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

  •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正片

    年份:2017 类型:剧情片 剧情

    主演:甄济康,罗四维,包蕾,李智,王伟,马海洋,邱文洋

    导演:张小鲨

    地区:中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二零云1

二零云2

剧情简介

农民陈立根在村口捡到一具不知真假的外星人尸体,他认为尸体跟自己失踪的儿子有关,为了找回儿子,他开始守护尸体。

原创: 林赞 林赞说 1周前

【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 】

导演: 张小鲨

编剧:张小鲨

语言: 武汉方言

类型: 科幻 / CULT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片长:105min

农民陈立根在村口捡到一具不知真假的外星人尸体,他认为尸体跟自己失踪的儿子有关,为了找回儿子,他开始守护尸体。

看完《我儿子去了外星球》这部影片,第一感觉很有意思,很惊喜,展现了外星人背景下整个社会的浮世绘。逐渐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伪纪录片手法的使用、皮影戏的穿插,另一方面甚至还有情景再现等情节,用评论来说就是很“土味赛博朋克”、很“CULT”。

本片入围FIRST电影展产业场、长江青年影展展映,前几日也获得了洛杉矶华语电影节独立精神奖,这部佳作也即将于12月2日在爱奇艺与大家见面。以下为专访文字整理:

1

科幻下的浮世绘

Q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从题目中看是一部相对科幻的影片,但从整部影片观感上来说更具现实意义,并没有特别强调科幻感,反而借壳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浮世绘,您是如何构思并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张小鲨:因为我自己是看碟机长大的,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影迷,我喜欢的电影太杂太多,但是科幻电影一直是我的最爱,《E.T.外星人》《异形》《终结者2》这种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但我觉得在中国,无论你有多大投资,我们可能暂时无法制作好的科幻片,就算我们有刘慈欣,但我们也不一定能在影像上有很好的展现,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对未来中国将要产出的几部科幻片很担心也很期待。

可是,我又想拍科幻片,因此我根据民间新闻改编,用了自嘲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当下社会现实的故事,科幻成为了这部片的一个外衣,对现实观察的思考才是它的第一诉求,如果刻意强调科幻感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方向,那需要另外一种呈现方式,我目前的创作资源可能做不到。

所以我在创意和剧本方向上一直在平衡这两种类型的搭配,试图想要达到让观众相信“外星人不只美国有,中国也应该有”的目的,也想要表达我观察到的社会浮世绘。

导演张小鲨

Q

影片有科幻、悬疑、恐怖等诸多元素,但剧情核心又是父子情感,您最想突出什么?

张小鲨:我是一个影迷,因此这部片无意识中会有很多类型的元素混搭,有的多有的少。

因为是处女作,又想要的太多,因此我很“鸡贼”的用这个故事创意承载了我的各种类型欲望(哈哈哈)。

父子情感是主题,我觉得当今的年轻人都跟父母活在两个世界,我们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在父母眼里跟去了外星球没有区别。

但原本我想讲的不仅只有这些,我最想讲的关于“故乡在遗失”的主题,但全部被我剪掉了,那是一段将近十分钟的对话,我觉得太啰嗦太说教,会破坏掉观众的观影乐趣,比起表达欲望,观众能轻松有趣的观影是我更希望看到的,至于看完之后有没有回想,那就请各位哈姆雷特各自服用想要的“鸡汤”了。

Q

整部影片采用伪纪录片的方法进行拍摄,让人有很强的临场感,甚至在前半部分隐约有一定的恐怖氛围,您是如何想到要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这部影片?

张小鲨:第一个,伪记录一直我是非常喜欢的一种影像表达方式,但伪记录用在恐怖片较多,我自己觉得伪记录也很适合用在一些荒诞的喜剧故事里,比如《波拉特》就用的非常好。最近的桌面电影《网络迷踪》,我认为是伪记录的巅峰之作,这些影像方式在过去是不存在的,只会在现今出现,我觉得很有意思。

第二个,因为我选材了外星人这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实在太匪夷所思,我想让观众能更加相信和代入这个故事,所以我用了伪记录这种“看上去好像很真实”的创作手法来展现。

