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决战中途岛

  • 决战中途岛

    决战中途岛正片

    年份:2019 类型:战争片

    主演:艾德·斯克林,帕特里克·威尔森,伍迪·哈里森,卢克·伊万斯,丹尼斯·奎德,曼迪·摩尔,亚历山大·路德韦格,艾伦·艾克哈特,达伦·克里斯,尼克·乔纳斯,卢克·克莱恩坦克,杰克·韦伯,基恩·约翰逊,浅野忠信,大卫·休莱特,马克·罗斯顿,布雷南·布朗,詹姆斯·卡佩内罗,马修·麦考尔,格雷格·霍瓦尼西安,杰克·曼利,杰弗里·布莱克,瑞秋·佩雷尔·佛斯基特,卡梅伦·布罗德,杰克博·布莱尔,克里斯蒂·布鲁克,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二零云2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电影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重要转折点——中途岛海战:经此一役,日本海军受到“降维打击”,美日海上实力反转,从而扭转了整个太平洋战场的局势。影片通过参战士兵和飞行员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领观众逐步进入1942年6月初发生在太平洋中途岛附近那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战争……

引言

擅长拍大制作、大场面、大爆炸的罗兰·艾默里奇,这次又把目光锁定在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和此前的《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不同,这两部战争题材电影,更偏重讲述普通人在战争洗礼中的心路历程,即使不太了解事件本身,也能感同身受。

而《决战中途岛》展现了一幅宏大的二战太平洋战争开端,其中涉及到诸多历史史实,对非军迷来说不太友好。

本文细数从偷袭珍珠港到《决战中途岛》的详细历史彩蛋,与电影直接相关的部分均为黑体字,方便大家观影时或观影后进行脑补。

全文共分为7个部分,如果已经对某一部分比较了解,可以直接跳过,不影响阅读。

第1部分 太平洋战争背景(为什么日本要和美国开战)

第2部分 偷袭珍珠港(电影里没讲的)

第3部分 巨人醒了(任命尼米兹)

第4部分 中途岛战前准备(日军作战计划+破译AF就是中途岛)

第5部分 预热交手(轰炸东京+珊瑚海海战)

第6部分 空战英豪(电影中几位关键飞行员的表现)

第7部分 致命打击(命中日军4艘航母)

借用《联合舰队》一书中的一句话:“从古至今,推动历史前进的固然是大人物的纵横捭阖,但在一些最关键的节点上,左右着风雨变幻的却往往是小人物。”

这一点也是电影《决战中途岛》所表现的核心,在历史的一些关键节点上,1分钟、1公里、1个小人物就足以改写历史。

二战太平洋战争起于偷袭珍珠港,电影一开始,就是对偷袭珍珠港的直接展现。

很多人都觉得珍珠港战役和中途岛战役在视觉效果上非常类似,事实上也是这样,这两场一前一后相隔仅6个月的战役,本质上是同一个战争目的的两种表现形式,其胜败结局呈现戏剧性的反差。

6个月前,美军骄傲且迟钝,日军则厉兵秣马,千里奔袭突然袭击,把珍珠港炸翻;6个月后,日美两军就像灵魂互换,日军轻敌妄断,美军则知耻后勇、同仇敌忾,中途岛一战彻底反转。美日双方在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中的表现和运气,如同镜像一般完全对调。

第一部分 太平洋战争背景

日本偷袭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是太平洋战争的开端,也是6个月后美军在中途岛反杀联合舰队的缘起。如果排除阴谋论(即美国故意让日本偷袭成功的苦肉计)的论调,这次偷袭把美国打得既没有面子又元气大伤。

自明治维新后建立的日本帝国海军,经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峡海战,以及青岛战役(打败德国海军)等,未尝败绩,逐渐确立了其世界三大海军的强大地位(另外两大海军就是英美海军)。

时任联合舰队司令的东乡平八郎所指挥的对马海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以极小的代价,使强大的沙俄第2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举国对这场胜利极为重视,后将对马海峡海战胜利日5月27日定为日本的海军节。

极为讽刺的是,由南云忠一指挥的包含4艘主力航母的第1机动编队,就是在日本海军节这天离开自己的柱岛母港,直奔中途岛。但这支舰队没有得到这位日本海军之神的护佑,反而重蹈了当年俄国舰队全军覆没的命运。

从地图上看,日本和美国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端。日本海军在东亚已经没有对手,如果还想继续向太平洋其他区域扩张,最强大的对手只剩美国。

美国当然也清楚日本海军是一个潜在威胁,所以前出夏威夷,将这个太平洋心脏地带的岛屿变为控制整个太平洋的海军基地。

夏威夷群岛相对位置图

1940年9月27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签约成为轴心国。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这时摆在日本面前的问题就是,到底是否和强大的美国开战。

时任首相的近卫文䜆认为,日本陷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无法自拔,贸然又开辟一个新战场结果不得而知,他主张继续和美国进行外交谈判。但是,谈判始终毫无进展的近卫首相不堪各方压力,最终率内阁总辞职。

随后,陆军大臣东条英机接替近卫组阁,日本开战再无的阻碍。

虽然日本决定向英美等国开战,但大本营内部对具体作战方向存在很大分歧,主要分成三派:占主导的陆军自成一派,海军内部则分为“舰队派”和山本五十六代表的“航空派”。

这几派的主要观点用一个例子说明:如果把英美控制的太平洋比作一家地主的豪华庄园,日本作为歹徒想要侵占这个庄园。

匪徒1-陆军:陆军主张南下占领马来西亚等地,攫取东南亚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战养战。好比先把这座庄园的仓库占了,一边享受仓库里的各种资源,一边在海军匪徒的输送和帮助下,与前来看家护院的看门狗作战。

匪徒 2-海军军令部:海军军令部是海军最高指挥机关,主要是坐在办公室里制定计划策略、发布命令、调动指挥。军令部思想比较守旧,抱着东乡平八郎的胜利念念不忘,以日俄战争旧的海战经验,提出对美作战的总方针“渐减邀击作战”。

这个名词听上去非常拗口,其思路也是先占领“仓库”(如菲律宾、关岛),当美国的看门狗,即美国太平洋舰队劳师远行前来救援时,以各种辅助舰艇将其消耗,削弱战斗力,最后依靠战列舰与之决战,彻底歼灭美国舰队。

匪徒 3-海军联合舰队:曾经长期在美国学习工作过的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却不这么想。电影开始,显示的时间是1937年,海王的弟弟帕特里克·威尔森饰演的美国海军随员莱顿,与山本五十六直面交锋。这里提到,山本毕业于哈佛大学,又在华盛顿当过多年使馆武官。山本的思想比军令部超前,又是一个美国通。

首先,山本意识到未来海战的决胜关键在于航母和舰载机,战列舰已经是落后武器。在航母的空中打击下,战列舰不堪一击。

其次,就算日本占领再多的仓库,敌人的看门狗始终都是个巨大威胁。有这些看门狗的存在,自己抢劫英美的大庄园,不可能放开手脚。还不如冒险先跑到狗窝,直接干掉这个让日本忌惮的看门狗。而后,日本就可以在太平洋为所欲为。

所以,爱好赌博的山本提出一个非常冒险的方案——直接攻击夏威夷珍珠港。

山本提出的冒险方案,遭到各方反对,尤其是思想保守的海军军令部。而且,就连他自己心里也清楚,美国的工业实力对日本是碾压级的存在,一旦把美国打疼了、打急了,等美国把经济纳入战争体系,日本根本不是对手。

