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剧 » 台湾剧 » 无主之子

  • 无主之子

    无主之子全3集

    年份:2020 类型:台湾剧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地区:

    语言:

剧情简介

本劇描述居住在台灣的外籍移工故事。越南男人黎文誠為了家鄉的父母妻子,來到台灣、登上了漁船,成了台灣的漁工,狹仄的船艙裡頭還擠著另外兩個同樣來自越南的漁工阿海、昌文。文誠和阿海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成為好友,也是受...

要谈南斯拉夫如何解体,首先应该从南斯拉夫如何成立开始谈起。

南斯拉夫这个国名,是1929年才出现的。再往前,该国国名叫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这个国家成立于1918年。而这个三联王国本身又是塞尔维亚王国、黑山王国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State of Slovenes, Croats and Serbs)在1918年底合并而成的。 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王国在一战前已经存在,是19世纪从土耳其势力范围内独立出来的斯拉夫小国家,一战中站在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受到德奥军重创几乎死了一代青年男子。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这里的塞尔维亚指的是奥匈帝国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尤其是屯田兵)则是一战末期从奥匈帝国内独立出来的,包括之前奥地利帝国的卡林西亚公国(一部)、卡尼奥拉公国、施蒂利亚公国(南部)、达尔马提亚王国、匈牙利王冠领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和奥匈君合政府中央直辖(不隶属于奥地利和匈牙利任何一国)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省。

【奥匈帝国末期的民族地图,其中灰褐色为斯洛文尼亚人,黄褐色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克人】

【奥匈帝国末期行政区划图,斯-克-塞国大致由上图的第4、5、17、18区全部和第3、12区南部组成,且希望得到第7区】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比起当时的塞尔维亚王国来说地盘更大、人口更多、经济社会文化都更加发达,甚至军事实力也更强大(它继承了奥匈的全部海军)。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前宗主国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因此如果它就此宣布独立将很可能遭到对达尔马提亚沿海虎视眈眈的意大利侵略。出于这个目的,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独立运动家就已经与塞尔维亚政府达成了合作,因此斯-克-塞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国民议会——在独立后不到一个月就决定拥立塞尔维亚国王为自己的国君,实现南斯拉夫各族合作以自保。

【1918年从奥匈帝国独立的斯-克-塞国】

但是这个企图从一开始就落空了,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列强凭借着实力从南斯拉夫夺走了达尔马提亚沿海的许多岛屿和城市,以的里雅斯特为中心的奥地利滨海省(居住着许多斯洛文尼亚人)则也被意大利夺走。

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不但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庇护,反而迎来了国王带来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压制。国王从一开始就把新生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当成大塞尔维亚来治理。 试看以下三幅政区图:

【1922年以前的政区图】

1922-1929年行政区图

1929-1939年行政区图

1921年登基的亚历山大国王先是取消了各民族自治权,将从奥匈帝国沿袭下来的、大体上按照民族划分的政区划分为许多小州。

1929年1月6日,国王借口国会内部克罗地亚农民党和塞尔维亚激进党的激烈对立(实际上是民族冲突的反映)解散国会实施独裁。接下来,他把国名从塞-克-斯王国改为南斯拉夫王国,然后将小州合并几个打乱民族成分的大省。就像在塞尔维亚王国内马其顿人(更接近保加利亚人)被强制塞尔维亚化一样,新的王国把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克人、马其顿人、黑山人和塞尔维亚人一起统称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试图通过语言的同一性(除了马其顿人外,其他四个民族确实都说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来构建统一的民族。通过其他民族的“被塞尔维亚”,只占人口40%左右的塞尔维亚人就强行变成了占全国人口将近四分之三的“主体民族”:

我再一查,终于明白了,原来这玩意儿是1921年第一南斯拉夫建国初期的人口普查数据。这里的建国说的是【南斯拉夫王国建国】。 Попис становништва 1921. у Краљевини СХС 然而这个74.36%并非是塞尔维亚族,而是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也就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而在大塞尔维亚主义语境下更是包括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克和黑山五个民族。如果按照这个口径,那么铁托自己也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这个主体民族的一员了,有什么必要自己打压自己呢?事实上他倒是没少推这个概念,还搞出一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标准语。然并卵,今天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如暗先生之流是不认的,非要把他归为克罗地亚人不可。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怎么能把人在统计的时候算进去,说事的时候又撇开不认呢?!事实上,我们再一看宗教统计,一切就都露馅儿了。1921年南斯拉夫王国的东正教徒比例只有46.67%,再减去5%的马其顿人和2%的黑山人,实际上真正的塞尔维亚人也就那40%上下罢了。与第二南斯拉夫相比,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然而以国王为中心的这种构建本身就意味着其他四个民族的塞尔维亚化,国王的独裁政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塞尔维亚化政策(如在波斯尼亚和桑贾克地区针对穆斯林封建主进行的所谓【土改】严重偏袒塞尔维亚人)更是加剧了这一点。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王的大塞尔维亚主义独裁政权引起了各民族强烈的抵抗,首当其冲的是由克罗地亚农民党为首的克罗地亚人。1934年,亚历山大国王在马赛被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IMRO)成员暗杀。此后南斯拉夫国内局势更加混乱,摄政王保罗被迫尝试与占总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全国第二大民族克罗地亚人妥协,试图采用奥匈帝国的故技,通过给予第二大民族自治权的办法巩固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对其他小民族的统治。1939年,克罗地亚获得自治,值得注意的是克罗地亚自治省比今天的克罗地亚共和国还要大。

图内红色部分为1939年成立的克罗地亚自治省

然而,此举反而刺激了波斯尼亚克人、马其顿人、斯洛文尼亚人乃至黑山人争取民族自治的雄心,南斯拉夫国内矛盾更加激化。与此同时,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也人心不足蛇吞象,妄图进一步兼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以建立大克罗地亚。

1941年3月25日,摄政王保罗决定同轴心国合作,然而他迅速被彼得二世国王领导的政变所推翻。借助这一混乱形势,轴心国在1941年4月6日侵入南斯拉夫。不满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各民族纷纷给轴心军队带路,甚至认为王国政府不够大塞尔维亚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也加入了带路行列,南斯拉夫王国(第一南斯拉夫)就在带路党横行之中迅速陷入了瓦解。

二战中被占领和分割下的南斯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族的切特尼克(南斯拉夫国内军)和克罗地亚族的乌斯塔沙(克罗地亚独立国)等民族主义武装一方面互相残杀、一方面又争相与德军合作,抵抗运动逐渐团结到了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XX党和南斯拉夫X民XX军手中。

1942年11月26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西波斯尼亚的穆斯林城市比哈奇建立了南斯拉夫反法X斯民族XX委员会(AVNOJ),以“民主、保障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私有财产和各民族自立经济”为四大纲领,迅速得到南斯拉夫各民族(也许德意志族除外?)人民的支持。

铁托部曲兵力表

1943—1944年的主要根据地波黑和克罗地亚的兵员情况。可以推算得,虽然起初游击队也是以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为主,但最迟到1943年底斯洛文尼亚人(3万人)、克罗地亚人(7万人以上)和波斯尼亚克人(3万人)在游击队中的比例已经与它们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相当

1943年11月,南斯拉夫反法X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在波斯尼亚中部的克、塞、波三族杂居城市亚伊策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战后的南斯拉夫将成为六个平等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波黑和马其顿)组成的联邦制国家。会议建立了以铁托为总理的临时政府,至此南斯拉夫实际上已成为联邦制国家。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六个共和国之外的联邦实体,比如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伏伊伏丁纳(匈牙利人)、桑贾克(波斯尼亚克人)等,但其中大部分被解散,只剩下科索沃和伏伊伏丁纳作为塞尔维亚共和国下属的两个自治省被保留下来。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徽章,与后来的南斯拉夫国徽相比,缺少一个代表波斯尼亚克族(穆族)的火炬

1945年,南斯拉夫民主联邦(DFY)立宪会议废黜了国王彼得二世,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XX共和国(FPRY),1963年又改为南斯拉夫XX主义联邦共和国(SFRY)。