第三个,就是省钱啦,因为这是我的处女作,我的资源有限,我的演员和剧组人员可能都不是最专业的,我自己也会犯错,拍摄周期也只有16天,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的完成拍摄,包括硬盘损毁的设定其实也是为了在后期剪辑时,如果遇到因为不专业和意外造成的穿帮素材,剪辑就留有很多余地,这是一个实验的做法,但能规避掉很多问题,损毁效果无形中成为了一种剪辑手法,这也是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了的。

比起伪记录电影,我更希望观众的观感有CULT片和反类型的感觉,我是看影碟长大的一代,我自己为我的电影类型定义为——碟机笑片。

2

当外星人遇上皮影戏

Q

影片中除了伪纪录片的拍摄方法,还有皮影戏的穿插,并没有用科幻电影常用的特效,从开头到结尾,有衔接的展现,您对于影片中的皮影戏部分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张小鲨:我一直想把皮影形式用在电影里,而这部电影又需要很多穿插说明,原本这些说明是用文字展现,但我觉得太无聊了,因此我选择了皮影来“穿插”,来丰富观影感。

Q

皮影戏也使用在了幻想部分,最后父亲与儿子在太空船与儿子相遇并对话的皮影戏部分,所花费的时间是不是稍微有点长?看的时候会稍微有点累,是因为自身构想在拍摄过程中达不到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自身构想就要这样拍的呢?

张小鲨:在这里我先向观众道个歉,这里确实是整个影片的硬伤。

本来皮影只作为一种穿针引线以及剧情解释来使用的,最长的父子相会那一段其实已经花了很大的功夫以及最多的钱拍出来了,但无奈我在特效制作上缺乏经验,而且选错了特效指导,最后造成了毁灭性伤害,最终我只能选择皮影的方式把幻想的部分呈现出来。

如果非要做特效,那将要花更多的钱,我没有预算,我现在是工业底端的青年导演,也没有更好的资源去找好的特效人员,我曾经为此几个月辗转难眠,最后被迫选择了皮影的方式来呈现这一段。

皮影唱作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准确,让人觉得重复,也是因为唱作皮影的老艺人年纪都较大,难以理解我的需求,而我也不太会皮影的写作,皮影部分的写作是一个80岁的皮影艺人创作的,他有很多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我也应该尊重他们的创作,就很少去修改他的台本。

我去世的外公是唱皮影的,我受他影响很多,可能冥冥之中需要这一段吧,虽然别人会觉得长,但我自己是喜欢的,皮影这种艺术形式就是这样一个感觉。

因为前面的剪辑和节奏其实一直都很快,既然因为失误做不到高潮迭起,那我反过来想,这里慢下来也许挺好的,我觉得既反类型又很文艺。

3

再现的现实很不同

Q

很有意思的是,影片主要情节有硬盘损坏后又添加了情景再现的部分,这个部分也很有意思,可以分享一下情景再现的创作构思和意图吗?

张小鲨:我不知道情景再现在国外电视节目里有没有,但我们经常在国内的一些新闻节目里看到,我一直觉得这种“情景再现”的形式特别独特,在我的审美体系里,“情景再现”特别滑稽,因此我用在了影片里。

还有一个原因是,片中这两人的对话太过单薄无聊,我必须在影像上去做丰富,让观众不至于那么无聊。

而在情节设定上,因为硬盘损毁导致素材无法重现,所以我们必须要用情景再现来做“补充,这样就显得更加伪记录嘛。(哈哈哈)

Q

仔细去看情景再现的部分,“瘾君子”的住所中菩萨的位置在情景再现与现实中的位置不同,现实中是端坐着的,而情景再现部分则是倒下去的,这个细节有什么您自己的想法在其中吗?

张小鲨:这个就是刻意为之,既然是情景再现,那肯定是两个记者后来找“演员”去拍摄的嘛,“案发现场”肯定多少有点被破坏掉,如果有细心的观众,他们还能发现第二段情景再现有很多穿帮镜头,比如话筒穿帮,灯光穿帮,这都是有意为之的,来增加戏谑和“情景再现”的荒诞感。

4

歌曲反差展现生活悲喜

Q

影片中的音乐运用很富有意味,尤其是在检查外星人尸体的时候选择了《2001太空漫游》中的音乐《Blue Danube (Reprise)》,为什么会选择这首音乐?

