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科幻片 » 双重躯体

  • 双重躯体

    双重躯体正片

    年份:2022 类型:科幻片

    主演:凯伦·吉兰,亚伦·保尔,比尤拉·寇尔,西奥·詹姆斯,埃莉娜·杰克逊,玛伊娅·保尼奥,蕾雅·莱斯特,琼·海德,克里斯托弗·古梅鲁斯,尼科·谢基宁,贾尼·谢基宁,艾尔莎·赛西奥,雷姆·瓦利萨里,米内亚·瓦利萨里,阿米拉·哈利法,卡塔莉娜·哈武凯宁,莱利·斯特恩斯,马尔凯塔·蒂卡宁,罗伯特·恩克尔

    导演:莱利·斯特恩斯

    地区:芬兰,美国

    语言:英语

二零云1

二零云2

剧情简介

Sarah(凯伦·吉兰饰)在收到绝症诊断后,决定用克隆技术复制自己,以减轻她的离世对朋友和家人造成的痛苦;可她却奇迹般地康复了。然而,此时她申请销毁自己的克隆复制品的尝试却失败了,法院授权判罚:本体和克隆体必须进行决斗,两人只能活下来一个。我看的字幕里,本片被译做了《二重身》这是个很好的译名,开始我也特别喜欢,比直译的《对决》来的有味道多了。但看完全片,仔细回味了一番剧情才发现,这部片子,真还得叫《对决》。和设定相似的《天鹅挽歌》不一样,本片实际上完全没在讨论什么科技,克隆人,自我认知与个体定义,整个故事唯一围绕着的,就只有“对决”这件事而已。表面上看,故事讲述了生活中极其内向,被动,窝囊的女主,突然得了“绝症”。原本只是因为怕母亲和男友受伤,同意“造”出了一个自己的克隆体,以便自己过世后接管自己的家庭和人生。没想到大半年过去,不但自己没死,替身反倒抢走了自己的家庭。于是女主痛下决心,雇了一个武术教练,努力克服内心对暴力的恐惧,只为了在决斗中干掉“抢”走她生活的替身,夺回自己的人生。这个主角人设和故事脉络,看起来和导演上一部作品《自卫的艺术》高度相似。但不仅故事后半的发展截然不同,同样懦弱的两位protagonist实际上所对抗的antagonist,也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里我要先提到一个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bug的设定,就是女主的这个替身,虽然长得一模一样,但性格简直完全不一样。从克隆人的设定角度来说,这完全不合理啊,为什么呢?其实这正是揭开本片底层内核的一大伏笔。因为女主的这位替身,并不能算是任何所谓女主身份的延伸,映射,分裂…..而单纯只是,开启女主决心改变自我的一个“动机”,用剧作术语来说,它就是一个inciting incident。但,我并不是在说替身只是个工具人。她之所以是女主的克隆人,除开设定上提供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符号。什么符号呢?这就关系到,女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回顾一下,从开篇到中盘的种种小细节:一个人点了一大堆外卖回家,打开p站准备看orgy撸,这寂寞指数分明已经爆表了。然而当男朋友打来视频,没聊两句她就用“没事我也差不多要睡了”来谢绝男朋友的关心。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在表达她和男友的关系名存实亡。然而看到后面她的自述,才明白这是因为她认为男朋友“在忙很重要的工作”,不想给他添麻烦,宁愿靠自慰来解决自己在身心上的情感需求。早起吐血去了医院,就因为看到等候席上别人断了手指,就和护士说自己“不紧急”。甚至在去医院前,还要先把染血的床单给洗了。住院后和男友视频,男友时不时收到未知信息的反应已经很明显是出轨了,女主也明显看破了,但就是没说破。医生和她尬聊自己死后想要选择土葬,原因是这样家人能因为扫墓而更记得住自己的存在。而讲完女主却依旧果断地表示自己想要火葬,简直死到临头都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即便看起来与母亲关系如此淡漠疏远(噩梦里的诘问,日常不接的电话),得绝症后母亲却竟然成了她想要安排替身的第一动机。那个宣传视频里,本体自杀的尸体还在旁边,家人就能坦然拥抱开门的替身。如此讽刺至极女主竟然还能被打动,再一次说明她心中真的一点都没有自己…..至此,女主的性格已经很明晰了。这就是一个极度自卑,不自爱,没有自我的空壳。宛如行尸走肉一样,因为孤僻与寂寞,把自己存在的所有价值,都依附在世间仅存的伴侣,和家人身上。同时,又因为害怕他们的离去,而愿意忽视所有端倪。乃至在母亲家里终于看清替身在抢她的家庭时,她甚至表示“她身上有什么你喜欢的?我学就是了”。如此抛弃自尊的行为,暴露的全是内在的怯懦。因此,当她决心斗争时,她并不是就真的擦亮了双眼,决心彻底的改变了。她还只不过是因为替身抢走了她人生中唯一的支柱,才这么愤怒的。她并没有真的意识到,她所谓的支柱,男朋友和母亲,根本需要的就不是她这个人,而只是她身上的功能性(一个女朋友,一个女儿)因此,这个替身所象征的符号便是,一个与自我较劲的空气靶子,一个死胡同,一张被刀子插在墙上的海报。