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跨国银行

  • 跨国银行

    跨国银行HD

    年份:2009 类型:动作片 动作,悬疑,惊悚,犯罪

    主演: 阿明·缪勒-斯塔尔 克里夫·欧文 乌尔里奇·汤姆森 娜奥米·沃茨

    导演: 汤姆·提克威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二零云2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规模庞大几乎盘踞全球的跨国银行IBBC在这个钱权主宰的社会里简直无所不能,它不仅操控着各国经济,牵制着政府的决策,甚至参与洗钱、贩卖军火、勒索绑架等各种黑道行动,它就像一只大章鱼将触角伸向黑夜的每个角落。国际刑警路易斯·塞林格(克里夫·欧文CliveOwen饰)目睹同事因企图泄露银行机密而遭遇暗杀,他决意受命前往柏林彻查IBBC洗钱内幕,得益于另一位正义者副检察官埃莉诺·惠特曼(娜奥米·沃茨NaomiWatts饰)的同行协助,两人很快发现了跨国银行更多鲜为人知的非法活动,甚至包括资助恐怖分子和发动战争。两人决心揭露跨国银行的真实面目,然而,无所不知的IBBC早已注意到这两只蝼蚁,杀手随即派到,路易斯和埃莉诺最终能否赢得这场螳臂当车的生死周璇?——“阴谋论总能使无政府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的肾上腺素获得强大的激发。”
汤姆•提克威的尴尬,在于必须在艺术电影与商业影片的夹缝中权衡利弊。在这一点上,德国导演很难摆脱诸多杰出先辈们的光环,尤其那些深沉而具备人性思想光芒的众多极高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影片,成为了新时期德国导演的沉重包袱,使得他们既无法超越先辈,也无法专注于商业影片的探索,反而出现进退维谷的境地。提克威以《罗拉快跑》式的对基耶斯洛夫斯基叙事技法的致敬,也仅是让他停留在早期过于刻意的LOW-FI范儿文艺电影的定格中,事实证明之后的《香水》是一部商业上借助原著小说成功却依旧处于较低段位的作品。09年提克威带到柏林电影节的回归之作《跨国银行》可以说是他精心营造出的一个现实寓言——既能向趣味专注于高成本商业片的观众交待千万级别经费的去向,也能够隔靴搔痒地对全球化时代隐藏在社会构架深处的金融奴役统治的现实做出有限的社会批判,满足阴谋论爱好者们的猎奇,引发对严肃现实话题的关注。
略过浅显的剧情赘述,本片值得一提的最大亮点在于提克威在影片中取景中花费的精力,它们与剧情穿插完美统一,充分调动了影片气氛并张弛有度的把控节奏。根据剧情的开展和场景的变换,导演将欧美大陆两片双方对决的主战场中经典的现代建筑悉数祭出,以人类创造出的各类艺术样式,将虚幻之美与现实残酷这个硬币两面的诡妙折射到影片众多角色的命运中。在威尔海姆上校约见杀手布置暗杀任务这场戏里,两人坐在《十字架下的哭泣》的油画前交谈,杀手以描绘牺牲、觉醒的宗教题材作品为暗示,道出痛苦才是真实的写照,巧妙地触及了影片主旨;同时背景中还出现了神秘主义代表画家弗雷德里希那副著名的隐藏在湖面礁石中神秘深邃的城堡的作品,隐喻着人类对不可知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屈从,而只有极少数人能玩转的金融资本游戏,正是当代社会中底层大众恐惧和膜拜的现实映射。
在影片多个场景中,画面大量使用俯拍+远景的镜头。塞林杰面会银行总裁,走上宽阔高大阶梯时,“敖德萨阶梯”中万人空巷的革命豪情被庞大体量建筑对比着的渺小微弱个体所取代,即使建筑本身大量通透的玻璃幕墙材质也并没有增加空间的通透感,反而更具压迫性和威严;最讽刺的是当下一切具有巨大体量和压迫感的建筑均是人类自己在战火与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它们均象征着一个个在已经不存在也不畏惧“神”的现实丛林中,可以依照丛林法则和实力建立的可无限复制的精神图腾——这正切入了影片直指的核心: 奴役与控制。在金融业这个人类社会金字塔顶端的殿堂中,微小的服务人员也犹如圣殿中的祭司,威严而不可侵犯。而律师作为顶级精英控制者们的代言人,可以娴熟运用他们制定的规则和法律完好地维护控制者们的秩序和权力,甚至可以定点清除从中上阶层努力接近顶端圈子的任何对其产生威胁的个体。竞选总理的意大利军火企业寡头被其消灭,并非个人恩怨而是顶层利益所趋,提克威想要传达的,是一个剥离浸淫在商业社会日常表皮下大众所不能接近的真实世界,即依靠债务控制政治活动、国家战略、区域冲突乃至日常消费模式的经济机器社会,政客们仅沦为为金融和资本服务的二流阶层,操控整个世界走向的是少数跨国金融资本家,而在其二者的斗争与媾和之下的,永远是徘徊在奴隶阶层的普通中产阶级和蓝领大众,至于最贫困饥饿的人类,是制造战争和冲突的炮灰,同时也是以最低廉成本去创造金融家的价值与财富的燃料。