即便山本自己是个“美国通”,但他还是要服务于当时日本的侵略政策。他下定决心还是要打珍珠港,先除掉美国太平洋舰队这只看门狗,尤其是看门狗中最大的威胁——美国航母。

最终,山本以辞职相要挟,迫使海军军令部同意了进攻珍珠港的Z计划。

所以,太平洋战争在两个方向同时开始:南方作战由陆军主导,寺内寿一大将为南方军总指挥,目标直指马来西亚以及最终的战略要地新加坡。另一个方向,由山本五十六大将负责,目标是日本海军的最大威胁珍珠港。

1941年12月2日17:30分,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向偷袭珍珠港的舰队发出电报:

攀登新高山1208

即“开战日期定为12月8日(东京时间)”。

第二部分 偷袭珍珠港

偷袭珍珠港的方向定了,但在把这一极其冒险的构想,变成可实施的方案并付诸行动前,还面临无数的困难和风险。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日军在方案、训练和情报三个方面都做了大量精细的准备,才保证最后偷袭的成功。

早在1941年初,山本五十六就秘密下令给第十一航空舰队参谋长大西泷治郎少将,研究进攻夏威夷的方案。

大西泷治郎将这一任务,具体交由第一航空舰队参谋源田实中佐进行制订。源田实干这个活,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他虽然军衔不高,但作战思想却超前于时代,是日本海军中不折不扣的“航空派”代表。

源田实这一偷袭珍珠港计划的主要制定者,以及后来中途岛战役的半参与者(后文解释他为什么算“半参与”),在电影中的戏份几乎没有。他就是电影快结束时,出现在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旁边那个年轻军官。

年轻时的源田实

源田自己曾经就是一位出色的飞行员,后世称其战术思想为“源田主义”,即航母至上、战斗机长程大规模空战和争夺制空权。源田脑子里这些酝酿多年的理论,终于在偷袭珍珠港的方案中实际落地。

这一方案在世界战争史上首次将多艘航母集结成战斗群,形成对攻击目标的绝对空中优势。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联合舰队出动的4艘大型主力航母(即赤城、加贺、飞龙、苍龙)和轻型航母“龙骧”号,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长途驶向夏威夷瓦胡岛以北海域,并在天刚亮时出动舰载机,对停泊在珍珠港内的太平洋舰队舰只突然袭击。

可行性方案出炉,具体负责训练和指挥舰载机编队的重任,落到另外一位重要人物肩上。源田实中佐推荐了与他志同道合的同学渊田美津雄少佐,担任飞行攻击编队指挥官。

接到任务后,同样强烈主张“航空兵至上”的渊田美津雄如鱼得水,对即将参与作战的海军飞行员们展开了“魔鬼训练”。

渊田美津雄

渊田美津雄在和珍珠港海陆地貌相近的鹿儿岛湾进行鱼雷投弹训练,训练要求极为苛刻。对于水平轰炸和俯冲轰炸的训练也非常精细,甚至精细到买来制造美军舰艇同样的钢板,以测试炸弹的威力。

另外,渊田美津雄要求每一位飞行员对美军舰艇的外观进行反复识别训练,在高空就能一眼认出到底是哪艘。这一幕,在1970年美日合拍的经典珍珠港电影《虎!虎!虎!》中有所体现。

日军飞行员识别珍珠港舰艇

《决战中途岛》全片,渊田美津雄都没有露过脸,因为这位偷袭珍珠港行动的直接指挥者,在中途岛战役开始前因急性阑尾炎在船上接受手术,完全缺席了中途岛战役。

渊田美津雄极具针对性的训练,还得益于日军极为细致的情报工作。海军军令部第一部对美情报课的吉川猛夫预备役少尉,以日本驻檀香山领事馆工作人员“森村正”的假身份来到夏威夷,全面弄清珍珠港美军的具体情况。

吉川通过各种乔装打扮,出入各种场所,而且不带望远镜也不带地图,就靠眼看脑记。7个月后,吉川猛夫回答了同事带来的一份有97个问题的问卷。

偷袭珍珠港行动头号间谍吉川猛夫

这份问卷上有珍珠港停泊舰艇数量、类型、位置、时段等全部情况,还有机场、飞机、驻军、防卫等其他详细信息。日军在偷袭之前,已经将珍珠港内的情况全面掌握。

暂不说偷袭珍珠港是美国故意放水。单从日方在方案、训练和情报方面的准备工作来看,珍珠港的命运就已经被锁定。

首先,方案具有突然性,而且集中优势兵力猛击一点;其次,训练充分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渊田美津雄主导的训练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最终攻击时也是他亲自驾机指挥,日军飞行编队表现出异常的冷酷和精准;最后,情报方面,珍珠港对日军来说已经是360度无死角清晰。

1941年11月26日,偷袭珍珠港舰队从南千岛群岛择捉岛的单冠湾启航,选择商船罕至的北太平洋,一路保持无线电静默,经过12个昼夜的航行,于夏威夷时间12月7日凌晨05:10抵达瓦胡岛以北230海里的预定出击点。

在攻击前,舰队中的“筑摩”号巡洋舰放出水上侦查飞机,向舰队发回珍珠港内情况报告。“筑摩”号上起飞的侦查机,成为第一架飞抵珍珠港上空的日军飞机。

这架侦察机和其他几架发回的信息,根本不重要,反而它们没有发回的信息,却决定了整个太平洋战争的命运:美军航空母舰不在港内!

6个多月后的中途岛海战,还是这艘“筑摩”号巡洋舰,它本该肩负搜索美国舰队的任务。但当时“筑摩”号和“利根”号的水上侦察机晚起飞,起飞后飞行员又产生误判,没有及时发现在中途岛附近设伏的美国舰队。

这些小人物,就像缺席的渊田美津雄一样,成为后来中途岛战役亲手葬送联合舰队因果链上的一个黑洞。电影中对“利根”号上的飞行员有所表现,只不过没有明说,就是那个一脸懵B发现美国舰队的日本飞行员。

不管美国航母到底在还是不在,也不管它们为什么不在,是碰巧不在,还是故意不在,偷袭必须进行。除了航母之外,太平洋舰队的其他主力舰艇都在港里悠闲地过礼拜日。那位后来被烧成焦炭的军官罗伊·皮尔斯,此时还在和水手插科打诨。

渊田美津雄率领第一波攻击的183架飞机,本以为会遭到美军飞机的阻击,但意外的是,他们如入无人之境。

各种正史野史都披露过,在偷袭之前,美军自己和各方面的情报都有迹象表明,日军可能会在太平洋上搞大事情,而且目标就是珍珠港,但美国最后都忽略了。无论是阴谋论所说故意忽略,还是真的没有认真对待这些情报,正如莱顿所说,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情报战失败。

第一波攻击编队没有受到丝毫抵抗,飞行队长高桥贺一少佐,于12月7日07:55向珍珠港惠勒机场投下炸弹,成为炸响太平洋战争的“第一弹”。这位日军王牌飞行员因为看错了渊田美津雄的信号弹,提前5分钟向珍珠港发起攻击。