她被设定成女主的克隆人,只不过是个障眼法。她以为她下定决心是为了战胜自我,实际上她的人生需要的根本是重新寻找自我。为什么这个故事里的每个配角都面瘫到像业余演员?为什么这个世界里有那么多的规则都荒谬到好像是编剧在偷懒?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在反衬女主过于无限度的忍耐。就像最近,我们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吧。即便每天都这么魔幻,再怎么骂骂咧咧,最后不也还是低头继续过下去了?到底是世界太不可理喻,还是我们太懦弱?这恰恰是导演想让我们去思考的。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很多观众不能get到这些点。毕竟,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对身边人这么无底线的忍耐。但我之所以特别能共情,是因为我明白,孤独的人,真的太需要太需要身边仅存的那些陪伴了…..在这种情况下,对自己深爱,且深深需要的人,是真的会一再退让,只为委曲求全的……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来探索结局的含义了。大部分人认为最后是替身活了下来。她毒杀了女主,然后抢了她的衣服伪装成原版,去比赛现场,上法庭。包括最后她说她不喜欢吃墨西哥菜(女主和替身刚见面时车上有说过自己很喜欢吃墨西哥菜),开着几乎烂到报废的车(与女主在跨越边境的路上时表示过自己不会开车,去决斗现场时也是一瘸一拐并解释说自己出了车祸)还有母亲在电话里不停叨逼叨有色隐形眼镜的事。所有这些线索看起来都排列的整整齐齐,铁证如山,准没跑了。但要是我把这些疑点列出来,你们再细品一下呢?首先,替身去决斗现场为什么要换成女主的衣服?应该没有人知道她们结伴去森林,要和裁判证明自己是原版,根本不需要整这一出。而且片头的决斗戏里,裁判甚至都分不清谁是替身谁是原版,还要让人自己说。其次,最后在车上,替身为什么会情绪崩溃,嚎啕大哭?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她发现女主的生活实在是太可悲了,就算机关算尽抢到手来,也不过是一个天天嫌弃自己的男友,和一个天天叨逼叨的老母亲,两个人自私鬼。但请注意,这件事,早在aa互助会上,替身就和女主说过了。如果她早就意识到了这点,何必现在才彻底崩溃?这破人生还有什么好抢的?一起跨越边境重新开始各自新篇章不香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早在女主培训的时候,有次教练给她做题,看死亡照片判断死法,她唯一做错的一题,就是毒杀。做错过的事往往是最印象深刻的,因此女主没道理会最终再次死于替身的毒杀计谋。不然,前面也没必要特意设计这个铺垫了。有了这些疑点,我们就可以来推理另一种结局的可能性了。假设女主确实是没死,一早识破了替身的阴谋成功反杀。那么首先,她的衣服就没有疑点了,本来就是自己的。其次,决斗现场她说出车祸,很可能是将计就计。因为从之后男友和母亲的反应来看,毒杀女主这个计划显然是替身和他们一早串通过的。不然他们也不必一边法庭上作证说活下来的是原版,一边又叨逼叨隐形眼镜的事。那女主识破了这点的话,想要避免男友和母亲离开她,甚至加害于她,她就必须在他们面前假装自己是替身。毕竟她们早就明确表示过更喜欢替身的性格,能串通起来下这等狠手,更说明了决心。最后,车上的情绪崩溃,也再次点题。她做了这么多的牺牲,克服了如此之多内心对暴力与杀戮的恐惧,最后换来的,还是一个并不爱她的家庭,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人生。就像她的破车最后停在环形车道上,哪怕她的行径和车况如此可疑,来往的车辆也只不过按几声喇叭,就绕过她继续行进。这不就像这个荒谬的世界一样吗?发生了再多荒谬的事,再多悲剧,人们还是不会关心彼此,不会从历史中学到教训。就这样继续循环,往复,一切照旧。太多太多的冒险故事都在讲战胜自我,唯有这部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就像环岛中央那片光秃了一半的花圃,我们这么费心费力的与自我较劲,真的有意义吗?真的有人在乎吗?当然,如果你觉得我说的第二种可能,都没有实打实的证据,甚至之前培训过程中的伏笔,可能只是一种讽刺,暗喻女主终于还是再次栽了同一个跟头,那也是解释的通的。毕竟整个故事讲的,就是她看不清真相。但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导演之所以放了这么一个开放式结局,又没给出任何确凿的细节,本身就是在暗喻,无论活下来的是谁,结局都是一样的凄惨?也许,是时候放下这种无谓的对峙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重启一种新的人生,一种新的可能。就像最终那个森林里的画面,也许跑出去,才是最好的结局。

