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艾帅与登陆日

  • 艾帅与登陆日

    艾帅与登陆日HD

    年份:2004 类型:战争片 历史,战争

    主演:汤姆·塞立克,蒂莫西·博顿斯,詹姆斯·瑞马尔

    导演:罗伯特·哈蒙 Robert Harmon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剧情简介

剧情介绍:本片记录了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90天紧张的战斗准备。同时,描绘了欧洲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如何处理诸多分歧和巨大困难,如何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如何沉着冷静、善解人意,如何行事,仿佛一切都是事先定下的。最后胜利的情节。这场战役也让他名扬天下,载入史册。一部2004年的美国电视电影,由罗伯特·哈蒙执导,资深演员汤姆·塞利克主演(《三个爸爸一个宝宝》)。他在片中的表现并不出色,影片并没有追求大场面的动作戏,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战斗双方的指挥部,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堪称二战电影的佳作。 生活中我们面临着无数的“决定”,这些决定的正确与否,在决策之前难以判断;对他人或个人影响有多大,是随着你所处社会位置而决定的。一个普通人,可能会把决策更多的用在衣食住行、择业、教育等方面,其涉及的因素比较单纯,易于把握。这时的决策绝无半点危险可言。但当你成为军队的指挥官,政府的高层,企业的主人时,你的决策还会那么简单吗?权力是迷人的,但权力背后的义务是沉重的。
 去年夏天看了部片子,《诺曼底大风暴》。这部发行日期为2004年的电影着实是因为中文译名太烂而让我错过。发生在诺曼底的大事有多少,我不知道,但二战时,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向欧洲进军。仅是这一件大事,就有理由让我们不能忘记这块法国土壤——诺曼底。
 既然是和二战有关,这部电影理所应当是部战争片。但这部片长一百多分钟的另类战争片没有一个战斗镜头。导演聪明的把视角切回至艾森豪威尔的指挥部,让观众了解史实背后的真相,体验登陆成功背后,艾森豪威尔将军决策的艰难和痛苦。“历史上没有人拥有过你所要求的权力,凯撒与亚历山大大帝都没有,从来没有。”电影开篇时,丘吉尔对艾森豪威尔说。盟军的海陆空所有兵马归艾森豪威尔调遣,英军的蒙哥马利将军,美军的巴顿将军都属其统帅。历史在这一刻选择了艾森豪威尔,将前所未有的权利赋予了他,也将前所未有的压力扔给了他。丘吉尔首相和罗斯福总统的质疑、蒙哥马利将军的不服、巴顿将军的桀骜、戴高乐总统的傲慢、对手隆美尔的狡猾、十几位部下纷杂的意见和无休止的争吵、一位好友酒后泄密,再加上阴晴莫测的鬼天气,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因素构成了艾的决策难度——他要决定盟军何时登陆诺曼底。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都在向艾推销自己的一套,在这个庞杂的系统中,所谓的集体意见其实就是集体无意见,最后还得艾来拍板决定,艾森豪威尔是最终负责的,不仅是对登陆的成败负责,更是对十几万士兵的生命负责。人是感性的动物,在重压之下,软弱的人趋于崩溃,从而做出不符理性的决策。而决策行为偏偏是项科学活动,其准确程度是与决策人的感性成分成反比的。影片最后关头,气氛是悲壮的。艾森豪威尔抛弃了自然人的属性,靠着坚强的意志、对自己团队的充分信任做出了最终的决策。
 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体悟很多,联想到企业、政治,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经营企业最终是在经营人。经济学里有“理性人”的假设,这也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准则。你自己想要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人,不想和别人双赢的,最终可能会双输。可悲的是,很多组织的部门间都处于“双输”的状态,进行恶性竞争,最终鱼死网破。高层做决策的难度之一便来自利益的平衡。利益看似是一个很肮脏的词汇,但却是一个逃避不开的事实。不是所有人都是雷锋,靠利益驱动不是坏事。另一个难度我觉得是来自内里,做决定往往是自我博弈的过程。一个人要有多么长远的目光才能放弃触手可得的利益,带领企业走向该去的地方;一个人要有多么坚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在败局中看到胜利的曙光,带领军队走出失败的泥潭;一个人要有多么宽广的胸怀才能抵御别人的不解和攻击,带领国家走上复兴之路。有很多诱惑、威胁都会对决策过程造成威胁。只有分得清哪些是长久的利益哪些是暂时的利益,抵御威胁,同时又敢于承担决策失败后果的人才配走上权力的顶峰。从这个角度讲,决策,是危险的。
 欧阳东老师讲过一句话:企业只能存在于领导人的思维空间。其实国家和军队也是这样。对于组织而言,领导人的天花板就是它的天花板。你走到哪里,你的国家、军队、企业就会追随到哪里。斗敢给个小公式:准确的决策=清晰而远大的愿景+专业而优秀的团队+合理的利益分配+富有宏观视野、能聚拢人气、敢摔板凳骂娘、头脑清晰、无比理性、敢于承担责任的boss。我没说决策是正确的,是因为没人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没人知道,诺曼底登陆发生在另外一天就是否会一定失败。历史无法重新来过,决策过后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做不到正确,就尽量做到准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