张小鲨:《2001太空漫游》当然是因为库布里克啦!但用在这部电影里却是一种反差萌,我作为一个小粉丝,用了一种自嘲的方式致敬啦!(啊哈哈哈哈)

Q

另外还有一首邓丽君的《小城故事》也在影片中多次使用,从疯母亲马小凤口中唱出,和整部影片所展现的现实其实偏差挺大的,您为什么会选择让疯母亲唱出来这首曲子?整体运用有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张小鲨:我们父母那一代基本都是邓丽君的粉丝,我是80后,小时候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听到这邓丽君,我在写剧本时,想要让片中的母亲一直唱歌,因此我就选择了这首《小城故事》,她唱这首歌就像在唱给自己儿子听,也是对她自己的一种情感安慰。

同时,这首歌是有一些空间和主题呼应的,我选景的这个地方是长江中心的一个孤岛,是一个荒废的村子,而它的江对面却是市中心。

这个空间很有代表性,特别像发展中的中国,我们一面是拆掉的农村和旧城,一面是建设中的新城,人们在这种“小城故事”中营生、相爱、分离、死亡,有很强烈的悲痛感,片子的原名叫《E.T.悲伤乐园》。

贾樟柯的电影和我自己对现实的观察给了我一些很重的感悟,但我选择了一种有趣和荒诞的形式来表达这些。

5

演员与展望

Q

演员的表演为什么有时候有出戏感?

张小鲨:我的演员都是本地的一些栏目剧演员,他们没学过表演,演起戏来甚至不接戏,但平常他们都有在一些外来的电视剧组做群众和特约演员。

我很早接触过他们,觉得他们有一种奇怪的属于自己的表演系统,而且出奇的相似,我自己叫他们这种表演为“野生表演”,这个表演系统特别适合这部电影的气质,会有一种假假的荒诞感,我自己在他们的表演里能感受到很多我自己审美的趣味,当然,也有很多观众朋友不喜欢这种表演啦。

Q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是一部软科幻作品,您未来是否还是想要拍摄一部纯科幻的作品?

张小鲨:当然想啊,但我觉得我现在没有资源和条件去拍硬科幻,接下来,我可能还要拍一部类似的迷影电影,会慢慢去做一些能掌控的特效,需要慢慢来。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影评

原创: 林赞 林赞说 1周前

【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 】

导演: 张小鲨

编剧:张小鲨

语言: 武汉方言

类型: 科幻 / CULT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

片长:105min

农民陈立根在村口捡到一具不知真假的外星人尸体,他认为尸体跟自己失踪的儿子有关,为了找回儿子,他开始守护尸体。

看完《我儿子去了外星球》这部影片,第一感觉很有意思,很惊喜,展现了外星人背景下整个社会的浮世绘。逐渐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伪纪录片手法的使用、皮影戏的穿插,另一方面甚至还有情景再现等情节,用评论来说就是很“土味赛博朋克”、很“CULT”。

本片入围FIRST电影展产业场、长江青年影展展映,前几日也获得了洛杉矶华语电影节独立精神奖,这部佳作也即将于12月2日在爱奇艺与大家见面。以下为专访文字整理:

1

科幻下的浮世绘

Q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从题目中看是一部相对科幻的影片,但从整部影片观感上来说更具现实意义,并没有特别强调科幻感,反而借壳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浮世绘,您是如何构思并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的?

张小鲨:因为我自己是看碟机长大的,算得上是一个超级影迷,我喜欢的电影太杂太多,但是科幻电影一直是我的最爱,《E.T.外星人》《异形》《终结者2》这种电影对我的影响很大,但我觉得在中国,无论你有多大投资,我们可能暂时无法制作好的科幻片,就算我们有刘慈欣,但我们也不一定能在影像上有很好的展现,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对未来中国将要产出的几部科幻片很担心也很期待。

可是,我又想拍科幻片,因此我根据民间新闻改编,用了自嘲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当下社会现实的故事,科幻成为了这部片的一个外衣,对现实观察的思考才是它的第一诉求,如果刻意强调科幻感可能是一个错误的方向,那需要另外一种呈现方式,我目前的创作资源可能做不到。

所以我在创意和剧本方向上一直在平衡这两种类型的搭配,试图想要达到让观众相信“外星人不只美国有,中国也应该有”的目的,也想要表达我观察到的社会浮世绘。

导演张小鲨

Q

影片有科幻、悬疑、恐怖等诸多元素,但剧情核心又是父子情感,您最想突出什么?