本来进攻时间定在8点整,是为了配合远在华盛顿的日本大使野村吉三郎,他要把日美谈判破裂的文书递交给美国国务卿赫尔。但攻击部队提前进攻的插曲,相当于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理论上当时美国和日本还处于和平状态,这样就使美国蒙受了巨大羞辱。

美国国务卿赫尔和野村吉三郎

伴随着渊田美津雄座机上发出的“虎!虎!虎!”电报(即“奇袭成功”),日军舰载机对毫无防备的珍珠港展开2波次的狂轰滥炸。这部分内容,就是电影中对偷袭珍珠港的表现。

经过2波次的轰炸,整个偷袭珍珠港行动的指挥官南云忠一谨慎了起来。

一方面,美国人已经开始组织有效反击,再继续攻击很可能会产生巨大损失;另一方面,美军航母不在珍珠港,如果等美国航母赶来支援,舰队很有可能跑不了。更何况,经过前2波攻击,已经战果显著。

两波攻击作战图

此时,电影将场景切换到外号“蛮牛”的哈尔西将军指挥的“企业”号航母编队。他们也是一片混乱,以为日军舰队在珍珠港以南,结果扑空,丧失了反击机会。

“蛮牛”哈尔西

既不认可航母作战理念,又谨小慎微的南云忠一,不顾渊田美津雄、源田实和山口多闻的一再要求,决定不再进行第3波攻击。珍珠港剩余一些重要目标,比如油库,没有被毁。这也表现出南云忠一和山口多闻在航母作战上的分歧。

而且产生了山本评价南云的那句名言:“南云作战,如入室之小贼,去时信心满满,踌躇满志;一旦得手,则心惊胆战,狼狈逃窜。”

偷袭珍珠港一共造成太平洋舰队4艘战列舰沉没、1艘战列舰重伤搁浅,1艘轻型巡洋舰、3艘驱逐舰、5艘辅助舰艇完全报废,20艘以上舰艇受伤,164架各类飞机全毁,159架受伤,阵亡2388人,受伤1178人。(各类历史资料中的统计有出入)

其中最惨烈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在电影中有着重表现,就是军官罗伊·皮尔斯与年轻水手所在的那艘。皮尔斯让年轻水手先爬到对面船上,自己则被烧死。主角在医院看到已经被烧焦的同学皮尔斯,拿走了他的戒指。

“亚利桑那”号在偷袭珍珠港中,一次性就牺牲了1千多人,占到阵亡美军的一半。

亚利桑那号沉没地现在是珍珠港事件纪念馆

而反观日军方面,仅有29架飞机没有返回航母,74架受伤,算上5艘沉没的袖珍潜艇,仅阵亡64人,1人被俘,其余水面舰艇连块漆都没掉就凯旋而归。

偷袭珍珠港战果辉煌。第1波攻击空中指挥官渊田美津雄中佐(已晋升),第2波攻击的空中指挥官岛崎重少佐,回到东京,在南云忠一的带领下,受到了天皇的接见。

希特勒亲自从柏林向东条英机发来贺电。日本海军的荣耀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高度。

第三部分 巨人醒了

这种无上荣耀冲昏了整个联合舰队的头脑,但舰队上下只有一个人是清醒的,那就是“美国通”山本五十六。

他说了一句名言:偷袭珍珠港只是唤醒了一个昏睡的巨人。这句话在电影中,不知道是山本在家对女佣说的,还是在餐厅对服务员所说。总之,这样表现显得有些薄弱。

从表面上看,日本偷袭成功,风风光光,实际上只是面子上大胜,没有什么实质效果。就像扇了壮汉一个漂亮的耳光,未伤其筋骨,因为这次偷袭仍然没有消灭最大的威胁——美国航母。

偷袭珍珠港成功仅半年后的中途岛海战,立刻就让日本海军尝到什么叫物极必反的滋味。

这场反转,也有很多细节值得细品。

经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和耻辱,美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种极强的挫败感之下。美国高层甚至判断日军下一步有可能直接进攻美国西海岸。

珍珠港事件中的最高指挥官,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赫斯本德·金梅尔(Husband Kimmel)海军上将,以及夏威夷陆军司令沃尔特·肖特(Walter Short)陆军中将,毫无悬念地立刻被解职。

金梅尔在电影中出现仅两个镜头,就在珍珠港被偷袭时,莱顿在指挥室对话的那位秃顶将军。

被解职的金梅尔将军

短暂接替金梅尔的是威廉·派伊将军,但就在他临时接手太平洋舰队这几天,美国的威克岛又被日军占领。这对美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看来日军真的要在太平洋上为所欲为了。

最终,罗斯福总统和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Frank Knox)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历史选择,他们挑选了颇为低调的切斯特·尼米兹(Chester Nimitz)上将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一职。此前,尼米兹从作战部队调回海军专管人事的部门从事文职工作,他一直希望再次回到真枪实弹作战指挥岗位。

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

伍迪·哈里森的造型与尼米兹蜜汁相似

虽然希望回到作战部队,但尼米兹没想到,自己接到这样一个烂摊子。摆在尼米兹面前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士气问题,除了举国上下挫败感带来的极大压力,他还要面对如同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的太平洋舰队全体官兵。

除了重新提振士气,尼米兹就任后最棘手的问题是,当太平洋舰队再次遭遇日军,他们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因为太平洋舰队背后就是美国本土,他已经无处可退。

1941年12月31日,尼米兹在“茴鱼”号潜艇上就职太平洋舰队司令。

不知道是否是在人事部门任职学来的领导艺术,尼米兹一上任,并没有开除前任金梅尔和派伊手下的官兵和参谋,反而将他们召集起来,表示对他们的信任,并继续留用。

这一举措成为日后中途岛海战美军胜利的第一个关键。尼米兹这样做,不仅让这些背负极大心理包袱的官兵感恩戴德,全情投入为尼米兹效力,更符合兵法“知耻而后勇”的道理。

在这些被留任的官兵中,最为自责的情报主管莱顿,领导密码破译小组成功破译出AF代表中途岛,对战役的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

Edwin Layton

历史上的莱顿

尼米兹上任,美国这个巨人也随之苏醒。

从此之后,偷袭珍珠港中日军的胜利因素全部转变为失败原因,而美军的全部失败原因都转变为胜利因素。日军在中途岛的失败,其因果链上都是黑洞,而美军的因果链上则都是buff。

第四部分 战前准备

整个中途岛战役,美军的计划、侦查、作战,就像在偌大的太平洋上穿一根针一样精确。

战前美军对日军的情况洞若观火,就像曾经日军把珍珠港摸得通通透透。美军通过情报工作,提前预判了日军的进攻方向。电影中也体现,通过莱顿的情报和参谋作业推演,美军的预测仅与中途岛战役实际情况差5度、5公里和5分钟。

而反观轻敌的日军,自珍珠港事件后,其情报网就被美国破坏,再也得不到美军详细的情报。日军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即以“自己认为美国舰队会照此行动”为根据。

当南云忠一已经把舰队开到中途岛附近时,日军还不知道美军到底会不会派航母来迎战,仅靠望远镜眼巴巴地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看来看去。

