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恐怖片 » 切肤之爱

  • 切肤之爱

    切肤之爱正片

    年份:1999 类型:恐怖片 剧情

    主演:石桥凌、椎名英姬

    导演:三池崇史/Takashi Miike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二零云2

二零云1

剧情简介

青山重治(石桥凌饰)失去爱妻,多年后他将儿子抚养成人。生活解压,长久以来的独身孤寂促使他渴望寻找生命第二春。身为电视制作人的朋友吉川(国村隼饰)听后很乐意帮忙老友,专门为他策划一场选取女演员的视听会——实际是想在众多女孩当中莅选青山的心中佳人。青山看中一个曾练习芭蕾很久,但因伤失去成名机会的女孩山崎麻美(椎名英姬饰)。由于经历相似,两人在视听会上产生共鸣。之后日子里彼此数次约会,感情融洽,一切看似美好,但在一夜欢愉过后,麻美突然从青山身边消失。青山疯狂地四下寻找,但在寻找的过程中也惊恐地发现麻美一些不为人知的过去。终于两人再次重逢,但一切却变得紧张恐怖起来。尽管土耳其历届政府和学界一直否认在由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的1915-1917年间,发生过亚美尼亚人坚称的、导致150万族人死亡的屠杀事件,甚至将“承认屠杀”写进新刑法第301条款予以定罪,但包括法国、俄罗斯、美国、希腊、欧洲议会和联合国在内的多方,都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认“种族灭绝”罪行的存在,法国方面甚至针锋相对地制定法案,规定任何否认大屠杀事实的人将被判处1年监禁和4.5万欧元的罚款。
反映在电影史上,关于这一历史悲剧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2002年,加拿大籍亚美尼亚裔名导阿托姆.伊格扬,就以象征民族精神的阿拉若山(如今在土耳其境内)为名,拍摄了一部裹挟着移民家族记忆的震撼力作。可作为当今的土耳其人,虽然已经可以在伊斯坦布尔的酒吧里自由讨论这段历史,但如果让他们来拍一部,始终会是与法律相抵触的事情。
好在费斯.阿金是一位土裔德籍名导,只是他大量关于血缘故乡的名作,常被观众直接视作当代土耳其影坛巨匠。由他来审视这段历史,不仅需要历史大局观和政治勇气,还会把自己置于一种尴尬处境——是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是残忍的凶手,可总也不能把自己民族刻画的十恶不赦吧?
面对着巨大的情感困境和历史野心,他下了大力气将新片《切口》,打造成自己“爱情、魔鬼和死亡三部曲”的终章。爱情,是2004年的《勇往直前》,一对土耳其裔德籍青年男女轰轰烈烈又遍体鳞伤的爱,让此片荣获了当年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魔鬼,是2007年的《天堂边缘》,2组6个人物,串联起从柏林到伊斯坦布尔的两段极具感染力的乡愁故事,也让两个角色置身两地的意外死亡被巧妙的编织而起,此片也强烈的剧情张力荣获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此次的《切口》,则轮到一个亚美尼亚父亲Nazaret,在上世纪初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并千里寻女儿的传奇故事。看上去,像是冲着三大电影节都来捞一遍大奖的节奏?
不过一切的追逐和寻找,是串联起三部曲的那串钥匙。可一旦格局拉大到民族悲剧史实层面,这串本该可以同样开启打动观众心灵之门的钥匙,就似乎失效了。以往非常精巧的人物设置和故事冲突,在费斯.阿金宏大的历史观表达欲下,让位给了单主角与大时代息息相关的生命历程,也就随受苦受难时间轴,拉扯成一部流浪相册似的肤浅“景片”。
从妻离子散的土叙边境小城马尔丁,到做苦力筑路的叙利亚小镇拉斯艾因,再从被好心肥皂商解救到的安乐窝阿勒颇,到黎巴嫩教会孤儿院,一战奥斯曼帝国东部的历史,就被强硬的套到亚美尼亚难民身上。开头白鹤飞过天际时,父亲Nazaret对两个女儿说,“这预示着将有一段漫长的旅行”,于是,战后的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有了寻亲旅程。以邮轮清洁工身份来到古巴哈瓦那,再以偷渡客身份抵达美利坚佛罗里达,随后跟着女儿曾留下的只言片语踪迹,找到明尼阿波利斯毛纺厂,最后相逢于北达科他州荒原上的鲁索。费斯.阿金为这段旅程下了不少资料搜集和阅读功夫,知晓幸存的亚美尼亚人,确实有着从黎巴嫩到古巴再到美国的漂泊线路,也清楚上世纪初明尼阿波利斯发达的纺织行业。可又是与前半段同样的“景片”问题,将这些历史与地理,以人物表演幻灯片的方式生拉出来,再加上一些可有可无、试图表现寻亲艰辛的西部冒险片式段落,让影片整体应有的大气和悲凉感打了折扣。
担任这部《切口》配乐的,依然是德国工业摇滚班霸坍塌的建筑(E.N.)主脑Alexander Hacke,他与费斯.阿金合作过的《仙乐飘飘欧亚桥》以及《天堂边缘》等力作,也让他们这一组合堪称音乐与电影结合的最佳模仿。这一次,“民族音乐人类学家”Hacke,却似乎显出某种疲态,全片几乎只有一首亚美尼亚童谣萦绕,其他时间,都沿着Hacke自己氛围工业的老路在走,对剧情推动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也不太大。
本来,我们再怎么都该为费斯.阿金的勇气热烈鼓掌,毕竟能够勇敢承认并揭示自己民族屠杀少数族裔历史的名人少之又少。可对于他这么会讲用可爱角色、好听音乐讲漂亮故事的导演,我们又确实应该有着非常高的期待。落空的失望,不仅是对费斯.阿金作品艺术含金量的,也有着某种怎么能把这么来之不易的机会搞砸了之遗憾。

