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漫 » 一觉醒来变成妹子

  • 一觉醒来变成妹子

    一觉醒来变成妹子已完结

    年份:2019 类型:动漫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剧情简介

…………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电影岛赏(j_movie),欢迎关注。

我不喜欢《囧妈》,甚至觉得它戏内戏外都很令人反感。

有人会说你算老几,你不喜欢有用吗?不爱看别看。人家徐峥多了不起,壮士断臂,在当下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将电影免费分享给全国的观众,为大家宽心,而且电影有笑点有泪点,还开了春节档首登流媒体的先河,意义重大。今年国产电影已经很难了,你为何还要泼冷水?更何况人家都免费请你吃了饭,你还对人家的饭菜挑三拣四。

话不能这样说。如果《囧妈》一开始就是一部免费电影,我过分苛责它确实不对。但它之前有着上映的计划,如果没有发生疫情,我是要去电影院买票支持这部电影的,也就是说它身上的商业属性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既然是商业片,那作为观众就有权利来评论,来说说这顿饭吃得到底怎么样,而不是吃了苍蝇,还得发五星为它叫好。

从内容角度来说,《囧妈》确实称不上是一部合格的电影,它展现出了作为导演的徐峥在作者性与商业性之间的拧巴;而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全国观众真正该感谢的应该是字节跳动公司,花了6.3亿的巨款请大家看了免费电影,当然这背后,对字节跳动、徐峥,包括之前24亿保底《囧妈》的横店影业都是好事,只赚不亏,皆大欢喜。

那么我们就一件一件事来说。

先说《囧妈》这部电影本身。《囧妈》开篇,徐峥饰演的主人公徐伊万老生常谈地遭遇了婚姻危机,这是与《泰囧》和《港囧》两部前作相近的开场。面对婚姻危机,徐伊万本来是要飞往纽约,通过阻止妻子的交易来挽回旧爱,但没想到自己的护照在妈妈手上,而此时妈妈正瞒着她准备前往莫斯科红星大剧院进行演出。阴差阳错之下徐伊万“被迫”踏上与母亲前往俄罗斯的K3列车。

影片采用双线并行的模式来推进剧情,一条是郭京飞饰演的表弟跟踪到纽约再长途电话给徐伊万通风报信;另一条是徐伊万开始了和妈妈6天6夜的囧途。重头当然在后者母子二人的对手戏上,但整体看下来仍然跟预期相差甚远。

影片在宣传伊始就表明这是一部探讨中国式亲情的合家欢影片。在中国式亲情这个话题上,主创也的确做了一些功课,用一些喜剧向的动作和段子式的台词表达母子二人的代际沟通难、价值观差异和生活方式不同,譬如“老人的微信聊天60秒语音方阵”、“各大公号养生文”、“催生”等现实热点话题。妈妈的“投喂式”宠爱和对子女极具掌控式的干涉,是另一种方式的伤害。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受到这种亲情关系的困扰,这与某些家长“丧偶式育儿”的教育方式一样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电影在这方面有做一定的尝试,但令人遗憾的是,探讨并不深入,场景和对话更像是小品,几乎看不到精彩的场面调度。

片中徐伊万和妈妈从北京出发,一路途经集宁、二连浩特、莫斯科、圣彼得堡、伊尔库兹克这么多城市,编剧几乎在每个站点都塞满了故事,和其他乘客换床铺、邂逅异域美女、扒火车过夜、背着妈妈过冰河等等,每个小故事说来就来,没有细节铺垫,前后之间也缺乏逻辑,而像熊口逃生、热气球旅行等部分情节则与现实有种强烈的违和割裂感。虽然徐峥本人解释这可以看作是幻想、超现实的一种设计,但我觉得更像是一道主创精心炮制的大杂烩,看似缤纷美味,实则摸不着头脑。

伊万与前妻之间的矛盾是故事中的副线,可惜在突出主线上作用不明显,且整体不够出彩。展现其与妻子的关系时,创作者明显没有在呈现之前捋清,只是语焉不详地以一盏台灯、一些话语快速带过,让人很难进入到他想塑造的情感深度当中。结尾,伊万通过这次旅行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达成和解,方式则是写了封信通过旁白念给前妻(也是观众)听,以此证明自己学会放手从而达到自我安慰和疗愈,很老套也很鸡汤。

除了故事上没有惊喜之外,本片在表演上也是乏善可陈。稍微惊喜一些的可能是老戏骨黄梅莹,她在本片中的妈妈形象还是比较生动鲜活的,举手投足都有上海女性的风采。她和去年《送我上青云》里的吴玉芳,堪称“上海妈妈代言人”,可能《囧妈》在表演角度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曾经在《孔雀》中成功饰演过母亲的黄梅莹重新请回大银幕吧。而其他的几位知名度更高的演员,像郭京飞、贾冰,明显就是功能性人物,毫无亮点。