1948年,铁托以“情报局分子”的罪名肃清了南斯拉夫XX党内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势力,随后迅速开始了一种所谓的“XX主义自治”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上实际上是一种以集体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因此又被经济学界称为“伊里利亚资本主义”。在这种模式之下,以利润为导向的所谓劳动者自治企业与地方政权相结合,再加上控制在各共和国手中的金融机构,导致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固化,与外国资本的经济合作更强化了这一点,久而久之国家丧失了统一的经济基础,政治上的分裂在强人铁托死去、经历二战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的一代人凋零后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时整个南斯拉夫联邦的分X实际上不仅仅是向共和国分裂,甚至还有向更小单位分裂的趋势——极端的例子是西波斯尼亚自治省,这个所谓自治省(后改为共和国)是以当地一家大型企业为基础的,几乎就是一个企业共和国。这个企业共和国在战争中是与波黑塞族共和国联手对抗穆克联邦的,最终也因为协助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克罗地亚塞族建立的国家)而在西方支持的穆、克联合军事行动中被摧毁。这一事实清楚地说明后来南斯拉夫的解体有比民族主义更深刻的因素。

企业国家西波斯尼亚自治省(图中蓝色部分)

西波斯尼亚自治省省徽,该共和国实际上是Agrokomerc农业公司的一个马甲

此时,维系联邦统一的力量基本上只剩下了军队。然而到了1969年,铁托集团被华约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所震惊。联想到自己很可能也将是勃列日涅夫“跨国专X”的对象,铁托集团决定早作总体战部署(在南斯拉夫被称为“全民防御计划”ONO),其重要一环就是组建边防军(TO,实际可以翻译为领土防卫军)。与职业化的人民军不同,边防军是由地方统率的民兵武装,囊括了大部分适龄青年男女。根据全民防御计划,边防军平时进行业余军事训练,战时则将作为后备力量在人民军指挥下投入作战,或是单独遂行游击战和辅助性军事任务。然而,边防军的组建实际上意味着地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至此分裂实际上只缺一个契机而已。

边防军徽章,边防军不但没有如愿成为捍卫铁托集团的利器,反而成了其掘墓人

然则民族矛盾此起彼伏的南斯拉夫从来不缺少这种契机。铁托在世时,他就先后轮番打压了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主义者。然并卵,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打击完全不能抑制其死后民族矛盾的爆发。

1980年铁托在卢布尔雅那死去。根据其死前制定的“既定方针”,南斯拉夫在其死后不设总统,而是由六共和国和两自治省代表各一人组成的联邦主席团执政,上述八名代表轮流担任主席。这当然是一个非常低效的决策机构,然而对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却并非不利。伴随着南斯拉夫经济和东欧其他国家一样陷入困境,民族矛盾日益激化。1986年,大塞尔维亚主义者抛出了质疑联邦基础从而动摇联邦国体的《塞尔维亚科学艺术院备忘录》(网上众多铁托打压塞尔维亚的神论最初也是出自该备忘录)。1988—1989年控制了塞尔维亚本土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通过煽动民粹情绪发动政变很快控制了黑山共和国和伏伊伏丁纳自治省的政权机构,同时又镇压了科索沃的反政变。此后,连同塞尔维亚和本来就效忠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当局代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已控制主席团的四票,加上波黑塞族出身的波黑代表这一票,得以动辄否决克、斯两国代表提出的改革方案。

当然,克、斯两国代表亦非善茬,他们的改革方案本质上就是甩包袱,“加速地区分化”,很符合最近权威人士在《人XX报》上鼓吹的内容。然则这种改革方案对塞尔维亚人没有什么好处,对科索沃和黑山等国来说就更糟糕。大塞族主义者利用这一点,要求建立塞族领导的中央集权国家。可是,动议由于得不到波黑塞族代表的支持而被否决了。于是,在米洛舍维奇的唆使下,大量塞族人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进军,要去改组那里的政权机构。斯洛文尼亚当局大惊失色,连忙与反对派联合起来,动员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警民将其阻止。这就是1989年12月的“北方行动”。

此后形势一发不可收拾,1990年3月7日,斯洛文尼亚当局对反对派投桃报李,将国名改为斯洛文尼亚共和国,4月又实施多党制选举,12月举行全民公投,到1991年6月彻底完成了斯洛文尼亚独立进程。1991年6月27日起,斯洛文尼亚军队在十日战争中击退了南斯拉夫人X军,迫使联邦在7月承认了斯洛文尼亚的独立,至此南斯拉夫XX主义联邦共和国(第二南斯拉夫)开始解体。