珍珠港这页已经翻篇,南云忠一又在印度洋打败英国舰队。接下来美日双方又回到偷袭珍珠港前的状态,接下来将在哪里作战?只不过这次,双方的状态完全不同。

日本的准备:瞎子摸象

上文提到,日本海军内部分为以山本代表的“航空派”,以及军令部代表的“舰队派”。

山本心里明白,美国航母没有被消灭,敌人最强的看门狗还在太平洋游弋,不消灭美国航母他始终不能安心。所以,山本下一步方向还是东进。具体来说,就是以进攻中途岛为核心,诱歼前来救援的美国航母舰队。

而军令部不甘示弱,前一次山本以辞职要挟,他们才勉强同意了偷袭珍珠港这个冒险方案。现在太平洋舰队已经被打残,他们不理解山本为什么死死盯住美国航母不放。

所以,军令部反对中途岛战役的意见更强烈,仍然和陆军穿一条裤子,主张南进,最终切断澳大利亚与东南亚英美力量间的联系。

电影的内容有限,只能把这次分歧演绎成山本和陆军之间的对峙。陆军为首的那位发言者,从造型和相貌来看就是东条英机本人了。但是,当时对于是否在中途岛作战,已经不是海军和陆军之间的争吵,而是海军军令部和山本联合舰队之间的争吵。

山本之所以选择中途岛作为诱歼太平洋舰队的目标,也是因为其特殊的战略位置。中途岛,英文名即Midway,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所处的位置正好位于日本和夏威夷中间,距离东京2250海里,距离夏威夷1140海里。

下面的红箭头就是中途岛的位置

中途岛虽然不大,但岛上有飞机跑道和停泊战舰的港湾,太平洋舰队完全有可能在此补给,或者直接从中途岛出发威胁日本本土。

但如果日本占领中途岛,就可以把攻势前推到夏威夷门口,还能有效防御美军对日本方向的前进。所以,中途岛对山本来说,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质目标。

中途岛

电影中山本和山口多闻一起开会的这场戏,与尼米兹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新任司令的戏,导演处理成平行剪辑,以体现双方对下一次遭遇的提前准备。

《决战中途岛》剧照

山本当然不会屈服于军令部,依然我行我素,制定了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计划。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少将,以及最受山本器重的怪人参谋黑岛龟人大佐,共同制订了一份庞大复杂的MI作战计划。这部分内容在电影中直接忽略,但其实非常重要。

日军中途岛作战计划实际制定者“甘地”黑岛龟人

日本方面的中途岛作战计划(MI计划):

1. 先遣编队:由小松辉久中将指挥第6潜艇舰队,主要负责在夏威夷和中途岛之间警戒。但这位有爵位的贵族指挥官统领的舰队,在后来的中途岛海战中行动迟缓,侦察不利,没有起到应有的警戒作用,也成为日本失败链条上的一环。

2. 第1机动编队:这个编队是整个中途岛战役日军的主力部队,它继续由偷袭珍珠港的指挥官南云忠一指挥,电影中南云的饰演者为国村隼。南云的舰队里有4艘重型航母,即最终全部沉没的“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和“飞龙”号。南云自己兼职指挥一个航空编队,山口多闻也在这个舰队,指挥第2航空编队。

南云忠一

3. 中途岛登陆舰队:这支舰队由近藤信竹中将指挥,它们的任务是把搭载的近6000名陆军官兵输送上岛,占领中途岛,并配合阻击美国舰队。

4. 山本亲自坐镇中军:和上次偷袭珍珠港不同,山本在中途岛战役中决定亲自率舰队出航。计划中,他将刚刚下水服役的“大和”号战列舰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带领其余舰只与南云的舰队保持300海里的距离,统领全局。“大和”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而且内部配置豪华奢侈,被戏称为“大和旅馆”。日本海军本以为造出世界之最的战列舰,可以统治世界,没想到“大和”号在中途岛战役一炮没打,就被历史所淘汰。

5. 北方作战编队:这一编队是中途岛战役的佯攻舰队,由细萱戊子郎中将指挥,他们的目标是进攻美国的阿留申群岛,编队中也有2艘航母,即“龙骧”号和“隼鹰”号。北方作战编队的配置基本是南云的主攻舰队的翻版,也很强大,目的就是防止美国航母编队没有出现在中途岛而出现在阿留申,北方舰队可以与其进行决战。

6. 岸基航空部队:这一编队由冢原二四三中将指挥,这支编队的主要任务是运输214架陆基飞机,在南云和近藤的部队占领中途岛之后,立刻把飞机投放到岛上,将中途岛变为自己的军事基地。

制订这一计划黑岛龟人,行为与头脑怪异,食量酒量惊人,经常赤膊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做作战计划,沉迷于工作不见人,外号“甘地”。

不可否认,日军的中途岛作战计划非常详细且完美。其中有主攻,有佯攻,有警戒,有登陆……堪称参谋方案的典范。

这次,日本再也不是之前制订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日本。这份看似完美的作战计划,其实是一个有很多漏洞的纸上谈兵。

漏洞1:分兵。中途岛计划与珍珠港计划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兵力是否集中使用。如果不算冢原二四三的飞机输送舰队,整个计划分成5个作战方向,就像伸出的五个手指,看上去是一张捕获美军舰队的大网,其实没有形成一个拳头,力量没有用在一处。并且五个方向的舰队距离太远,当一个方向受阻时,其他的舰队无法及时赶来增援。

漏洞2:臆断。中途岛作战计划,没有任何情报支持,只能广撒网,猜测美军可能会在日军进攻中途岛或阿留申群岛后出现。但日军并不知道,美军已经通过破译,提前预判了他们的行动,并已经提前在中途岛附近埋伏。

漏洞3:两只兔子。在中途岛作战计划中,南云忠一的第1机动编队和细萱的北方编队,其实都有2个目标。首先他们要攻击岛屿,而一旦美国航母舰队赶来支援时,又要调转船头迎战舰队。就像南云的参谋长草鹿龙之介想起的一句日本谚语:一人捉两兔,一只也捉不住。攻击岛屿,就需要飞机挂载炸弹;攻击舰队,就需要飞机挂载鱼雷。正是“两只兔子”的问题,导致南云在攻击中途岛和美国舰队之间卡壳,炸弹和鱼雷换来换去,酿成大祸。

除了这个有很大漏洞的计划,此时山本个人无法控制逐渐在联合舰队里滋长的轻敌怠慢风气。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参谋和南云忠一在作战室里进行沙盘推演。按常理来讲,参谋推演应该将未来实际作战中的全部情况,以及最坏情况,都摆在桌面上,供指挥官参考。

但已经骄傲的南云和不容许失败的山本,自欺欺人,不允许参谋提出美国舰队已经在中途岛设伏的可能。这一幕,也是根据历史史实而来,确有此事。这时联合舰队上上下下,清醒的人都有所担心,但也都做了沉默的大多数,不敢提出反对意见。

美国的准备:洞若观火

然而美军舰队,真的就提前在中途岛等着南云忠一。这一正确判断,就源于情报主管莱顿和他的密电破译小组。

珍珠港事件后,准备报仇雪恨的美国人空前加大了对情报工作的重视。因为珍珠港的失败,关键就在于情报缺失和忽视。

随着太平洋舰队情报小组没日没夜的监听和破译,海量的电文积累,使得他们甚至都能判断出今天是日军哪艘船、哪位发报员在值班,甚至军舰在什么位置。随后,他们从截获敌人的电文中,预判到日军将在珊瑚海出现。

珊瑚海的预测是正确的,这给尼米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要求莱顿继续加强工作,一定要提前判断出日军的下一个大动作。

情报小组的头目罗彻福特(Rochefort)中校,就是电影中那位身穿睡衣,脚穿毛绒拖鞋,在太平洋舰队办公楼地下室工作的天才科学家。

中途岛战役胜利头号功臣罗彻福特

罗彻福特的工作组中,有数学家、语言学家,还有海军中最好的密码学专家,甚至还有电影中所说的军乐团的音乐家。正是这些杂七杂八的专家,加上罗彻福特发现,珊瑚海海战后,AF这个代号频繁出现在日军的往来电文中。

根据经验判断,如果一个代号频繁出现,那么这个代号很有可能就是日军下一步作战的目标。现在,罗彻福特需要确定的是,AF到底代表哪里?