在这样的世界观下,每个人物的形象便清晰起来:跨国银行的情报与安全主脑威尔海姆上校,一个退休的前东德斯塔西军官的内心救赎,对应着单纯追求公平正义的国际刑警探员塞林杰,二者之间的价值冲突与现实解决方案的中和,将老套的警匪、复仇剧情完美地与当下社会实际境况接上了地气。共产主义式推动人类解放的高尚价值观,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培养的维护顶层圈子秩序的警察思维折衷,毫无意外地走上了个体恐怖主义的不归路。最终的惩治裁决具备了一切黑手党式的大快人心,却充满了黑色幽默般的无奈与绝望,这样的结局显然是无法令西方式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观众痛快买单的,所以结局的高潮也回归到了更正常普遍和易于接受的结果:顶层操控者们永远先行一步,个体只是傀儡,永恒的利益攫取才是它们的本质,空缺永远会有人来填补,生意照做生活依旧继续,什么也不会被撼动和改变。这样的绝望和日渐麻木,民众早已是家常便饭,所有的一切都会被第二天起床后五光十色的电视节目、可口的饭菜和塞满新产品的物欲填充挤压,大家很快就忘记了压榨他们的人依旧衣着光鲜、深居简出地低调朴素奢华地被供上奉桌,当他们偶尔一脸慈悲地从数以兆计的剩余资本中抽出几张褶皱的废纸,丢到亚非拉美这些饱受饥荒疾病肆虐的国家和人群脚下,假借慈善嘴脸作秀时,他们会在背地里轻蔑地微笑着,他们明白会有更多的人奉其为神明,他们将永远坐庄,将猫调戏奄奄一息老鼠的游戏玩下去。
至于影片折射出些许的阴谋论思维,多数观众不一定会买账,显然这其中既有大众对于现实认知的深入程度,或是避讳不可知论带来的违反科学严密推断和证据论的缘故,但阴谋论也绝非仅属于无政府主义者们的空穴来风,许多历史的书写均是充斥着鲜血、背叛与谎言的,历史永远由最终的掌控者和胜利者们去书写篡改,而民众仅仅剩下不读、不听和不看的自由。阴谋能够激发思考、论证与颠覆,这是一个不成文的禁忌话题,也成为了大众心理学中一块重要的部分——是在对阴谋的推测中独享内心中触碰被禁止事物的莫名快感,还是在阴谋中完成艰苦的考证,最终把无人敢于接受的残酷真实公诸?也许最后连这个最后一点点私人的“自由”,也是一场零和游戏吧。
附1:电影场景中出现的著名建筑物
1. 柏林中央火车站
舒尔默和塞林杰密会跨国银行高管克莱蒙特、舒尔默被杀手下毒身亡的地点;
2. 柏林警察总部大楼(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3. 柏林旧国家美术馆
威尔海姆上校会见“顾问”杀手布置暗杀任务的地点;
4. 里昂国际刑警总部(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5. 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城(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片中IBBC卢森堡总部,实为沃尔夫斯堡汽车城某建筑。较为讽刺的是沃尔夫斯堡为纳粹于1930年代为安置大众汽车厂工人所修建的工业新城,容纳工厂和工人居住需要;
6. 米兰倍耐力大厦
倍耐力轮胎总部大楼,片中军火寡头卡维尼竞选总部;在 2002年4月发生一起小型飞机撞击事件,经过数年修复受损部分才重新使用;
7.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片中经典的枪战戏场景,其实是提克威花了4个月依原样重建的布景;
8. 布雷西亚伊赛奥湖不知名建筑
片中卡维尼工业集团总部,外景建筑不详,停车场以扎哈哈迪德的斐诺科学中心混合拍摄;
9. 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塞林杰监听银行总裁斯卡森交易谈话的场景。
附2:根据豆瓣网友Parsimoniae影评提供的关于影片拍摄所参考的真实历史信息,在此转载并感谢他对背景资料考证付出的劳动: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60569/

