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登月第一人(美版)

  • 登月第一人(美版)

    登月第一人(美版)

    年份:2018 类型:纪录片

    主演:瑞恩·高斯林,克莱尔·芙伊,杰森·克拉克,凯尔·钱德勒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剧情简介

剧情介绍:影片将聚焦美国传奇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生平,重点讲述他在1961年至1969年间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月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人类是这段历史上最危险的人。在宇宙探索中做出的难以想象的国家和个人牺牲。这部电影根据詹姆斯·汉森的传记《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传记》改编。尼尔·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他出生于1930年,于2012年去世。他是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计划的宇航员。在美国宇航局任职期间,阿姆斯特朗于 1969 年 7 月 21 日成为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外星物体上留下足迹的人类成员。

《第一人》并不是一部充满着如许探索宇宙精神的电影,所以不用期待它多么波澜壮阔,一波三折。电影也没有多么渲染国家大义的主旋律或是美苏之间如火如荼的太空竞赛,肯尼迪的演讲只是电影里的惊鸿一瞥,苏联的种种进展也不过是整部电影背景里的一个杂音。

这只是关于阿姆斯特朗登月的一部记录性质的电影,关于阿姆斯特朗为了登月而忍受的,付出的,还有失去的。

他有着一双一直望向月球的眼睛,正是那份执念让他成为了宇宙的先驱。可是,与此同时,他忍受着失去女儿,失去战友的苦痛,与家人,与世界慢慢产生距离,终于,当他触碰到月球那一刻,他已离家如此之远,以至于看不见来路了。

这是一部悲剧。

1.触碰天际的个人传记

《登月第一人》在描写阿姆斯特朗的生活训练之外,选取了几个在他登月准备进程中重要的事件节点着重进行了描写。这部电影如同美国有些媒体所质疑的那样,它将整部影片的重心聚焦到了尼尔和家人,朋友身边,所以主旋律的意味倒是很淡,不过这是导演在对这个大事件进行演绎中刻意选择的侧重点。整部影片看下来,悲剧的意味反倒是浓重一些。

影片的开头应该就是阿姆斯特朗的X-15飞行试验,那个时候的阿姆斯特朗还是一个试飞员。(X-15是一种火箭动力的飞行器,最高飞行高度可以到达大气层边缘)开头那一段,其实很有星际穿越开头的感觉,不过两个片子的风格和气质则有着极大的差异,毕竟《第一人》不是科幻片,所以全片被笼络在一种迷蒙而低画质的氛围之中,让人感觉仿佛真的回到了1960年代的美国一般。

而影片除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之外,另一个着重描写的部分就是阿姆斯特朗参与的双子座(Gemini)8号任务。这次任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轨道飞行器的对接,不过之后对接后的飞船姿态失去控制,不得不提前使用返回系统调整姿态,虽然保住了两人的性命,却也让这次任务提前结束。

在影片中这段的笔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超过了阿波罗11号任务,全程极为克制地用镜头展现舱外的状况,绝大部分都是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在载人飞船内的所作所为与视角,甚至你很难看到整个宇宙或是地球,因为你只能通过一个狭小的舷窗去观察。

这段中也大量插入了阿姆斯特朗妻子珍妮特的担忧与控制室内工作人员的关注,多角度的协同推进使得这部分剧情成为了全片的高光点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节点便是阿波罗1号在测试时的起火事故,三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该事在nasa航天史作为极其重要的教训,帮助改进了之后的几代火箭。如在片中阿姆斯特朗所言,现在出了问题,之后在太空才能不出问题。只是可惜这次的问题是用几名优秀的航天员作为代价的。

当然,本片的重头戏自然是登月,事实上,相比于双子星8号,登月反倒是波澜不惊,这段着重于登月之路与月球上阿姆斯特朗的沉思,返程倒是极少描述。正像我所说的,去月球的路,没有太多波折,然而归途,他重返地球的经历,却远不止地月之间38万公里的行程。

本片的结尾倒是很有意思,以first man为题,便不再赘述他成功之后的种种,尚在隔离期与妻子见上一面作为收尾,配合我后面要提到的,倒也是有趣的谢幕。

2.那串并不存在的手链

亲情,是本片的另一个着重点。

阿姆斯特朗最爱的,是他的女儿凯伦。

可是凯伦小小年纪就得了脑瘤,漫长的治疗只能让她痛苦地苟活着,最终,凯伦还是死于了并发的肺炎。

凯伦的手链,成了阿姆斯特朗对女儿最后的留念,他为了成为宇航员而拼命训练,只能偶尔回家和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相伴。