斯洛文尼亚独立后,克罗地亚等共和国马上跟进,到1991年底,联邦已经不可救药。然而,以米洛舍维奇为代表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此时对于挽救被他们搞垮的联邦已经毫无兴趣,因此完全没有试图与联邦主义者为主的人民军内共盟党组织联手挽救联邦,而是试图趁乱扩大塞尔维亚的国土。于是他们迅速在克罗地亚和波黑境内扶植了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东(西)斯拉沃尼亚塞族自治区和波黑塞族共和国,试图拼凑一个实质上是大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FRY)。而大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图季曼也不甘示弱,在波黑拼凑了一个所谓波黑克族共和国。至此,波黑战争爆发。

1993年波黑战争中的前南斯拉夫,黄绿色为斯洛文尼亚、橙色为克罗地亚方势力,蓝色为塞尔维亚方势力,紫色为马其顿,深绿色为波斯尼亚克方势力

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惜完全不看全球大势。当时西方刚刚赢得冷战,你个东正教前XXX国家还想在欧洲做地域小霸,实属不遵守列强制定的基本法,因此打得再好也没有用。1995年克罗地亚在美国和欧盟的扶植下发起风暴行动,不但很快解决了本国国内的塞族武装,还大举攻入波黑境内。另一方面,米洛舍维奇为了早日解除列强对自己的封锁,也出卖了塞族武装,迫使其签订代顿协定,结束了波黑战争。

然则米洛舍维奇虽然认怂,西方势力却不打算放过他了。1996年科索沃出现了所谓科索沃解放军,起初不过是小股游击队而已,在米洛舍维奇铁拳打击下无大作为。可惜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官方制造的旁氏骗局破产而发生人民暴动,贝里沙的民主党政权瓦解,大量武器流入科索沃,再加上1998年经济危机席卷包括南联盟在内的东欧各国,导致科索沃解放军迅速坐大。西方借此机会开始干涉科索沃,在1999年3月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轰炸到6月份就迫使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在事实上宣告投降。至此,米洛舍维奇在国内声望扫地,在2000年被推翻。

科索沃解X军军徽

米洛舍维奇被推翻后,此前被压制的黑山分离主义思想开始登堂入室。200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签订了联盟条约,将南联盟(第三南斯拉夫)改组为邦联,也就是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2006年塞黑未续签联盟条约,邦联和平解体,至此第三南斯拉夫宣告解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83462/answer/101219647

无主之子影评

要谈南斯拉夫如何解体,首先应该从南斯拉夫如何成立开始谈起。

南斯拉夫这个国名,是1929年才出现的。再往前,该国国名叫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这个国家成立于1918年。而这个三联王国本身又是塞尔维亚王国、黑山王国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State of Slovenes, Croats and Serbs)在1918年底合并而成的。 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王国在一战前已经存在,是19世纪从土耳其势力范围内独立出来的斯拉夫小国家,一战中站在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受到德奥军重创几乎死了一代青年男子。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这里的塞尔维亚指的是奥匈帝国境内的塞尔维亚人,尤其是屯田兵)则是一战末期从奥匈帝国内独立出来的,包括之前奥地利帝国的卡林西亚公国(一部)、卡尼奥拉公国、施蒂利亚公国(南部)、达尔马提亚王国、匈牙利王冠领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和奥匈君合政府中央直辖(不隶属于奥地利和匈牙利任何一国)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省。

【奥匈帝国末期的民族地图,其中灰褐色为斯洛文尼亚人,黄褐色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克人】

【奥匈帝国末期行政区划图,斯-克-塞国大致由上图的第4、5、17、18区全部和第3、12区南部组成,且希望得到第7区】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国比起当时的塞尔维亚王国来说地盘更大、人口更多、经济社会文化都更加发达,甚至军事实力也更强大(它继承了奥匈的全部海军)。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它的前宗主国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战败国,因此如果它就此宣布独立将很可能遭到对达尔马提亚沿海虎视眈眈的意大利侵略。出于这个目的,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独立运动家就已经与塞尔维亚政府达成了合作,因此斯-克-塞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国民议会——在独立后不到一个月就决定拥立塞尔维亚国王为自己的国君,实现南斯拉夫各族合作以自保。

【1918年从奥匈帝国独立的斯-克-塞国】

但是这个企图从一开始就落空了,意大利作为帝国主义列强凭借着实力从南斯拉夫夺走了达尔马提亚沿海的许多岛屿和城市,以的里雅斯特为中心的奥地利滨海省(居住着许多斯洛文尼亚人)则也被意大利夺走。

