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无邪

  • 无邪

    无邪正片

    年份:2020 类型:剧情片

    主演:Mohammad

    导演: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地区:伊朗 / 捷克 / 德国

    语言:波斯语

二零云1

二零云2

剧情简介

郑予时(蚁大点饰)因为年幼人格养成时期,遭受到某些外在的压迫发展出第二人格-Noah,Noah的世界是寂静无声的,他保护着予时成长,却也让予时感到孤单。直到遇到了吴钲(张得中饰),吴钲的存在对予时来说就是浮木,予时想把吴钲据为己有,但是Noah始终对吴钲存有戒心,这激起了吴钲斗志,打算让Noah也接受自己...在这个时代,我们或许都必须用另一面去面对生活,直到遇见那个能让我们卸下武装的那个人...#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我在你面前可以是谁

1、如果說「無邪」二字,中國古籍最早出於論語,「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無邪」就是「無斜」,意即「直」,也就是直出人心。從二戰以來許多學者都分析過,將權威分為兩種,一種是出於外在的機構,是極權的權威,一種是出於生命的直覺,即良心的權威。

2、無邪(شیطان وجود ندارد,2020)這部電影的情節,甚至場景和交通工具(從市中心到郊野、到外國;從汽車到火車、到飛機),如同連環扣般,前後相續相成,嚴絲合縫,從第一章節的日常生活的汲營中出發,到第四章節天人合一般自由自在,充滿生命的氣息。劇情令人連連拍案的巧妙處,就在所有的轉折,能讓觀眾先意會到真相,之後再以影像和台詞表現出明確答案,同時也有足夠的線索與伏筆讓觀眾去構築故事不宣的背景。就連故事章節的小標題,也是幾經反轉,將寓意拔高,推陳出新。

3、如果仔細的說,第一個故事的第一個場景,包括一明一滅的電燈閃光、兩個人在地下停車場拖著一個麻袋,這旋即讓人聯想到可怕的謀殺事件。隨著劇情揭露,麻袋雖裝著白米——白米是一分盡忠職守的報酬,同時象徵一般人所求不外乎一口飯,可是謀殺訊息已灌注給觀眾,這警訊在故事尾端成真,而片頭明滅閃爍的燈光一直是一種警示,這樣的閃光,在馬路上的交通號誌轉換間、商店前的霓虹燈上,以及執刑室裡頭不斷的復現。是的,這一分工作讓他的家庭安康,可是於男主角自己而言,如果只是把自己當作工具來面對這個世界,靈魂形同抽離,最後當然剩下茫然了;然而慶幸的是,茫然也遠優於麻木。第二個故事是一場思想與意識具體化的鬥爭,人真的可以像工具或者機器一樣作為一個聽令反應的劊子手嗎——這讓我想到許多人批評美國狙擊手(American Sniper,2014)並非英雄,正是因為這個身分只聽令扣板機。每個人都可以為執行勤務找一分「合邏輯」的說法或解釋,可那不過是暫時安撫不寧心神的麻醉劑,作為一個人,該怎麼面對終究甦醒的那一天(注意,寢室中六個人夜不能寐;同時,佛洛姆說:「邏輯設若不被對生命的關懷所引導,那不是理性,而不過是乖違的智力活動。」)?在孟子書中有人假設了一個問題,至高無上的領導者舜的父親殺人,他會讓司法人員公正的執法嗎?如果大義滅親,舜又如何面對他自己?供出了父親,他活下去真有一分安寧嗎?面對現實中無解的困局,孟子的回答是:「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不僅如此,還「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第二個故事結束於一列疾馳的火車,而第三個故事從火車上下來一名青年,這名青年因為無意識的,也可以說是盲目的盡責,完成了一分行刑的工作,可是他的舉動帶給他所愛的人一道無法修補的裂痕,用白先勇書中的話講,那可是「一道連女媧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兩人該怎麼抉擇?只能保存著舊有的一分情,互道珍重。第四個故事勾勒出一個回應自身良心呼喚的男人(作為救人命的醫生,這身分設定在此十分重要),付出如何巨大的代價,卻甘之如飴——如他所說,他的內心「平靜」。這則故事中用動物故事的寓言,還有各種生態的意象,富有生命的息氣,將人順應天道(王陽明所謂「良知即天理」)而為,對生命萬化有感的一種作為,表達得很有意境。而年輕的、對未來有點不知所措的女孩,從這個男人,也就是其父親身上,重新找到了方向——這裡,父女相認的時機特別重要,是父親在自然山林之中,引出女孩子說出「我不殺生」這句話後,而這就是女孩子的生父與養父口中所謂「適當的時機」。

4、第一章以蒙昧小人(即常人)開章,以反襯與大人(即仁人)之別。第二章以孟子盡心上篇竊負而逃,談無可奈何現實中的一條自由之道。第三章如論語公冶長篇,孔子反覆以「不知其仁也」、「焉得仁」來作良心的叩問,並引出退讓、不與、拒絕是一種能力,也是保全生命、性情以至於人格的方法,甚至包括愛情的保全在內——故事中情侶關係的處理非常到味,其結果也是人情之必然與恰當;第四章將生生之德的火苗,遞給行走在迷途與長夜裡的下一個世代,這同時也是導演為全體人類薪火相傳的用心。從一、二章節的個人抉擇,進入第三章節社會與人際關係鏈,直至最後第四章節涉及歷史(上下世代)與宇宙生之秩序,精采!

5、羅伯特麥基的故事(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2006)一書中,說到故事中的價值走向時,提出故事有正面的價值,矛盾的價值,對立的價值,還有比負面更加負面的價值。而這四方面的價值在這部電影的四則故事中,分別以不等的質量與程度組成,因此,如此容易掌握的情節才能饒富意趣。

(一)正面價值主張,如:意識、愛、自由、正義⋯⋯ (二)負面矛盾價值,如:死亡、恨、奴役、不義⋯⋯ (三)對立的價值,如:無意識、冷漠、妥協、不公⋯⋯ (四)負面價值之負面,如:天譴或自責、以愛為名的恨、逃避自由、暴政⋯⋯

故事結構與價值上來說,第一則故事表面上是展現了一名奉公守法的正派人物,實際上編劇給了他無意識、冷漠、無能的評價。第二則故事中的青年逃離自己的義務,可是卻獲得一分自由,甚至一分快樂。第三個故事中,士兵犯下錯誤,幸而能自責自省,然而相應的懲罰無可逃脫,這懲罰並非來自於社會律令或當權機構,而是莊子所謂「天刑之」。最後一個故事裡,男人承擔了來自社會律令或當權機構加予他的剝奪與限制,喪失了所有,可是他卻有一分從容與超脫,有一分尊嚴與自重,卻擁有了萬有。四個片段,起承轉合,價值體系的變化大體從昏酣蒙昧走向意識甦醒,從失能走向有能,從冷漠走入愛,從拘禁走出而獲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