在他登月临走之前,他甚至都不愿意和儿子们做最后的道别,只是坐在那里,像一个发言人似的回答他们的问题,你会回来么?我只能告诉你数字。你会回来么?我试试吧。

然而,他把自己女儿的手链带上了太空,扔入了东环形山中,这是他对女儿最后的一点怀念。

这,只是电影里的描述。那串手链,大概并不可能被带上月球,而他对女儿的那份怀念却绝对是真的。我在想,如果阿姆斯特朗当年真的带着女儿的遗物上了太空,他是会让女儿的记忆永远安静地躺在月球呢?还是让这遗物化作女儿的记忆永远留在身边。

只可惜,逝者如斯,我们再也不能追问他一切的真相了。那串手链,真实也罢,虚假也罢,在阿姆斯特朗在月球漫步的那几个小时之中,他一定曾回想过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爱人,亲人,还有那个不幸的女儿。

孩子,爸爸登上月球了。

3.登月,永世的隔离

只可惜,对女儿的追忆,在片中是阿姆斯特朗留给大家关于亲情最深的印象。

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内向,又沉默寡言的人,他有着自己的野心,有着很多思绪,但大多时候,却只是保持沉默。

他如此向往着月球,片中不止一次出现他拿着望远镜看向月亮的镜头,那是一种狂热,也是他坚定地活下去,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的支柱。

就比如,他并不比同伴身体更好,于是那些高难度的平衡训练,他要做过一次,再来一次。

然而,对于月球的向往和恐惧,对于工作的狂热和认真,却成为了他和家人的膈膜。他爱着他的家人,不过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陪伴在他们身边,于是当他告别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

我在想,他在临走之前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意思。那种冷漠,究竟是因为长期无法照料的疏远,还是知道自己可能一去不回,所以刻意地保持着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无论如何,他的这种态度都让人感到一种心酸,曾经那个和孩子闹在一起的大人,如今竟不敢与孩子告别...

而影片结尾,阿姆斯特朗夫妇隔着玻璃无言的相望,更是蕴着一些忧伤。

因为,登月之后,他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阿姆斯特朗了。

真实的阿姆斯特朗,登月后应酬不断,更加疏忽了妻子和孩子们的照料,于是两人最终在1991年离婚。这段最终分崩离析的爱情,就像是影片里的那层玻璃,透明,却如此决绝。

4.鸣叫的螺丝钉,月球的第一眼

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三个镜头/场景。

第一个自然是火箭发射的场景。我很喜欢火箭发射,星际穿越,王立宇宙军,甚至是秒速五厘米里面种子岛的发射,都是充满着极尽的力量与浪漫,每一次火箭的发射,就是人们探索太空的脚步又向前走了一步,而在这部电影中,全片都在尽力去呈现真实,所以这个发射没有那么美丽,却更加震撼。

第一人王立宇宙军秒速五厘米

第二个,是电影中数次出现的,在飞船起飞时鸣叫的螺丝钉。那大概是一种飞船的铆钉在受到周围船体部分形变的挤压后,摩擦出的声响。这个声音,让我如同宇航员一样,瞬间充满了对太空的恐惧。

你们的性命,就在这小小的螺丝钉之上,它的弯曲,它的变形,对于广袤的宇宙无足轻重,然而却是你的一生。一个人究竟是需要多大的热忱,才会走上这样一条艰难的道路。

第三个,是登月舱打开那一瞬间,从狭小的舱体跃出的镜头。

那个镜头,让我沉醉良久,我知道那些宇航员们为之奋斗的究竟是什么了,那是一种从逼狭的世界探头看向更大世界的一个视角,你知道,未知是如此广袤,所以无论经历了多少困难,只要得见那一眼,便足矣。

5.何言你心伤

影片里,高司令和芙伊展现出了相当棒的演技,高司令的悲伤,沉默,腼腆,很合适地锲入了阿姆斯特朗这个形象之中,在他失去女儿后哭泣的那段表演,感人至深。

而马上就要成为新的龙纹身女孩的芙伊,也是非常抢戏,和丈夫阿姆斯特朗逐渐的疏离感刻画得入骨三分。

我记得电影中有一段的镜头,绕着两人旋转,一会儿在阿姆斯特朗脸上,一会儿又在詹妮特脸上,每次的切换,那镜头就会模糊一个瞬间,我们看不清两个人的脸,就像他们不会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

而最后,当两人被玻璃窗分开,我多么想让阿姆斯特朗说那么一句,我爱你,然而他一句话也不说,以为仅仅一个亲吻的动作就是最好的,可是这远远不够,远远不够,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不比妻子操持家务,独自抚养淘气的孩子更重,或许登月有无数的荣耀,然而荣耀光彩的背后,是否是更无尽的空虚。