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不但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庇护,反而迎来了国王带来的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压制。国王从一开始就把新生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当成大塞尔维亚来治理。 试看以下三幅政区图:

【1922年以前的政区图】

1922-1929年行政区图

1929-1939年行政区图

1921年登基的亚历山大国王先是取消了各民族自治权,将从奥匈帝国沿袭下来的、大体上按照民族划分的政区划分为许多小州。

1929年1月6日,国王借口国会内部克罗地亚农民党和塞尔维亚激进党的激烈对立(实际上是民族冲突的反映)解散国会实施独裁。接下来,他把国名从塞-克-斯王国改为南斯拉夫王国,然后将小州合并几个打乱民族成分的大省。就像在塞尔维亚王国内马其顿人(更接近保加利亚人)被强制塞尔维亚化一样,新的王国把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克人、马其顿人、黑山人和塞尔维亚人一起统称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试图通过语言的同一性(除了马其顿人外,其他四个民族确实都说的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来构建统一的民族。通过其他民族的“被塞尔维亚”,只占人口40%左右的塞尔维亚人就强行变成了占全国人口将近四分之三的“主体民族”:

我再一查,终于明白了,原来这玩意儿是1921年第一南斯拉夫建国初期的人口普查数据。这里的建国说的是【南斯拉夫王国建国】。 Попис становништва 1921. у Краљевини СХС 然而这个74.36%并非是塞尔维亚族,而是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也就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而在大塞尔维亚主义语境下更是包括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克和黑山五个民族。如果按照这个口径,那么铁托自己也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人】这个主体民族的一员了,有什么必要自己打压自己呢?事实上他倒是没少推这个概念,还搞出一个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标准语。然并卵,今天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如暗先生之流是不认的,非要把他归为克罗地亚人不可。那么问题就来了,你怎么能把人在统计的时候算进去,说事的时候又撇开不认呢?!事实上,我们再一看宗教统计,一切就都露馅儿了。1921年南斯拉夫王国的东正教徒比例只有46.67%,再减去5%的马其顿人和2%的黑山人,实际上真正的塞尔维亚人也就那40%上下罢了。与第二南斯拉夫相比,既不增多,也不减少。

然而以国王为中心的这种构建本身就意味着其他四个民族的塞尔维亚化,国王的独裁政权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塞尔维亚化政策(如在波斯尼亚和桑贾克地区针对穆斯林封建主进行的所谓【土改】严重偏袒塞尔维亚人)更是加剧了这一点。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国王的大塞尔维亚主义独裁政权引起了各民族强烈的抵抗,首当其冲的是由克罗地亚农民党为首的克罗地亚人。1934年,亚历山大国王在马赛被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IMRO)成员暗杀。此后南斯拉夫国内局势更加混乱,摄政王保罗被迫尝试与占总人口将近四分之一的全国第二大民族克罗地亚人妥协,试图采用奥匈帝国的故技,通过给予第二大民族自治权的办法巩固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对其他小民族的统治。1939年,克罗地亚获得自治,值得注意的是克罗地亚自治省比今天的克罗地亚共和国还要大。

图内红色部分为1939年成立的克罗地亚自治省

然而,此举反而刺激了波斯尼亚克人、马其顿人、斯洛文尼亚人乃至黑山人争取民族自治的雄心,南斯拉夫国内矛盾更加激化。与此同时,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也人心不足蛇吞象,妄图进一步兼并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以建立大克罗地亚。

1941年3月25日,摄政王保罗决定同轴心国合作,然而他迅速被彼得二世国王领导的政变所推翻。借助这一混乱形势,轴心国在1941年4月6日侵入南斯拉夫。不满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各民族纷纷给轴心军队带路,甚至认为王国政府不够大塞尔维亚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也加入了带路行列,南斯拉夫王国(第一南斯拉夫)就在带路党横行之中迅速陷入了瓦解。

二战中被占领和分割下的南斯拉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族的切特尼克(南斯拉夫国内军)和克罗地亚族的乌斯塔沙(克罗地亚独立国)等民族主义武装一方面互相残杀、一方面又争相与德军合作,抵抗运动逐渐团结到了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XX党和南斯拉夫X民XX军手中。

