏联究竟是一个联盟国家还是个国家联盟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出于自己的立场给出自己的观点,我倾向于后者,至少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而且无论如何,自由来去本来就是联盟成立之初的承诺和共识。戈的签字,更多的像群成员纷纷退群不玩重新建群了,名义上的群主死要面子又有什么意义。

2)苏联为什么解体了?简而言之,我的看法是,在当时谁都不想要它了,谁都不想要它继续留存了。有的方面是无能为力,无法用它剩余的体量和力气做出什么。有的方面是无利可图,解体了反而能实现自己的利益。当公司的负债远大于资产,破产就很自然地作为选项之一被摆上台面了,而公司里的各色人等也必然开始各种心猿意马为自己另谋出路。

3)戈是失败者吗?某种程度上,是的。很多外人和后人尤其是对这段历史和事件不做更多了解和思考的人会把罪过归咎于戈。然而,究竟是哪些人不愿看到苏联的解体,一个联盟,国家,政权的倒台难道一定是负面的可惜的?蒙古帝国呢?清王朝呢?纳粹德国呢?戈做了些符合文明进步和人性伦理的选择,也有很多没做到的事情,这跟他个人的性格,当时的国际国家状况,历史的机遇都有关系。一个真正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是很难做到心狠手辣的,这某种程度上造就了戈的失败,但也是苏联人和世界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