詹妮特,在媒体的灯光面前强做出欢颜,但她知道,这些人终将夺去他熟悉的丈夫。

阿姆斯特朗,他也知道他会载入史册,不过他面对这个世界,都像是在月球上戴着那个反光的头盔一样,谁也看不清他的内心。只有当他怀念女儿时,某一瞬间他才会卸下伪装。

然而镜头里,那个扔向环形山谷底的手链越来越远,如此模糊,最后被黑暗吞噬。

阿姆斯特朗,也留在了月球,孤独一人,找不到回来的路了。

登月第一人(美版)影评

《第一人》并不是一部充满着如许探索宇宙精神的电影,所以不用期待它多么波澜壮阔,一波三折。电影也没有多么渲染国家大义的主旋律或是美苏之间如火如荼的太空竞赛,肯尼迪的演讲只是电影里的惊鸿一瞥,苏联的种种进展也不过是整部电影背景里的一个杂音。

这只是关于阿姆斯特朗登月的一部记录性质的电影,关于阿姆斯特朗为了登月而忍受的,付出的,还有失去的。

他有着一双一直望向月球的眼睛,正是那份执念让他成为了宇宙的先驱。可是,与此同时,他忍受着失去女儿,失去战友的苦痛,与家人,与世界慢慢产生距离,终于,当他触碰到月球那一刻,他已离家如此之远,以至于看不见来路了。

这是一部悲剧。

1.触碰天际的个人传记

《登月第一人》在描写阿姆斯特朗的生活训练之外,选取了几个在他登月准备进程中重要的事件节点着重进行了描写。这部电影如同美国有些媒体所质疑的那样,它将整部影片的重心聚焦到了尼尔和家人,朋友身边,所以主旋律的意味倒是很淡,不过这是导演在对这个大事件进行演绎中刻意选择的侧重点。整部影片看下来,悲剧的意味反倒是浓重一些。

影片的开头应该就是阿姆斯特朗的X-15飞行试验,那个时候的阿姆斯特朗还是一个试飞员。(X-15是一种火箭动力的飞行器,最高飞行高度可以到达大气层边缘)开头那一段,其实很有星际穿越开头的感觉,不过两个片子的风格和气质则有着极大的差异,毕竟《第一人》不是科幻片,所以全片被笼络在一种迷蒙而低画质的氛围之中,让人感觉仿佛真的回到了1960年代的美国一般。

而影片除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之外,另一个着重描写的部分就是阿姆斯特朗参与的双子座(Gemini)8号任务。这次任务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轨道飞行器的对接,不过之后对接后的飞船姿态失去控制,不得不提前使用返回系统调整姿态,虽然保住了两人的性命,却也让这次任务提前结束。

在影片中这段的笔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甚至超过了阿波罗11号任务,全程极为克制地用镜头展现舱外的状况,绝大部分都是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在载人飞船内的所作所为与视角,甚至你很难看到整个宇宙或是地球,因为你只能通过一个狭小的舷窗去观察。

这段中也大量插入了阿姆斯特朗妻子珍妮特的担忧与控制室内工作人员的关注,多角度的协同推进使得这部分剧情成为了全片的高光点之一。

另一个重要的节点便是阿波罗1号在测试时的起火事故,三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该事在nasa航天史作为极其重要的教训,帮助改进了之后的几代火箭。如在片中阿姆斯特朗所言,现在出了问题,之后在太空才能不出问题。只是可惜这次的问题是用几名优秀的航天员作为代价的。

当然,本片的重头戏自然是登月,事实上,相比于双子星8号,登月反倒是波澜不惊,这段着重于登月之路与月球上阿姆斯特朗的沉思,返程倒是极少描述。正像我所说的,去月球的路,没有太多波折,然而归途,他重返地球的经历,却远不止地月之间38万公里的行程。

本片的结尾倒是很有意思,以first man为题,便不再赘述他成功之后的种种,尚在隔离期与妻子见上一面作为收尾,配合我后面要提到的,倒也是有趣的谢幕。

2.那串并不存在的手链

亲情,是本片的另一个着重点。

阿姆斯特朗最爱的,是他的女儿凯伦。

可是凯伦小小年纪就得了脑瘤,漫长的治疗只能让她痛苦地苟活着,最终,凯伦还是死于了并发的肺炎。

凯伦的手链,成了阿姆斯特朗对女儿最后的留念,他为了成为宇航员而拼命训练,只能偶尔回家和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相伴。

在他登月临走之前,他甚至都不愿意和儿子们做最后的道别,只是坐在那里,像一个发言人似的回答他们的问题,你会回来么?我只能告诉你数字。你会回来么?我试试吧。

然而,他把自己女儿的手链带上了太空,扔入了东环形山中,这是他对女儿最后的一点怀念。

这,只是电影里的描述。那串手链,大概并不可能被带上月球,而他对女儿的那份怀念却绝对是真的。我在想,如果阿姆斯特朗当年真的带着女儿的遗物上了太空,他是会让女儿的记忆永远安静地躺在月球呢?还是让这遗物化作女儿的记忆永远留在身边。