1942年11月26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在西波斯尼亚的穆斯林城市比哈奇建立了南斯拉夫反法X斯民族XX委员会(AVNOJ),以“民主、保障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私有财产和各民族自立经济”为四大纲领,迅速得到南斯拉夫各民族(也许德意志族除外?)人民的支持。

铁托部曲兵力表

1943—1944年的主要根据地波黑和克罗地亚的兵员情况。可以推算得,虽然起初游击队也是以塞尔维亚人和黑山人为主,但最迟到1943年底斯洛文尼亚人(3万人)、克罗地亚人(7万人以上)和波斯尼亚克人(3万人)在游击队中的比例已经与它们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相当

1943年11月,南斯拉夫反法X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在波斯尼亚中部的克、塞、波三族杂居城市亚伊策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战后的南斯拉夫将成为六个平等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波黑和马其顿)组成的联邦制国家。会议建立了以铁托为总理的临时政府,至此南斯拉夫实际上已成为联邦制国家。同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六个共和国之外的联邦实体,比如科索沃(阿尔巴尼亚人)、伏伊伏丁纳(匈牙利人)、桑贾克(波斯尼亚克人)等,但其中大部分被解散,只剩下科索沃和伏伊伏丁纳作为塞尔维亚共和国下属的两个自治省被保留下来。

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徽章,与后来的南斯拉夫国徽相比,缺少一个代表波斯尼亚克族(穆族)的火炬

1945年,南斯拉夫民主联邦(DFY)立宪会议废黜了国王彼得二世,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XX共和国(FPRY),1963年又改为南斯拉夫XX主义联邦共和国(SFRY)。

1948年,铁托以“情报局分子”的罪名肃清了南斯拉夫XX党内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势力,随后迅速开始了一种所谓的“XX主义自治”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上实际上是一种以集体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因此又被经济学界称为“伊里利亚资本主义”。在这种模式之下,以利润为导向的所谓劳动者自治企业与地方政权相结合,再加上控制在各共和国手中的金融机构,导致地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固化,与外国资本的经济合作更强化了这一点,久而久之国家丧失了统一的经济基础,政治上的分裂在强人铁托死去、经历二战极端民族主义恐怖的一代人凋零后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时整个南斯拉夫联邦的分X实际上不仅仅是向共和国分裂,甚至还有向更小单位分裂的趋势——极端的例子是西波斯尼亚自治省,这个所谓自治省(后改为共和国)是以当地一家大型企业为基础的,几乎就是一个企业共和国。这个企业共和国在战争中是与波黑塞族共和国联手对抗穆克联邦的,最终也因为协助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克罗地亚塞族建立的国家)而在西方支持的穆、克联合军事行动中被摧毁。这一事实清楚地说明后来南斯拉夫的解体有比民族主义更深刻的因素。

企业国家西波斯尼亚自治省(图中蓝色部分)

西波斯尼亚自治省省徽,该共和国实际上是Agrokomerc农业公司的一个马甲

此时,维系联邦统一的力量基本上只剩下了军队。然而到了1969年,铁托集团被华约悍然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所震惊。联想到自己很可能也将是勃列日涅夫“跨国专X”的对象,铁托集团决定早作总体战部署(在南斯拉夫被称为“全民防御计划”ONO),其重要一环就是组建边防军(TO,实际可以翻译为领土防卫军)。与职业化的人民军不同,边防军是由地方统率的民兵武装,囊括了大部分适龄青年男女。根据全民防御计划,边防军平时进行业余军事训练,战时则将作为后备力量在人民军指挥下投入作战,或是单独遂行游击战和辅助性军事任务。然而,边防军的组建实际上意味着地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至此分裂实际上只缺一个契机而已。

边防军徽章,边防军不但没有如愿成为捍卫铁托集团的利器,反而成了其掘墓人

然则民族矛盾此起彼伏的南斯拉夫从来不缺少这种契机。铁托在世时,他就先后轮番打压了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民族主义者。然并卵,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打击完全不能抑制其死后民族矛盾的爆发。