跨国银行影评

——“阴谋论总能使无政府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的肾上腺素获得强大的激发。”
汤姆•提克威的尴尬,在于必须在艺术电影与商业影片的夹缝中权衡利弊。在这一点上,德国导演很难摆脱诸多杰出先辈们的光环,尤其那些深沉而具备人性思想光芒的众多极高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影片,成为了新时期德国导演的沉重包袱,使得他们既无法超越先辈,也无法专注于商业影片的探索,反而出现进退维谷的境地。提克威以《罗拉快跑》式的对基耶斯洛夫斯基叙事技法的致敬,也仅是让他停留在早期过于刻意的LOW-FI范儿文艺电影的定格中,事实证明之后的《香水》是一部商业上借助原著小说成功却依旧处于较低段位的作品。09年提克威带到柏林电影节的回归之作《跨国银行》可以说是他精心营造出的一个现实寓言——既能向趣味专注于高成本商业片的观众交待千万级别经费的去向,也能够隔靴搔痒地对全球化时代隐藏在社会构架深处的金融奴役统治的现实做出有限的社会批判,满足阴谋论爱好者们的猎奇,引发对严肃现实话题的关注。
略过浅显的剧情赘述,本片值得一提的最大亮点在于提克威在影片中取景中花费的精力,它们与剧情穿插完美统一,充分调动了影片气氛并张弛有度的把控节奏。根据剧情的开展和场景的变换,导演将欧美大陆两片双方对决的主战场中经典的现代建筑悉数祭出,以人类创造出的各类艺术样式,将虚幻之美与现实残酷这个硬币两面的诡妙折射到影片众多角色的命运中。在威尔海姆上校约见杀手布置暗杀任务这场戏里,两人坐在《十字架下的哭泣》的油画前交谈,杀手以描绘牺牲、觉醒的宗教题材作品为暗示,道出痛苦才是真实的写照,巧妙地触及了影片主旨;同时背景中还出现了神秘主义代表画家弗雷德里希那副著名的隐藏在湖面礁石中神秘深邃的城堡的作品,隐喻着人类对不可知的神秘力量的敬畏与屈从,而只有极少数人能玩转的金融资本游戏,正是当代社会中底层大众恐惧和膜拜的现实映射。
在影片多个场景中,画面大量使用俯拍+远景的镜头。塞林杰面会银行总裁,走上宽阔高大阶梯时,“敖德萨阶梯”中万人空巷的革命豪情被庞大体量建筑对比着的渺小微弱个体所取代,即使建筑本身大量通透的玻璃幕墙材质也并没有增加空间的通透感,反而更具压迫性和威严;最讽刺的是当下一切具有巨大体量和压迫感的建筑均是人类自己在战火与废墟中建立起来的,它们均象征着一个个在已经不存在也不畏惧“神”的现实丛林中,可以依照丛林法则和实力建立的可无限复制的精神图腾——这正切入了影片直指的核心: 奴役与控制。在金融业这个人类社会金字塔顶端的殿堂中,微小的服务人员也犹如圣殿中的祭司,威严而不可侵犯。而律师作为顶级精英控制者们的代言人,可以娴熟运用他们制定的规则和法律完好地维护控制者们的秩序和权力,甚至可以定点清除从中上阶层努力接近顶端圈子的任何对其产生威胁的个体。竞选总理的意大利军火企业寡头被其消灭,并非个人恩怨而是顶层利益所趋,提克威想要传达的,是一个剥离浸淫在商业社会日常表皮下大众所不能接近的真实世界,即依靠债务控制政治活动、国家战略、区域冲突乃至日常消费模式的经济机器社会,政客们仅沦为为金融和资本服务的二流阶层,操控整个世界走向的是少数跨国金融资本家,而在其二者的斗争与媾和之下的,永远是徘徊在奴隶阶层的普通中产阶级和蓝领大众,至于最贫困饥饿的人类,是制造战争和冲突的炮灰,同时也是以最低廉成本去创造金融家的价值与财富的燃料。