只可惜,逝者如斯,我们再也不能追问他一切的真相了。那串手链,真实也罢,虚假也罢,在阿姆斯特朗在月球漫步的那几个小时之中,他一定曾回想过自己的一生,自己的爱人,亲人,还有那个不幸的女儿。

孩子,爸爸登上月球了。

3.登月,永世的隔离

只可惜,对女儿的追忆,在片中是阿姆斯特朗留给大家关于亲情最深的印象。

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内向,又沉默寡言的人,他有着自己的野心,有着很多思绪,但大多时候,却只是保持沉默。

他如此向往着月球,片中不止一次出现他拿着望远镜看向月亮的镜头,那是一种狂热,也是他坚定地活下去,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任务的支柱。

就比如,他并不比同伴身体更好,于是那些高难度的平衡训练,他要做过一次,再来一次。

然而,对于月球的向往和恐惧,对于工作的狂热和认真,却成为了他和家人的膈膜。他爱着他的家人,不过因为工作的缘故,无法陪伴在他们身边,于是当他告别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

我在想,他在临走之前的态度,究竟是什么意思。那种冷漠,究竟是因为长期无法照料的疏远,还是知道自己可能一去不回,所以刻意地保持着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无论如何,他的这种态度都让人感到一种心酸,曾经那个和孩子闹在一起的大人,如今竟不敢与孩子告别...

而影片结尾,阿姆斯特朗夫妇隔着玻璃无言的相望,更是蕴着一些忧伤。

因为,登月之后,他再也不是曾经的那个阿姆斯特朗了。

真实的阿姆斯特朗,登月后应酬不断,更加疏忽了妻子和孩子们的照料,于是两人最终在1991年离婚。这段最终分崩离析的爱情,就像是影片里的那层玻璃,透明,却如此决绝。

4.鸣叫的螺丝钉,月球的第一眼

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三个镜头/场景。

第一个自然是火箭发射的场景。我很喜欢火箭发射,星际穿越,王立宇宙军,甚至是秒速五厘米里面种子岛的发射,都是充满着极尽的力量与浪漫,每一次火箭的发射,就是人们探索太空的脚步又向前走了一步,而在这部电影中,全片都在尽力去呈现真实,所以这个发射没有那么美丽,却更加震撼。

第一人王立宇宙军秒速五厘米

第二个,是电影中数次出现的,在飞船起飞时鸣叫的螺丝钉。那大概是一种飞船的铆钉在受到周围船体部分形变的挤压后,摩擦出的声响。这个声音,让我如同宇航员一样,瞬间充满了对太空的恐惧。

你们的性命,就在这小小的螺丝钉之上,它的弯曲,它的变形,对于广袤的宇宙无足轻重,然而却是你的一生。一个人究竟是需要多大的热忱,才会走上这样一条艰难的道路。

第三个,是登月舱打开那一瞬间,从狭小的舱体跃出的镜头。

那个镜头,让我沉醉良久,我知道那些宇航员们为之奋斗的究竟是什么了,那是一种从逼狭的世界探头看向更大世界的一个视角,你知道,未知是如此广袤,所以无论经历了多少困难,只要得见那一眼,便足矣。

5.何言你心伤

影片里,高司令和芙伊展现出了相当棒的演技,高司令的悲伤,沉默,腼腆,很合适地锲入了阿姆斯特朗这个形象之中,在他失去女儿后哭泣的那段表演,感人至深。

而马上就要成为新的龙纹身女孩的芙伊,也是非常抢戏,和丈夫阿姆斯特朗逐渐的疏离感刻画得入骨三分。

我记得电影中有一段的镜头,绕着两人旋转,一会儿在阿姆斯特朗脸上,一会儿又在詹妮特脸上,每次的切换,那镜头就会模糊一个瞬间,我们看不清两个人的脸,就像他们不会知道自己今后的人生。

而最后,当两人被玻璃窗分开,我多么想让阿姆斯特朗说那么一句,我爱你,然而他一句话也不说,以为仅仅一个亲吻的动作就是最好的,可是这远远不够,远远不够,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并不比妻子操持家务,独自抚养淘气的孩子更重,或许登月有无数的荣耀,然而荣耀光彩的背后,是否是更无尽的空虚。

詹妮特,在媒体的灯光面前强做出欢颜,但她知道,这些人终将夺去他熟悉的丈夫。

阿姆斯特朗,他也知道他会载入史册,不过他面对这个世界,都像是在月球上戴着那个反光的头盔一样,谁也看不清他的内心。只有当他怀念女儿时,某一瞬间他才会卸下伪装。

然而镜头里,那个扔向环形山谷底的手链越来越远,如此模糊,最后被黑暗吞噬。

阿姆斯特朗,也留在了月球,孤独一人,找不到回来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