就在整个工作组苦思冥想时,一位密码员想起在偷袭珍珠港前的电报中,AF出现过一次。大家从堆积如山的电文中找到线索,一架水上飞机在中途岛附近接受潜艇的加油补给,而电文展现的内容即“AF附近”。

AF代表中途岛!罗彻福特立刻将这一情报汇报给莱顿、尼米兹和华盛顿,因为罗彻福特的情报工作组其实不归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管辖,而是归白宫的情报部门管辖,他可以直接报给华盛顿。

华盛顿方面由于屁股决定脑袋,他们认为AF代表的可能是美国西海岸。莱顿相信自己老朋友罗彻福特的判断,尼米兹当时的直觉也告诉他,日军不可能跳过中途岛这个前哨站,直接攻击美国本土。但要说服华盛顿,尼米兹需要证据。

关于最终证明AF就是中途岛,电影中通过尼米兹和莱顿的对话一笔带过。实际情况是,为了证实AF就是中途岛,罗彻福特建议给日军放出一个诱饵。他建议中途岛发一份明码电报,向司令部汇报说中途岛淡水设备故障,饮用水告急,看看日军会不会上钩。

尼米兹同意后,这份诱饵电报一发出,日军方面果然上钩了。随后的电文中,多次出现AF缺乏淡水、补给舰需要向AF登陆部队准备淡水等内容。

一切都已真相大白,整个情报小组和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都沉浸在一种紧张的喜悦中。就像电影中尼米兹所说的,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婚礼在那里举办,下面需要确定的是来多少人,以及什么时间来。

尼米兹决定顶住华盛顿方面的怀疑,把手里所剩不多的航母编队,都派到中途岛去伏击日军。

第五部分 预热交手

上文提到,偷袭珍珠港后,山本的联合舰队与永野修身大将为首的军令部,对下一步作战方向仍然有着“东进”和“南下”的分歧,两边谁也不肯让步。

不管军令部同不同意,联合舰队仍然拿出一份庞大的中途岛作战计划。山本故伎重演,再次拿辞职说事。山本的这次辞职要求,比上次分量还重。

一方面,是因为放眼整个海军,没有一个人能像山本一样深孚众望。另外一个方面,上次山本与军令部争论,结果偷袭珍珠港成功,证明山本是对的。山本不仅成了天皇面前的红人,也成为日本国民心中与东乡平八郎齐名的海军战神。

如果大家知道是军令部逼走了山本大将,军令部在天皇和全国人面前恐怕也很难交代。军令部不想担这个把山本逼下台的责任,所以勉强原则性地同意了进攻中途岛的计划。

很快,围绕中途岛方向的争吵,就从高层下沉到参谋之间的争吵。军令部虽然原则同意了,但又不想丢自己的面子。军令部的参谋与联合舰队的参谋在细节上展开争论,并且要求联合舰队拖后中途岛战役的时间。

然而,日本海军内部这场无休止的争论,却被美国人的炸弹终止,也就是杜立德率飞行编队轰炸东京。

杜立德空袭东京,在《决战中途岛》中也占有一定篇幅。这件事是美国主旋律“样板戏”,只要提到偷袭珍珠港,就一定会提起杜立德空袭。因为珍珠港很丢人,而杜立德空袭很解气。

在2001年的电影《珍珠港》中,本来电影主体讲的已经很完整、很饱满了,但一定要在结尾硬塞一段杜立德空袭东京的戏份。如果没有这一段,也丝毫不影响整部电影的观感;加上了,反而显得很突兀。但总不能只表现自己失败,而不谈报仇。

《珍珠港》中的杜立德空袭

轰炸东京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人一直憋着一口气想要报仇。罗斯福总统敦促军方,尽快制定方案,争取炸到敌人的本土去,以牙还牙。

当军方一筹莫展时,美国海军总司令欧内斯特·金上将的作战参谋弗兰西斯·洛说:我有一个大胆的炸法。

他提出,让海军航母载着陆军的轰炸机,航行至距离东京合适的位置,然后让陆军的轰炸机去执行这次任务。因为陆军的轰炸机航程长,理论上可以覆盖东京。

但飞机抵达日本上空后,肯定飞不回来了。所以,需要继续向西飞,最初设想在距离最近的苏联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降落,但又怕刺激苏联和日本的关系,最终决定在正在抗日的中国降落。

轰炸东京计划提出者弗兰西斯·洛(Francis Low)

计划得到美国海军和陆军的一致同意,但一个技术性问题产生了:海军飞机是专门为航母起降设计的,短小轻便,可以在航母飞行甲板上起降。但陆军轰炸机势大力沉,航母跑道太短,可能因为速度或者距离不够,飞不起来。

但事已至此,美国人必须要一个奇迹。既然不能把航母的跑道加长,那就让陆军飞机的起飞距离变短,唯一的方法就是练。

美国海军和陆军航空兵总司令亨利·阿诺德(Henry Arnold)将军沟通后,阿诺德将军认为B-25米切尔双发轻型轰炸机最适合执行这一大胆任务,人选则从第17轰炸团挑选出200位志愿兵,由美国知名飞行军官詹姆斯·杜立德上校指挥。

停泊在航母上的B-25轰炸机

杜立德轰炸机队从1942年3月开始,在位于佛罗里达州的恩格林空军基地(Eglin AFB)进行模拟航母起降训练。训练方法是在陆地上绘制了一个和美国航母甲板大小一致的方框。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训练,“大黄蜂”号航母载着杜立德轰炸机队,于1942年4月2日从旧金山秘密启航,并于4月13日与哈尔西的“企业”号航母汇合。

电影中轰炸东京的情节,即从两支航母编队汇合开始。“企业”号上的主角来到甲板上,看到对面“大黄蜂”号竟然出现了陆军飞机,非常不解。

原因就是这次空袭行动有严格的保密,杜立德轰炸机队的飞行员们在起飞之前才知道自己要去轰炸东京。为了保密,美方也没有提前告知中国方面,杜立德轰炸机队计划降落在中国衢州。

杜立德和大家说,自己已经46岁了,绝不会当日本人的俘虏。如果飞机在日本上空被击中,他将直接开着飞机撞向地面目标,以身殉国。

在得知自己将要去执行这一近似于自杀式的任务后,杜立德轰炸机队的成员没有一个退出。有些航母上的海军飞行员得到消息后,甚至也主动要求参与,去报珍珠港的仇。

杜立德轰炸机队合影

电影中,哈尔西将军有一句台词,我们的航母要尽量向前航行,缩短杜立德他们的飞行距离。因为杜立德的飞行距离越短,他们生还的希望就越大。

但距离日本本土越近,对航母来说也越危险。随后,“大黄蜂”号和“企业”号还是被日本第5舰队的巡逻艇发现。巡逻艇也不顾什么保密可言,立刻紧急用明语向军令部报告,竟然在距离自己国土如此近的地方发现美国航母。