切肤之爱影评

尽管土耳其历届政府和学界一直否认在由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的1915-1917年间,发生过亚美尼亚人坚称的、导致150万族人死亡的屠杀事件,甚至将“承认屠杀”写进新刑法第301条款予以定罪,但包括法国、俄罗斯、美国、希腊、欧洲议会和联合国在内的多方,都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认“种族灭绝”罪行的存在,法国方面甚至针锋相对地制定法案,规定任何否认大屠杀事实的人将被判处1年监禁和4.5万欧元的罚款。
反映在电影史上,关于这一历史悲剧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2002年,加拿大籍亚美尼亚裔名导阿托姆.伊格扬,就以象征民族精神的阿拉若山(如今在土耳其境内)为名,拍摄了一部裹挟着移民家族记忆的震撼力作。可作为当今的土耳其人,虽然已经可以在伊斯坦布尔的酒吧里自由讨论这段历史,但如果让他们来拍一部,始终会是与法律相抵触的事情。
好在费斯.阿金是一位土裔德籍名导,只是他大量关于血缘故乡的名作,常被观众直接视作当代土耳其影坛巨匠。由他来审视这段历史,不仅需要历史大局观和政治勇气,还会把自己置于一种尴尬处境——是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是残忍的凶手,可总也不能把自己民族刻画的十恶不赦吧?
面对着巨大的情感困境和历史野心,他下了大力气将新片《切口》,打造成自己“爱情、魔鬼和死亡三部曲”的终章。爱情,是2004年的《勇往直前》,一对土耳其裔德籍青年男女轰轰烈烈又遍体鳞伤的爱,让此片荣获了当年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魔鬼,是2007年的《天堂边缘》,2组6个人物,串联起从柏林到伊斯坦布尔的两段极具感染力的乡愁故事,也让两个角色置身两地的意外死亡被巧妙的编织而起,此片也强烈的剧情张力荣获了当年的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此次的《切口》,则轮到一个亚美尼亚父亲Nazaret,在上世纪初的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并千里寻女儿的传奇故事。看上去,像是冲着三大电影节都来捞一遍大奖的节奏?
不过一切的追逐和寻找,是串联起三部曲的那串钥匙。可一旦格局拉大到民族悲剧史实层面,这串本该可以同样开启打动观众心灵之门的钥匙,就似乎失效了。以往非常精巧的人物设置和故事冲突,在费斯.阿金宏大的历史观表达欲下,让位给了单主角与大时代息息相关的生命历程,也就随受苦受难时间轴,拉扯成一部流浪相册似的肤浅“景片”。
从妻离子散的土叙边境小城马尔丁,到做苦力筑路的叙利亚小镇拉斯艾因,再从被好心肥皂商解救到的安乐窝阿勒颇,到黎巴嫩教会孤儿院,一战奥斯曼帝国东部的历史,就被强硬的套到亚美尼亚难民身上。开头白鹤飞过天际时,父亲Nazaret对两个女儿说,“这预示着将有一段漫长的旅行”,于是,战后的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有了寻亲旅程。以邮轮清洁工身份来到古巴哈瓦那,再以偷渡客身份抵达美利坚佛罗里达,随后跟着女儿曾留下的只言片语踪迹,找到明尼阿波利斯毛纺厂,最后相逢于北达科他州荒原上的鲁索。费斯.阿金为这段旅程下了不少资料搜集和阅读功夫,知晓幸存的亚美尼亚人,确实有着从黎巴嫩到古巴再到美国的漂泊线路,也清楚上世纪初明尼阿波利斯发达的纺织行业。可又是与前半段同样的“景片”问题,将这些历史与地理,以人物表演幻灯片的方式生拉出来,再加上一些可有可无、试图表现寻亲艰辛的西部冒险片式段落,让影片整体应有的大气和悲凉感打了折扣。
担任这部《切口》配乐的,依然是德国工业摇滚班霸坍塌的建筑(E.N.)主脑Alexander Hacke,他与费斯.阿金合作过的《仙乐飘飘欧亚桥》以及《天堂边缘》等力作,也让他们这一组合堪称音乐与电影结合的最佳模仿。这一次,“民族音乐人类学家”Hacke,却似乎显出某种疲态,全片几乎只有一首亚美尼亚童谣萦绕,其他时间,都沿着Hacke自己氛围工业的老路在走,对剧情推动和人物刻画方面的作用也不太大。
本来,我们再怎么都该为费斯.阿金的勇气热烈鼓掌,毕竟能够勇敢承认并揭示自己民族屠杀少数族裔历史的名人少之又少。可对于他这么会讲用可爱角色、好听音乐讲漂亮故事的导演,我们又确实应该有着非常高的期待。落空的失望,不仅是对费斯.阿金作品艺术含金量的,也有着某种怎么能把这么来之不易的机会搞砸了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