双重躯体影评

我看的字幕里,本片被译做了《二重身》这是个很好的译名,开始我也特别喜欢,比直译的《对决》来的有味道多了。但看完全片,仔细回味了一番剧情才发现,这部片子,真还得叫《对决》。和设定相似的《天鹅挽歌》不一样,本片实际上完全没在讨论什么科技,克隆人,自我认知与个体定义,整个故事唯一围绕着的,就只有“对决”这件事而已。表面上看,故事讲述了生活中极其内向,被动,窝囊的女主,突然得了“绝症”。原本只是因为怕母亲和男友受伤,同意“造”出了一个自己的克隆体,以便自己过世后接管自己的家庭和人生。没想到大半年过去,不但自己没死,替身反倒抢走了自己的家庭。于是女主痛下决心,雇了一个武术教练,努力克服内心对暴力的恐惧,只为了在决斗中干掉“抢”走她生活的替身,夺回自己的人生。这个主角人设和故事脉络,看起来和导演上一部作品《自卫的艺术》高度相似。但不仅故事后半的发展截然不同,同样懦弱的两位protagonist实际上所对抗的antagonist,也完全不是一回事。这里我要先提到一个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是bug的设定,就是女主的这个替身,虽然长得一模一样,但性格简直完全不一样。从克隆人的设定角度来说,这完全不合理啊,为什么呢?其实这正是揭开本片底层内核的一大伏笔。因为女主的这位替身,并不能算是任何所谓女主身份的延伸,映射,分裂…..而单纯只是,开启女主决心改变自我的一个“动机”,用剧作术语来说,它就是一个inciting incident。但,我并不是在说替身只是个工具人。她之所以是女主的克隆人,除开设定上提供趣味性,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符号。什么符号呢?这就关系到,女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让我们回顾一下,从开篇到中盘的种种小细节:一个人点了一大堆外卖回家,打开p站准备看orgy撸,这寂寞指数分明已经爆表了。然而当男朋友打来视频,没聊两句她就用“没事我也差不多要睡了”来谢绝男朋友的关心。开始我还以为这是在表达她和男友的关系名存实亡。然而看到后面她的自述,才明白这是因为她认为男朋友“在忙很重要的工作”,不想给他添麻烦,宁愿靠自慰来解决自己在身心上的情感需求。早起吐血去了医院,就因为看到等候席上别人断了手指,就和护士说自己“不紧急”。甚至在去医院前,还要先把染血的床单给洗了。住院后和男友视频,男友时不时收到未知信息的反应已经很明显是出轨了,女主也明显看破了,但就是没说破。医生和她尬聊自己死后想要选择土葬,原因是这样家人能因为扫墓而更记得住自己的存在。而讲完女主却依旧果断地表示自己想要火葬,简直死到临头都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即便看起来与母亲关系如此淡漠疏远(噩梦里的诘问,日常不接的电话),得绝症后母亲却竟然成了她想要安排替身的第一动机。那个宣传视频里,本体自杀的尸体还在旁边,家人就能坦然拥抱开门的替身。如此讽刺至极女主竟然还能被打动,再一次说明她心中真的一点都没有自己…..至此,女主的性格已经很明晰了。这就是一个极度自卑,不自爱,没有自我的空壳。宛如行尸走肉一样,因为孤僻与寂寞,把自己存在的所有价值,都依附在世间仅存的伴侣,和家人身上。同时,又因为害怕他们的离去,而愿意忽视所有端倪。乃至在母亲家里终于看清替身在抢她的家庭时,她甚至表示“她身上有什么你喜欢的?我学就是了”。如此抛弃自尊的行为,暴露的全是内在的怯懦。因此,当她决心斗争时,她并不是就真的擦亮了双眼,决心彻底的改变了。她还只不过是因为替身抢走了她人生中唯一的支柱,才这么愤怒的。她并没有真的意识到,她所谓的支柱,男朋友和母亲,根本需要的就不是她这个人,而只是她身上的功能性(一个女朋友,一个女儿)因此,这个替身所象征的符号便是,一个与自我较劲的空气靶子,一个死胡同,一张被刀子插在墙上的海报。她被设定成女主的克隆人,只不过是个障眼法。她以为她下定决心是为了战胜自我,实际上她的人生需要的根本是重新寻找自我。为什么这个故事里的每个配角都面瘫到像业余演员?为什么这个世界里有那么多的规则都荒谬到好像是编剧在偷懒?其实所有这些,都是在反衬女主过于无限度的忍耐。就像最近,我们现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吧。