哈尔西意识到已经暴露,不管他们的油能不能撑到中国,杜立德需要马上起飞。那位在电影中出现在中途岛上不要命拍片的导演约翰·福特,当时也在场,并用镜头记录下这一珍贵影像。

B-25从大黄蜂号上艰难起飞

杜立德轰炸机队起飞后的故事,正如电影中所表现,甚至对天皇都造成了生命危险。除了东京,川崎、横须贺、名古屋、四日、神户等地都受到轰炸。日本钢铁公司、三菱重工、名古屋飞机制造厂等多个工业目标受损。

执行完轰炸任务后,杜立德轰炸机队中的1个机组迫降在海参崴,被苏联官方扣押,后经伊朗回国。其余15架飞机均飞抵中国,5人在丽水机场降落时遭误会死亡。另外有8人被俘,这8人中的3位被日军处死,其余5人中的1人死于狱中。(各类资料统计有出入)

杜立德轰炸路线

杜立德本人的经历和电影中所演绎的基本一致,他和机组人员弃机跳伞,被中国平民解救,后辗转来到重庆。回国后,杜立德立刻被罗斯福总统晋升为准将,并被视为民族英雄。1985年,里根总统授予他上将军衔。

里根总统为年迈的杜立德授衔

杜立德轰炸机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被中国军民营救,其中一架落在江苏盐城,被新四军救起。但是,无辜的中国平民却惨遭日军屠杀,《决战中途岛》中所展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侵华日军为了报复浙江地区的中国军民解救美国飞行员,大量使用细菌武器,据资料记载造成25万平民死亡。

刘亦菲主演的中外合拍片《战火芳菲》,即对中国军民解救美国飞行员这一事件做了演绎。

《战火芳菲》

这次轰炸虽然没有造成日本太大伤亡,但却极大鼓舞了美国人的士气。而日本方面,这回军令部终于闭嘴了。

他们发现,原来美国对自己的威胁,真的来自东面,而不是遥远的东南亚。东南亚方向就算再危险,也不可能对日本本土造成威胁。结果山本大将的理论还是正确的,美国的看门狗都打到自己家门口了,必须消灭。

最终,因为杜立德轰炸东京,军令部完全同意了中途岛作战计划。

珊瑚海海战

就在轰炸东京、中途岛战役之前,一场发生在珊瑚海的遭遇战,相当于为中途岛海战做了预热。

军令部勉强同意中途岛作战计划后,山本为了给军令部一些“面子”,决定照顾一下军令部的南进作战。

此前,日军决定进行以莫尔兹比港为主要目标的MO作战。这场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真正的航母对攻战,就是后来被称为“珊瑚海海战”的战役。

前文已经提到,罗彻福特的情报小组已经预判出日军将在珊瑚海行动,结果确实如此。这场战役的过程比较复杂,不过多赘述,其结果对中途岛战役有着极大的影响。

珊瑚海海战中,日军共出动2艘重型航母“翔鹤”号和“瑞鹤”号,以及1艘轻型航母“祥凤”号。美军方面,尼米兹紧急调来“列克星顿”号和弗莱彻将军指挥的“约克城”号应战。

珊瑚海海战作战图

作战中,“祥凤”号被击沉,“翔鹤”号受重伤需要维修,而“瑞鹤”号本身没有受伤,但舰载机损失了2/3。美军的“列克星顿”号航母被击沉,“约克城”号重伤需要维修。

本来,从这一战果来看,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如果珍珠港是美国大败,中途岛是美国大胜,那么珊瑚海海战就是日美打了个平手。

但是,经过珍珠港事件后,日美双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日军的骄傲使他们产生了怠慢情绪,本来受伤的“翔鹤”号和飞机不足的“瑞鹤”号,如果努努力,还是可以参与到后续的中途岛作战的。

如果是这样,日军参与中途岛海战的航母就是6艘,而不是4艘,美国能不能打赢还不一定。

而轻敌的日军最终没有做出这样的努力,他们以“翔鹤”号维修,“瑞鹤”号飞机不够为由,让这两艘航母白白停在母港,没有参加中途岛战役,同样成为导致中途岛失败的黑洞。

反观美国,《决战中途岛》中有这样一段很短的内容:在珊瑚海海战中受伤的“约克城”号航母回到珍珠港的干船坞维修。本来计划要修90天才能出动,结果尼米兹下达了他上任后为数不多的一个不合理命令,“约克城”号必须在72小时之内修到可以出击的程度。

维修中的“约克城”号

日军本以为“约克城”号航母短期内不会出现在太平洋上。而在尼米兹的死命令下,“约克城”号经过72小时紧急大修,赶上了中途岛海战,成为美国胜利天平上的一个重要砝码。

另外,日本除了对两艘航母的怠慢,珊瑚海海战中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影响士气的事情。

第二部分偷袭珍珠港讲到,日本海军牌飞行员高桥贺一是向珍珠港投弹的第一人,也就是真正打响太平洋战争第一枪的历史人物。他在海军中的人气,不比源田实和渊田美津雄弱,也被日军视为精神偶像。

但就在珊瑚海海战,这位王牌飞行员却阵亡了。这一消息传到联合舰队后,给整个舰队蒙上了一层阴影。

经过这两次预热交手,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美国一方倾斜。

第六部分 空战英豪

珊瑚海海战后,距离中途岛作战的时间越来越近。此前日方确定的攻击中途岛的时间是1942年6月5日。

包含4艘主力航母的第1机动编队于5月27日日本海军节出发,包含2艘航母的细萱北方舰队,比南云晚一天从北方的大凑港出发。

5月29日,亲自坐镇前线的山本舰队,以及妄想登陆中途岛的近藤舰队,在这一天出发。此时,日本人根本不知道,已经提前得知他们行动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和他们同时走出了家门。

就在5月28日到5月30日之间,雷蒙德·斯普鲁恩斯(Raymond Spruance)少将指挥的第16特混舰队,以及弗兰克·弗莱彻(Frank Fletcher)将军指挥的第17特混舰队,也从珍珠港出发。

对外宣称是去做实弹演习,其实他们和日军一样,都直扑中途岛。

弗莱彻将军在电影中没有出现。由于资历以及航母作战指挥经验更多,尼米兹的安排是前线总体由弗莱彻负责。

而实际上,斯普鲁恩斯基本上是独立指挥,对中途岛取胜起到关键作用。电影中的斯普鲁恩斯由杰克·韦伯(Jake Weber)饰演,也仅仅出现了2个镜头。

斯普鲁恩斯

弗莱彻

本来,这场关系到美国命运的大战,当仁不让地应该由“蛮牛”哈尔西指挥。他在美国海军中是出了名的强势,刚刚完成把杜立德输送到东京的任务,对珍珠港报仇心切。

但就在他完成轰炸东京的任务回到珍珠港时,长期高强度的工作、极大的精神压力、海上复杂的气候,以及他自己暴脾气,综合原因导致这位“蛮牛”斗士患上了严重的皮炎。医生建议他留在珍珠港住院治疗。