1980年铁托在卢布尔雅那死去。根据其死前制定的“既定方针”,南斯拉夫在其死后不设总统,而是由六共和国和两自治省代表各一人组成的联邦主席团执政,上述八名代表轮流担任主席。这当然是一个非常低效的决策机构,然而对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却并非不利。伴随着南斯拉夫经济和东欧其他国家一样陷入困境,民族矛盾日益激化。1986年,大塞尔维亚主义者抛出了质疑联邦基础从而动摇联邦国体的《塞尔维亚科学艺术院备忘录》(网上众多铁托打压塞尔维亚的神论最初也是出自该备忘录)。1988—1989年控制了塞尔维亚本土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通过煽动民粹情绪发动政变很快控制了黑山共和国和伏伊伏丁纳自治省的政权机构,同时又镇压了科索沃的反政变。此后,连同塞尔维亚和本来就效忠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当局代表,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已控制主席团的四票,加上波黑塞族出身的波黑代表这一票,得以动辄否决克、斯两国代表提出的改革方案。

当然,克、斯两国代表亦非善茬,他们的改革方案本质上就是甩包袱,“加速地区分化”,很符合最近权威人士在《人XX报》上鼓吹的内容。然则这种改革方案对塞尔维亚人没有什么好处,对科索沃和黑山等国来说就更糟糕。大塞族主义者利用这一点,要求建立塞族领导的中央集权国家。可是,动议由于得不到波黑塞族代表的支持而被否决了。于是,在米洛舍维奇的唆使下,大量塞族人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进军,要去改组那里的政权机构。斯洛文尼亚当局大惊失色,连忙与反对派联合起来,动员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警民将其阻止。这就是1989年12月的“北方行动”。

此后形势一发不可收拾,1990年3月7日,斯洛文尼亚当局对反对派投桃报李,将国名改为斯洛文尼亚共和国,4月又实施多党制选举,12月举行全民公投,到1991年6月彻底完成了斯洛文尼亚独立进程。1991年6月27日起,斯洛文尼亚军队在十日战争中击退了南斯拉夫人X军,迫使联邦在7月承认了斯洛文尼亚的独立,至此南斯拉夫XX主义联邦共和国(第二南斯拉夫)开始解体。

斯洛文尼亚独立后,克罗地亚等共和国马上跟进,到1991年底,联邦已经不可救药。然而,以米洛舍维奇为代表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此时对于挽救被他们搞垮的联邦已经毫无兴趣,因此完全没有试图与联邦主义者为主的人民军内共盟党组织联手挽救联邦,而是试图趁乱扩大塞尔维亚的国土。于是他们迅速在克罗地亚和波黑境内扶植了克拉伊纳塞族共和国、东(西)斯拉沃尼亚塞族自治区和波黑塞族共和国,试图拼凑一个实质上是大塞尔维亚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FRY)。而大克罗地亚民族主义者图季曼也不甘示弱,在波黑拼凑了一个所谓波黑克族共和国。至此,波黑战争爆发。

1993年波黑战争中的前南斯拉夫,黄绿色为斯洛文尼亚、橙色为克罗地亚方势力,蓝色为塞尔维亚方势力,紫色为马其顿,深绿色为波斯尼亚克方势力

大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惜完全不看全球大势。当时西方刚刚赢得冷战,你个东正教前XXX国家还想在欧洲做地域小霸,实属不遵守列强制定的基本法,因此打得再好也没有用。1995年克罗地亚在美国和欧盟的扶植下发起风暴行动,不但很快解决了本国国内的塞族武装,还大举攻入波黑境内。另一方面,米洛舍维奇为了早日解除列强对自己的封锁,也出卖了塞族武装,迫使其签订代顿协定,结束了波黑战争。

然则米洛舍维奇虽然认怂,西方势力却不打算放过他了。1996年科索沃出现了所谓科索沃解放军,起初不过是小股游击队而已,在米洛舍维奇铁拳打击下无大作为。可惜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官方制造的旁氏骗局破产而发生人民暴动,贝里沙的民主党政权瓦解,大量武器流入科索沃,再加上1998年经济危机席卷包括南联盟在内的东欧各国,导致科索沃解放军迅速坐大。西方借此机会开始干涉科索沃,在1999年3月发动了科索沃战争,轰炸到6月份就迫使南联盟从科索沃撤军,在事实上宣告投降。至此,米洛舍维奇在国内声望扫地,在2000年被推翻。

科索沃解X军军徽

米洛舍维奇被推翻后,此前被压制的黑山分离主义思想开始登堂入室。200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签订了联盟条约,将南联盟(第三南斯拉夫)改组为邦联,也就是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2006年塞黑未续签联盟条约,邦联和平解体,至此第三南斯拉夫宣告解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383462/answer/101219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