即便每天都这么魔幻,再怎么骂骂咧咧,最后不也还是低头继续过下去了?到底是世界太不可理喻,还是我们太懦弱?这恰恰是导演想让我们去思考的。我也很能理解,为什么很多观众不能get到这些点。毕竟,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对身边人这么无底线的忍耐。但我之所以特别能共情,是因为我明白,孤独的人,真的太需要太需要身边仅存的那些陪伴了…..在这种情况下,对自己深爱,且深深需要的人,是真的会一再退让,只为委曲求全的……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来探索结局的含义了。大部分人认为最后是替身活了下来。她毒杀了女主,然后抢了她的衣服伪装成原版,去比赛现场,上法庭。包括最后她说她不喜欢吃墨西哥菜(女主和替身刚见面时车上有说过自己很喜欢吃墨西哥菜),开着几乎烂到报废的车(与女主在跨越边境的路上时表示过自己不会开车,去决斗现场时也是一瘸一拐并解释说自己出了车祸)还有母亲在电话里不停叨逼叨有色隐形眼镜的事。所有这些线索看起来都排列的整整齐齐,铁证如山,准没跑了。但要是我把这些疑点列出来,你们再细品一下呢?首先,替身去决斗现场为什么要换成女主的衣服?应该没有人知道她们结伴去森林,要和裁判证明自己是原版,根本不需要整这一出。而且片头的决斗戏里,裁判甚至都分不清谁是替身谁是原版,还要让人自己说。其次,最后在车上,替身为什么会情绪崩溃,嚎啕大哭?有人可能会说,是因为她发现女主的生活实在是太可悲了,就算机关算尽抢到手来,也不过是一个天天嫌弃自己的男友,和一个天天叨逼叨的老母亲,两个人自私鬼。但请注意,这件事,早在aa互助会上,替身就和女主说过了。如果她早就意识到了这点,何必现在才彻底崩溃?这破人生还有什么好抢的?一起跨越边境重新开始各自新篇章不香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早在女主培训的时候,有次教练给她做题,看死亡照片判断死法,她唯一做错的一题,就是毒杀。做错过的事往往是最印象深刻的,因此女主没道理会最终再次死于替身的毒杀计谋。不然,前面也没必要特意设计这个铺垫了。有了这些疑点,我们就可以来推理另一种结局的可能性了。假设女主确实是没死,一早识破了替身的阴谋成功反杀。那么首先,她的衣服就没有疑点了,本来就是自己的。其次,决斗现场她说出车祸,很可能是将计就计。因为从之后男友和母亲的反应来看,毒杀女主这个计划显然是替身和他们一早串通过的。不然他们也不必一边法庭上作证说活下来的是原版,一边又叨逼叨隐形眼镜的事。那女主识破了这点的话,想要避免男友和母亲离开她,甚至加害于她,她就必须在他们面前假装自己是替身。毕竟她们早就明确表示过更喜欢替身的性格,能串通起来下这等狠手,更说明了决心。最后,车上的情绪崩溃,也再次点题。她做了这么多的牺牲,克服了如此之多内心对暴力与杀戮的恐惧,最后换来的,还是一个并不爱她的家庭,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人生。就像她的破车最后停在环形车道上,哪怕她的行径和车况如此可疑,来往的车辆也只不过按几声喇叭,就绕过她继续行进。这不就像这个荒谬的世界一样吗?发生了再多荒谬的事,再多悲剧,人们还是不会关心彼此,不会从历史中学到教训。就这样继续循环,往复,一切照旧。太多太多的冒险故事都在讲战胜自我,唯有这部带来了一种新的思考。就像环岛中央那片光秃了一半的花圃,我们这么费心费力的与自我较劲,真的有意义吗?真的有人在乎吗?当然,如果你觉得我说的第二种可能,都没有实打实的证据,甚至之前培训过程中的伏笔,可能只是一种讽刺,暗喻女主终于还是再次栽了同一个跟头,那也是解释的通的。毕竟整个故事讲的,就是她看不清真相。但咱就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导演之所以放了这么一个开放式结局,又没给出任何确凿的细节,本身就是在暗喻,无论活下来的是谁,结局都是一样的凄惨?也许,是时候放下这种无谓的对峙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重启一种新的人生,一种新的可能。就像最终那个森林里的画面,也许跑出去,才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