袁泉有一些之前角色的影子,也很容易落入独立女性的stereotype中。但人物自身性格和塑造方面没有突破,和《我的前半生》中的唐晶似乎区别不大。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前几部“囧”来说,袁泉饰演的女性角色没有选择原谅丈夫、回归家庭,而是直面了内心的需求,最终选择放自己和丈夫自由,这是徐峥电影中的突破,也是值得肯定之处。

可以看出主创试图在火车上展示阶层问题的众生相,有一场戏的细节是列车到站集宁后,上来了一家四口,有俩小孩穿着有洞的袜子坐在床铺上,下一个镜头接的是用MAC办公的商业人士。想法挺好,但没有更深入地展现。

此外,徐峥作为资深影迷,也在片中穿插了不少迷影元素。他在片中的角色名叫“徐伊万”,便是致敬了前苏联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处女作《伊万的童年》,这部电影也是片中妈妈的心头好,她曾和徐伊万的爸爸因为这部影片结缘,所以给孩子取名伊万。

而片尾妈妈排除万难如愿登上红星大剧院的舞台,她带领众姐妹高唱《红莓花儿开》,歌声让台下的莫斯科观众如痴如醉沉浸其中。这首旋律悠扬的老歌是苏联电影《幸福的生活》的插曲,表达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在片中亦可视作妈妈对伊万爸爸的思念和往昔美好岁月的怀念。

其实影片最让人触动的是片尾的第一个“彩蛋”。当看到为了这部电影付出心血的幕后人员和自己的妈妈前后对比合影时,才让人唏嘘真的是时间都去哪儿了,果然“陪伴才是最长久的告白”。说句题外话,除了这部,还有此前的《攀登者》《特警队》都属于彩蛋比正片更打动人系列。我自己思考原因所在,可能更多的还是“真实”二字。

最近徐峥先后上了《十三邀》《吐槽大会》两档节目。他在《十三邀》中和许知远的一段对谈也被网友截图广泛传播。在我看来,节目中徐峥对自身创作的反思和矛盾挣扎恰好可以印证这次《囧妈》之所以不那么有趣的原因。徐峥也坦言很佩服像李安导演那样的极限挑战者,而他则是内心没有安全感的人。或许看过《囧妈》的观众有和我一样的,希望未来作为导演的徐峥能试着走出舒适区,不要被商业性所绑缚。要知道徐峥最想合作的娄烨导演,他可是为了自己的表达敢于去挑战红线的人,倒不是说娄烨做的有多对,徐峥做的有多不对,但作为一个电影人,还是要有一些自己原则与坚持。

说完了电影本身,我们再来说说电影外的事。对于《囧妈》和徐峥来说,其实这条春节档之路走得颇具争议,它是最早提档至大年三十公映的影片,消息一传出,全国的院线工作者炸开了锅,很多人来到徐峥的微博下面“倒苦水”,认为徐峥提档是一件颇为“自私”的行为,不顾及到院线人的感受,这是在院线群里“发多少红包”都难以弥补的。

但现在变成网络免费观看,徐峥和《囧妈》的国民好感度不仅爆棚,其背后的公司也乘势而起,1月24日盘中,港股欢喜传媒直线拉升,大涨逾30%。而对于字节跳动旗下的西瓜视频等平台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拉新机会,极大地满足了其拉新营销需求。

在疫情严峻的当下,《囧妈》响应国家的号召,想办法将观众留在了家里,还不耽误看春节档的影片,一下子就占据了思想觉悟的高地,但其他几部影片的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这也难怪万达电影的老总曾茂军暗讽《囧妈》是“网络大电影”,因为只有网络电影才不上院线。

徐峥赚足了好感度,今日头条花了钱成功拉来了流量,横店影业之前的保底协议及时终止没有受到更大的损失,真是好开心。不过我认为《囧妈》这样做其实是在破坏市场规则,电影要赚钱确实是片方的责任和义务,但《囧妈》过于商品化,还得益于天灾,顺便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了规则。如果《囧妈》之前就是针对登上流媒体而制作的,那确实具有开创意义,但它本质是一部院线商业片,现在因为其他原因临时鸟枪换炮,一面挣着钱,一面还要自我标榜,这就未免有些讨厌了。

不过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肯定想不了那么多,在中国,什么免费什么就是最好的,最实惠的,最值得鼓励的,这是消费者的逻辑,所以影视从业者,尤其是中下游的人的苦水就被人无视了,无处倾倒,只能眼看着人家赚的盆满钵满,自己默默承受。

《囧妈》的是非功过,可能确实不是现在就能衡量的,我今天写的这篇文章,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感觉对于影片和背后的徐峥团队,实在喜欢不起来。徐峥在创作上和他电影中的人物一样,总是会陷入到一种拧巴的状态之中,《泰囧》之后一直如此。

行了,不多说了,毕竟大过年的,来都来了,都不容易,习惯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