张小鲨:我是一个影迷,因此这部片无意识中会有很多类型的元素混搭,有的多有的少。

因为是处女作,又想要的太多,因此我很“鸡贼”的用这个故事创意承载了我的各种类型欲望(哈哈哈)。

父子情感是主题,我觉得当今的年轻人都跟父母活在两个世界,我们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在父母眼里跟去了外星球没有区别。

但原本我想讲的不仅只有这些,我最想讲的关于“故乡在遗失”的主题,但全部被我剪掉了,那是一段将近十分钟的对话,我觉得太啰嗦太说教,会破坏掉观众的观影乐趣,比起表达欲望,观众能轻松有趣的观影是我更希望看到的,至于看完之后有没有回想,那就请各位哈姆雷特各自服用想要的“鸡汤”了。

Q

整部影片采用伪纪录片的方法进行拍摄,让人有很强的临场感,甚至在前半部分隐约有一定的恐怖氛围,您是如何想到要用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这部影片?

张小鲨:第一个,伪记录一直我是非常喜欢的一种影像表达方式,但伪记录用在恐怖片较多,我自己觉得伪记录也很适合用在一些荒诞的喜剧故事里,比如《波拉特》就用的非常好。最近的桌面电影《网络迷踪》,我认为是伪记录的巅峰之作,这些影像方式在过去是不存在的,只会在现今出现,我觉得很有意思。

第二个,因为我选材了外星人这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实在太匪夷所思,我想让观众能更加相信和代入这个故事,所以我用了伪记录这种“看上去好像很真实”的创作手法来展现。

第三个,就是省钱啦,因为这是我的处女作,我的资源有限,我的演员和剧组人员可能都不是最专业的,我自己也会犯错,拍摄周期也只有16天,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的完成拍摄,包括硬盘损毁的设定其实也是为了在后期剪辑时,如果遇到因为不专业和意外造成的穿帮素材,剪辑就留有很多余地,这是一个实验的做法,但能规避掉很多问题,损毁效果无形中成为了一种剪辑手法,这也是我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设定好了的。

比起伪记录电影,我更希望观众的观感有CULT片和反类型的感觉,我是看影碟长大的一代,我自己为我的电影类型定义为——碟机笑片。

2

当外星人遇上皮影戏

Q

影片中除了伪纪录片的拍摄方法,还有皮影戏的穿插,并没有用科幻电影常用的特效,从开头到结尾,有衔接的展现,您对于影片中的皮影戏部分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张小鲨:我一直想把皮影形式用在电影里,而这部电影又需要很多穿插说明,原本这些说明是用文字展现,但我觉得太无聊了,因此我选择了皮影来“穿插”,来丰富观影感。

Q

皮影戏也使用在了幻想部分,最后父亲与儿子在太空船与儿子相遇并对话的皮影戏部分,所花费的时间是不是稍微有点长?看的时候会稍微有点累,是因为自身构想在拍摄过程中达不到的不得已而为之,还是自身构想就要这样拍的呢?

张小鲨:在这里我先向观众道个歉,这里确实是整个影片的硬伤。

本来皮影只作为一种穿针引线以及剧情解释来使用的,最长的父子相会那一段其实已经花了很大的功夫以及最多的钱拍出来了,但无奈我在特效制作上缺乏经验,而且选错了特效指导,最后造成了毁灭性伤害,最终我只能选择皮影的方式把幻想的部分呈现出来。

如果非要做特效,那将要花更多的钱,我没有预算,我现在是工业底端的青年导演,也没有更好的资源去找好的特效人员,我曾经为此几个月辗转难眠,最后被迫选择了皮影的方式来呈现这一段。

皮影唱作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准确,让人觉得重复,也是因为唱作皮影的老艺人年纪都较大,难以理解我的需求,而我也不太会皮影的写作,皮影部分的写作是一个80岁的皮影艺人创作的,他有很多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我也应该尊重他们的创作,就很少去修改他的台本。

我去世的外公是唱皮影的,我受他影响很多,可能冥冥之中需要这一段吧,虽然别人会觉得长,但我自己是喜欢的,皮影这种艺术形式就是这样一个感觉。

因为前面的剪辑和节奏其实一直都很快,既然因为失误做不到高潮迭起,那我反过来想,这里慢下来也许挺好的,我觉得既反类型又很文艺。

3

再现的现实很不同

Q

很有意思的是,影片主要情节有硬盘损坏后又添加了情景再现的部分,这个部分也很有意思,可以分享一下情景再现的创作构思和意图吗?

