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 » 纪录片 » 科伦拜校园事件

  • 科伦拜校园事件

    科伦拜校园事件正片

    年份:2002 类型:纪录片

    主演:马特·斯通,布兰登·T·杰克逊,罗布·许贝尔,玛丽莲·曼森,查尔顿·赫斯顿,迪克·克拉克,迈克尔·摩尔,Denise·Ames

    导演:迈克尔·摩尔

    地区:加拿大

    语言:英语

二零云1

二零云2

剧情简介

这部记录片拍摄的起因是美国哥伦比亚中学的校园枪击事件。纪录片人摩尔着眼于大屠杀的背景、环境以及公众对这个事件反应,深入到美国暴力事件的本质,把枪支作为一种符号来探讨美国自由和自我毁灭之间的联系与矛盾。  摩尔通过与南方公园作者MattStone、美国枪支协会时任主席CharltonHeston和音乐人MarilynManson等人的互动,逐步揭示出科伦拜恩大屠杀发生和美国高暴力犯罪的根源。

①恐惧:

美国人似乎一直活在一种摆脱不掉的恐惧之中,他们要在枕头底下放一把上了膛的手枪,门上要扣好三把锁,接受采访的人说在场的任何人都可能在下一秒行凶,说不定面前的这架摄像机就藏着杀人暗器。

相比之下,加拿大人犹如生活在天堂之中。他们出门从来不锁门,即使有时家里进小偷了也「不长记性」;在这个种族繁多的地方,少数群体觉得自己生活得很自在;叛逆的高中生遇到「你怎么对待你讨厌的人」这样的问题,也只是轻松地耸耸肩,「嘲讽一下他,开开玩笑。」

同样是拥有持枪自由的国家,加拿大的枪击案要远远少于美国,甚至警察局局长都想不起来近几年来究竟发生了多少案件。可美国的枪击声却屡屡惊动世界。

②可能的原因: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形成错误导向,贩卖武器的公司企图靠恐惧盈利,种族歧视,家庭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

美国媒体充斥着大量暴力事件,这与加拿大大相径庭——加拿大的电视总是展现国泰民安的美好景象。媒体认为,只有暴力事件才能抓住人们的眼球,报道像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这样「无关痛痒」的内容只能让观众变得懒洋洋。而实际上,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却是在逐年降低的,但是人们一

同时,他们还热衷于选择性报道黑人的犯罪案件,Moore将各种关于黑人犯罪的报道拼贴在一起,这产生了一种戏剧化的效果,种族歧视的现状立刻暴露了。选择性报道无疑给黑人群体贴上了带有消极色彩的标签,强化了大众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使两个种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恐惧情绪的蔓延无疑也为贩卖武器的公司带来了利益。或者就像影片中所说的,他们依靠恐惧获得暴利。

③自由

以一种自由去质疑自由的根基——持枪自由是防止政府走向专制与暴力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光所指向之处无非两种,第一种就是持枪自由存在的合理性,个人认为这条路走不通,因为这一原则的设立原因是和所有权利法案的存在意义相同的。质疑这一自由,也就要相应地质疑其余剩下的所有自由。而枪击案、各种惹人厌的言论之类的,恰恰是为了保护自由而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第二种就是思考枪击案发生如此频繁背后的深层原因,当然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了,它指向了一个社会根源的弊病。其实我们又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只关注第一点而不看第二点,我们所做的似乎只是把行凶之人手中的枪没收了,但是还有刀啊,还有拳头啊。这样看来,第一条只是扬汤止沸。

科伦拜校园事件影评

①恐惧:

美国人似乎一直活在一种摆脱不掉的恐惧之中,他们要在枕头底下放一把上了膛的手枪,门上要扣好三把锁,接受采访的人说在场的任何人都可能在下一秒行凶,说不定面前的这架摄像机就藏着杀人暗器。

相比之下,加拿大人犹如生活在天堂之中。他们出门从来不锁门,即使有时家里进小偷了也「不长记性」;在这个种族繁多的地方,少数群体觉得自己生活得很自在;叛逆的高中生遇到「你怎么对待你讨厌的人」这样的问题,也只是轻松地耸耸肩,「嘲讽一下他,开开玩笑。」

同样是拥有持枪自由的国家,加拿大的枪击案要远远少于美国,甚至警察局局长都想不起来近几年来究竟发生了多少案件。可美国的枪击声却屡屡惊动世界。

②可能的原因: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形成错误导向,贩卖武器的公司企图靠恐惧盈利,种族歧视,家庭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

美国媒体充斥着大量暴力事件,这与加拿大大相径庭——加拿大的电视总是展现国泰民安的美好景象。媒体认为,只有暴力事件才能抓住人们的眼球,报道像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这样「无关痛痒」的内容只能让观众变得懒洋洋。而实际上,暴力事件的发生率却是在逐年降低的,但是人们一

同时,他们还热衷于选择性报道黑人的犯罪案件,Moore将各种关于黑人犯罪的报道拼贴在一起,这产生了一种戏剧化的效果,种族歧视的现状立刻暴露了。选择性报道无疑给黑人群体贴上了带有消极色彩的标签,强化了大众对黑人的刻板印象,使两个种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恐惧情绪的蔓延无疑也为贩卖武器的公司带来了利益。或者就像影片中所说的,他们依靠恐惧获得暴利。

③自由

以一种自由去质疑自由的根基——持枪自由是防止政府走向专制与暴力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光所指向之处无非两种,第一种就是持枪自由存在的合理性,个人认为这条路走不通,因为这一原则的设立原因是和所有权利法案的存在意义相同的。质疑这一自由,也就要相应地质疑其余剩下的所有自由。而枪击案、各种惹人厌的言论之类的,恰恰是为了保护自由而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第二种就是思考枪击案发生如此频繁背后的深层原因,当然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了,它指向了一个社会根源的弊病。其实我们又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只关注第一点而不看第二点,我们所做的似乎只是把行凶之人手中的枪没收了,但是还有刀啊,还有拳头啊。这样看来,第一条只是扬汤止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