丹尼斯·奎德饰演的哈尔西

性情刚烈的哈尔西当然不希望自己缺席,但尼米兹认为,应该让这位疲惫不堪的老战友休息休息。

所以,尼米兹直接下命令,哈尔西要留在医院治疗,但他需要推荐一位合适的人选代替他去完成中途岛战役的指挥工作。

所以,哈尔西将斯普鲁恩斯推上了历史舞台。

斯普鲁恩斯是哈尔西的下属,此前是“企业”号航母的护航舰队指挥官,并没有直接指挥过航母编队。但冷静、睿智、低调的斯普鲁恩斯,深得哈尔西尊重,两人性格极为互补。

做过整个美国海军HR的尼米兹当即同意了哈尔西的推荐,因为他对中途岛海战的设想是:既要吃到老鼠夹上的奶酪,又不要被老鼠夹夹到。这位谨慎精明的军官,正符合尼米兹的构想。

后来的时事也证明,哈尔西和尼米兹的选择是正确的。当美国飞机已经摧毁联合舰队4艘航母后,冷静的斯普鲁恩斯没有盲目扩大战果,而是趁黑夜撤退了。

可以说是既吃到了奶酪,又没有掉进敌人企图进行夜战炮战的圈套,保存了美国航母的实力。

1942年6月3日,斯普鲁恩斯指挥的“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母编队,在事先命名为“运气点”(Point Luck)的中途岛以北约200海里处,与大修后速度变慢的“约克城”号汇合,静待日本航母编队到来。

美军伏击位置“运气点”

前文提到的小松辉久中将指挥的潜艇警戒编队,应该提前在夏威夷和中途岛之间拉起警戒线。但是,小松的潜艇却迟到了,错过发现斯普鲁恩斯的时机,黑洞开始一个一个出现。

细数日美双方的参战兵力,一般都会渲染美国以少胜多。如果不算攻击阿留申的北方舰队,日方有4艘航母,各类舰艇总数86艘。美国方面有3艘航母,舰艇总数才27艘。如果是旧式海军的打法,即舰船炮战,美国的兵力确实不够。

但如果是航母VS航母,还应该看看双方的飞机数量。经过统计,参加中途岛战役的日本飞机全是舰载机,共有325架。而美方除了3艘航母的上233架舰载机,中途岛上还部署了115架岸基飞机,加起来有348架,竟比日本的飞机还多。

这样一比,如果把中途岛看作美国的第4艘不会沉没的航母,从局部地区看,美国的兵力其实和南云的兵力相当,甚至还比南云多23架飞机。

在作战飞机方面,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大的类别。具体的型号不过多介绍,了解一下大类别就能理解美国的空战英豪是如何最终成功炸掉日本航母的。

《决战中途岛》中着重刻画了3位飞行员:

1. 在《阿丽塔:战斗天使》中饰演扎潘的艾德·斯克林,他在本片中扮演的是俯冲轰炸机队长贝斯特;

2. 动作片男星卢克·伊万斯,他在本片中扮演的是飞行指挥官麦克拉斯基;

3. 曾经在《美国犯罪故事》(第二季)中贡献炸裂演技的达伦·克里斯,他在本片中扮演的是鱼雷机队长林赛;

三位中途岛战役中的重要飞行员

参战飞机大概可以分为几个大类:

1. 侦察机-顾名思义,是负责侦察警戒的飞机;

2. 鱼雷机-对付水面舰艇最有效的就是鱼雷机;

3. 俯冲轰炸机-需要从高空俯冲下来,然后向目标投弹;

4. 战斗机-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没有空中格斗性能,所以轰炸机编队都需要战斗机为其护航;

5. 水平轰炸机-水平轰炸机一般是在高空直接向下投弹,相比于陆地目标,海上的舰艇太小,几乎没有作用;

在作战飞机起飞前,都会先放出侦察机,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首先要发现敌人,才能进攻。中途岛战役中,首先发现日本舰队出现在中途岛附近的,就是从中途岛上起飞的例行巡逻机中队。

1942年6月3日早晨,一名叫做杰克·里德的海军少尉,和他编号为8V55的PBY-5A卡特琳娜飞机机组,成为发现中途岛日军舰队的历史功臣。

里德立刻向早有防备的中途岛进行了报告,同时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尼米兹、莱顿和罗彻福特也得到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华盛顿确实错了。AF现在终于100%的代表中途岛。

最早发现联合舰队的机组

但是,里德发现的庞大舰队,不是南云忠一的航母编队,而是近藤信竹的中途岛登陆舰队。而此时,正在赶往中途岛并准备攻击岛屿的南云,仍然不知道美国航母早已埋伏在附近。

另外,曾经制订过偷袭珍珠港计划的源田实肺炎刚有好转,而做完阑尾炎手术的渊田美津雄也躺不住了。源田的病尚未完全痊愈,就要求回到岗位,成了中途岛战役的半参与者。而渊田美津雄虽然能站起来,但他不能再驾驶飞机指挥。

两人在中途岛失败中都活了下来,源田后来成为日本政治家和议员。渊田美津雄在撤离“赤城”号时骨折,后担任过教官、军令部和作战部队参谋、战史研究者、传教士,成了中途岛战役的“首席事后诸葛亮”。

由于南云现在还不知道美国航母在附近,所以按计划,第一波攻击目标是中途岛。中途岛时间6月4日04:30,友永丈市大尉指挥108架飞机起飞轰炸中途岛,其中有36架战斗机护航。

友永丈市大尉

此时,除了作战飞机起飞,那个造成联合舰队彻底失败的侦察黑洞也同时出现。因为南云的目标是两只兔子,所以在攻击中途岛时,他必须要防止美国舰队前来参战。但南云现在还认为不可能有这种情况,所以他并未特别重视这次侦察,派出了7架飞机进行单向搜索。

本应该从“利根”号上起飞的侦察机,因弹射器故障晚起飞了半小时,另外“筑摩”号上的侦察机也因发动机故障晚起飞,并提前返航,没有及时发现美国舰队。

在友永丈市大尉对中途岛狂轰滥炸的同时,从中途岛上起飞的飞机也像飞蛾扑火一样攻击南云的航母,这是第一批向日军航母进攻的美国飞机,首先来自中途岛本身,而非美国航母。

但是中途岛起飞的飞机,都被日军强大的零式战斗机打掉。

对中途岛进行了第一波轰炸的友永丈市认为,轰炸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这位曾经在中国战场作战的知名飞行员,向南云做出了又一个黑洞建议:有必要对中途岛发动第二次轰炸。

南云得到友永的建议后,觉得既然没有迹象表明美国舰队会来,那就换弹。本来停泊在“赤城”号和“加贺”号上面的36架飞机,挂的是鱼雷,以防有敌舰过来。现在又要对中途岛发动第二波轰炸,那就把这些飞机上的鱼雷撤下了,换成炸弹。

于是,36架飞机回到机库,开始第1次换弹。

然而,就在第1次换弹的中途,“利根”号上晚起飞的侦察机发来了死亡消息:中途岛附近发现美国军舰!而且,这架侦察机继续着它的黑洞效应,报告模棱两可,报告中并未明确美军有航母。