在这样的世界观下,每个人物的形象便清晰起来:跨国银行的情报与安全主脑威尔海姆上校,一个退休的前东德斯塔西军官的内心救赎,对应着单纯追求公平正义的国际刑警探员塞林杰,二者之间的价值冲突与现实解决方案的中和,将老套的警匪、复仇剧情完美地与当下社会实际境况接上了地气。共产主义式推动人类解放的高尚价值观,与资本主义制度下培养的维护顶层圈子秩序的警察思维折衷,毫无意外地走上了个体恐怖主义的不归路。最终的惩治裁决具备了一切黑手党式的大快人心,却充满了黑色幽默般的无奈与绝望,这样的结局显然是无法令西方式价值观与思维模式的观众痛快买单的,所以结局的高潮也回归到了更正常普遍和易于接受的结果:顶层操控者们永远先行一步,个体只是傀儡,永恒的利益攫取才是它们的本质,空缺永远会有人来填补,生意照做生活依旧继续,什么也不会被撼动和改变。这样的绝望和日渐麻木,民众早已是家常便饭,所有的一切都会被第二天起床后五光十色的电视节目、可口的饭菜和塞满新产品的物欲填充挤压,大家很快就忘记了压榨他们的人依旧衣着光鲜、深居简出地低调朴素奢华地被供上奉桌,当他们偶尔一脸慈悲地从数以兆计的剩余资本中抽出几张褶皱的废纸,丢到亚非拉美这些饱受饥荒疾病肆虐的国家和人群脚下,假借慈善嘴脸作秀时,他们会在背地里轻蔑地微笑着,他们明白会有更多的人奉其为神明,他们将永远坐庄,将猫调戏奄奄一息老鼠的游戏玩下去。
至于影片折射出些许的阴谋论思维,多数观众不一定会买账,显然这其中既有大众对于现实认知的深入程度,或是避讳不可知论带来的违反科学严密推断和证据论的缘故,但阴谋论也绝非仅属于无政府主义者们的空穴来风,许多历史的书写均是充斥着鲜血、背叛与谎言的,历史永远由最终的掌控者和胜利者们去书写篡改,而民众仅仅剩下不读、不听和不看的自由。阴谋能够激发思考、论证与颠覆,这是一个不成文的禁忌话题,也成为了大众心理学中一块重要的部分——是在对阴谋的推测中独享内心中触碰被禁止事物的莫名快感,还是在阴谋中完成艰苦的考证,最终把无人敢于接受的残酷真实公诸?也许最后连这个最后一点点私人的“自由”,也是一场零和游戏吧。
附1:电影场景中出现的著名建筑物
1. 柏林中央火车站
舒尔默和塞林杰密会跨国银行高管克莱蒙特、舒尔默被杀手下毒身亡的地点;
2. 柏林警察总部大楼(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3. 柏林旧国家美术馆
威尔海姆上校会见“顾问”杀手布置暗杀任务的地点;
4. 里昂国际刑警总部(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5. 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城(具体建筑名称不详)
片中IBBC卢森堡总部,实为沃尔夫斯堡汽车城某建筑。较为讽刺的是沃尔夫斯堡为纳粹于1930年代为安置大众汽车厂工人所修建的工业新城,容纳工厂和工人居住需要;
6. 米兰倍耐力大厦
倍耐力轮胎总部大楼,片中军火寡头卡维尼竞选总部;在 2002年4月发生一起小型飞机撞击事件,经过数年修复受损部分才重新使用;
7.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
片中经典的枪战戏场景,其实是提克威花了4个月依原样重建的布景;
8. 布雷西亚伊赛奥湖不知名建筑
片中卡维尼工业集团总部,外景建筑不详,停车场以扎哈哈迪德的斐诺科学中心混合拍摄;
9. 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塞林杰监听银行总裁斯卡森交易谈话的场景。
附2:根据豆瓣网友Parsimoniae影评提供的关于影片拍摄所参考的真实历史信息,在此转载并感谢他对背景资料考证付出的劳动: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656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