张小鲨:我不知道情景再现在国外电视节目里有没有,但我们经常在国内的一些新闻节目里看到,我一直觉得这种“情景再现”的形式特别独特,在我的审美体系里,“情景再现”特别滑稽,因此我用在了影片里。

还有一个原因是,片中这两人的对话太过单薄无聊,我必须在影像上去做丰富,让观众不至于那么无聊。

而在情节设定上,因为硬盘损毁导致素材无法重现,所以我们必须要用情景再现来做“补充,这样就显得更加伪记录嘛。(哈哈哈)

Q

仔细去看情景再现的部分,“瘾君子”的住所中菩萨的位置在情景再现与现实中的位置不同,现实中是端坐着的,而情景再现部分则是倒下去的,这个细节有什么您自己的想法在其中吗?

张小鲨:这个就是刻意为之,既然是情景再现,那肯定是两个记者后来找“演员”去拍摄的嘛,“案发现场”肯定多少有点被破坏掉,如果有细心的观众,他们还能发现第二段情景再现有很多穿帮镜头,比如话筒穿帮,灯光穿帮,这都是有意为之的,来增加戏谑和“情景再现”的荒诞感。

4

歌曲反差展现生活悲喜

Q

影片中的音乐运用很富有意味,尤其是在检查外星人尸体的时候选择了《2001太空漫游》中的音乐《Blue Danube (Reprise)》,为什么会选择这首音乐?

张小鲨:《2001太空漫游》当然是因为库布里克啦!但用在这部电影里却是一种反差萌,我作为一个小粉丝,用了一种自嘲的方式致敬啦!(啊哈哈哈哈)

Q

另外还有一首邓丽君的《小城故事》也在影片中多次使用,从疯母亲马小凤口中唱出,和整部影片所展现的现实其实偏差挺大的,您为什么会选择让疯母亲唱出来这首曲子?整体运用有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味?

张小鲨:我们父母那一代基本都是邓丽君的粉丝,我是80后,小时候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听到这邓丽君,我在写剧本时,想要让片中的母亲一直唱歌,因此我就选择了这首《小城故事》,她唱这首歌就像在唱给自己儿子听,也是对她自己的一种情感安慰。

同时,这首歌是有一些空间和主题呼应的,我选景的这个地方是长江中心的一个孤岛,是一个荒废的村子,而它的江对面却是市中心。

这个空间很有代表性,特别像发展中的中国,我们一面是拆掉的农村和旧城,一面是建设中的新城,人们在这种“小城故事”中营生、相爱、分离、死亡,有很强烈的悲痛感,片子的原名叫《E.T.悲伤乐园》。

贾樟柯的电影和我自己对现实的观察给了我一些很重的感悟,但我选择了一种有趣和荒诞的形式来表达这些。

5

演员与展望

Q

演员的表演为什么有时候有出戏感?

张小鲨:我的演员都是本地的一些栏目剧演员,他们没学过表演,演起戏来甚至不接戏,但平常他们都有在一些外来的电视剧组做群众和特约演员。

我很早接触过他们,觉得他们有一种奇怪的属于自己的表演系统,而且出奇的相似,我自己叫他们这种表演为“野生表演”,这个表演系统特别适合这部电影的气质,会有一种假假的荒诞感,我自己在他们的表演里能感受到很多我自己审美的趣味,当然,也有很多观众朋友不喜欢这种表演啦。

Q

《我儿子去了外星球》是一部软科幻作品,您未来是否还是想要拍摄一部纯科幻的作品?

张小鲨:当然想啊,但我觉得我现在没有资源和条件去拍硬科幻,接下来,我可能还要拍一部类似的迷影电影,会慢慢去做一些能掌控的特效,需要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