这个消息让南云舰队上下产生震颤,此时源田实建议刚刚下达的鱼雷换炸弹的命令终止,再换回来,准备迎战美国舰队。

这一幕,也出现在电影中,源田此时满头大汗,向南云将军做出建议。

受到惊吓的南云赶紧下达了著名的第2次换弹命令,上一次鱼雷换炸弹还没换完,现在又要换回去。其实这一紧急命令也没有错,但问题就出在此,2次换弹,来不及把换来换去炸弹和鱼雷送回弹药库,都堆在机库。

接下来,更为复杂和混乱的局面出现了,这些内容在电影中除第4条外,均有表现:

1. 中途岛上还有源源不断起飞的飞机,还有一些陆军的水平轰炸机从高空投弹,但都在南云和山口多闻的指挥下规避躲闪;

2. 日军突然发现冲到舰队中间的“鹦鹉螺”号潜水艇,电影中给了“鹦鹉螺”号比较充分的表现,可惜它发射的鱼雷也被规避掉;

3. “利根”号上侦察机终于发回了一点有用的信息,但依然非常不准确,它报告美国舰队里可能有1艘航母……可能……此时,山口多闻建议他的两艘航母上的轰炸机前去攻击美国舰队。但南云认为这些飞机没有战斗机护航,等于是去送死;

4. 第一波轰炸中途岛的友永丈市飞行编队快没油了,要求尽快降落,不然都得坠海;

南云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做出了决定:第二次换弹停止,把已经换好的飞机又送回机库,腾出甲板回收友永编队,暂时撤退,待完全搞清楚情况后再战。

经过这一顿操作,“赤城”号和“加贺”号的情况是,甲板上停满飞机,机库里也都是挂着鱼雷的飞机,而且旁白摆着炸弹,两艘航母现在已经成了两根一点就着的火柴。

就在南云和山口准备暂时撤退时,“大黄蜂”号上起飞的鱼雷机群及时赶到,但为这些鱼雷机群护航的战斗机把他们跟丢了。

第一波攻击南云航母的鱼雷机空战英豪,在无战斗机护航的状态下英勇地向敌人发起进攻,结果都被日军的零式战机击落。

电影中所表现的美军飞机,基本都是被舰炮打掉的,这种处理仅仅是为了视觉效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零式战斗机截击美军飞机,拍摄难度大,另外画面也不好看,不如像放礼花一样的舰炮看上去震撼。

电影中那位掉到海里,目睹最后一击的飞行员,就是这波攻击的唯一幸存者乔治·盖伊(George Gay)少尉。

电影对他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展示,仅仅表现了他在海里欢呼。幸运的是,这位英勇的少尉在第二天被中途岛上的飞机救起。而把这批鱼雷机跟丢,让他们直接去送死的战斗机编队指挥官,上了军事法庭。

接下来是林赛出场。

林赛的鱼雷机编队和乔治·盖伊的编队遇到了同一个情况,就是给他们护航的战斗机群太菜,也把林赛跟丢了。而且这批把林赛跟丢了的战斗机群,眼看着上一波盖伊的战友被零式打掉,而未做任何帮助。

林赛的第2波编队依然很勇敢,也在没有护航的状态下,自杀式的向“加贺”号航母冲去。结果仅有6架脱险返回美国航母,林赛本人下落不明。

电影中的尤金·林赛

随后,第3波从“约克城”号上起飞的鱼雷机,在有战斗机护航的条件下也全军覆没,而且依然没有一发鱼雷命中。

这次给鱼雷机护航的战斗机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为日军的零式战机根本不和他们纠缠,全部精力都放在打击美军的鱼雷机上。

在整个中途岛海战中,战斗机成了美军的黑洞,使像林赛这样的优秀飞行员白白牺牲。

正在战术性撤退的南云舰队有惊无险,在他们零式战斗机强有力的护卫下,刚刚就好像玩了一局easy模式的塔防游戏。美军的鱼雷一颗也没有命中,自己反而把他全部消灭。

整个联合舰队此时紧张的心都放了下来,他们发现,美国人的战术水平也就不过如此。

但真正的危险悄然而来。

第七部分 致命打击

以林赛为代表的鱼雷机编队虽然几乎全军覆没,但他们无畏的攻击,给后面麦克拉斯基和贝斯特的俯冲轰炸机创造了一个绝佳条件。

本来,鱼雷是攻击水面舰艇的第一选择,但正是由于前赴后继的鱼雷编队,让后面的俯冲轰炸机编队抓住了致命一击的机会。

决定两个帝国命运的5分钟出现。这句话出自“事后诸葛亮”渊田美津雄后来所著的书《中途岛海战》。

在零式截击美国鱼雷机的同时,南云的航母上也在紧急准备反击。只需要5分钟,南云的反击飞机就可以从甲板上全部起飞,前去寻歼美国航母。

但是,刚刚提到,在攻击南云舰队的美国部队中,还有一艘“鹦鹉螺”号潜艇。

电影中,山口多闻下令,让一艘名为“岚”号的驱逐舰去对付潜艇。这个插曲,导致“岚”号掉队了。因为南云的舰队正在匆忙撤退,“岚”号则去追赶大部队。

麦克拉斯基虽然是最早从美国航母上起飞的,但他没有得到日本舰队已经撤离到新位置的报告。所以当他抵达战场时,这里已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但是,极富战斗敏感性的麦克拉斯基没有马上返航,而是继续坚持向北飞了7分钟。

正是由于麦克拉斯基的坚持,他突然发现“岚”号留下的航行痕迹。于是跟踪这个痕迹,终于发现了南云的航母编队。

卢克·伊万斯饰演的麦克拉斯基

跟上南云舰队的麦克拉斯基发现,这时敌人的航母上停满了飞机,而且还在加油。另外,因为第3波鱼雷机的攻击,此时日军的零式都在低空盘旋,高空一架敌机也没有。

给珍珠港和刚刚牺牲的鱼雷机战友报仇的机会,落到了麦克拉斯基肩上。

麦克拉斯基拉下氧气面罩,打破无线电静默,发出“全员装弹,开始轰炸”的怒吼。

贝斯特也在他的编队中。两位队长分成两组,分别向“赤城”号和“加贺”号投下了致命一击。

致命一击

其中一枚炸弹炸穿“赤城”号的甲板,在机库里爆炸,可以想象刚才机库里堆满炸弹的效果。

“加贺”号也难逃命运,一枚炸弹引爆了舰桥边的加油车,直接炸死了“加贺”号的舰长冈田次作大佐。

接下来,除了麦克拉斯基编队以外的另一组编队又成功击中了“苍龙”号。虽然,仅存的山口多闻指挥的“飞龙”号组织了一次反击,还把美军紧急大修参战的“约克城”号炸伤。

两天后,这艘伤痕累累、极其顽强的航母依然没有沉没,最后被日军潜艇伊-168炸沉。美军官兵在极度不舍中弃舰。

但是,对“约克城”的反击,已经不能改变日军失败的事实。从“企业”号上再次起飞的俯冲轰炸机找到“飞龙”号,也将其击中。

最后,电影展现了山口多闻下令弃舰的场面。他和舰长加来止男大佐随“飞龙”号沉入海底。山口多闻的戏份也不少,而且被塑造成山本的左膀右臂。他对航母作战的意识,确实要比南云更超前。

山口多闻

整个中途岛战役,到此基本结束。

奇怪的是,在整场战役中,日军的其他舰艇基本都没受到什么严重的伤害。单单4艘主力航母被美军击沉。

而这一结果,不就是当年山本五十六偷袭珍珠港想要的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