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童年的终结评论

本来不想写这部电视的剧评,但是这几天回答了很多问题,还是整理整理写一篇首先最主要的,就是电视在改编的时候,或许编剧就把“童年”的意义理解错了,所以才反复在剧中提到孩子们——“他们像所有孩子们一样离开了你们”——“你们也应该像父母一样放手”这是超智对米洛说的,也是编剧自己对“童年”的理解。其实原著作者很可能是将人类的初级阶段比作“童年”阶段,而进化后的孩子才是“成年”阶段,当人类的下一代终于进化,上一代的人们作为童年阶段就终结了,下一代的孩子们成熟起来,融入了宇宙超智的大怀抱之中,和超智融合为一体。就像孩子长大了(进化),终于离开童年时的世界(地球),走入人群当中(超智),迎来自己人生(进化历程)的新阶段,这就是所谓的“童年的终结”。有人说科技的尽头就是神学,这部电视也好,原著也好确实带着浓厚的玄学色彩,但不是基督教人格化的神学,不是救世主,不是三位一体论,不是什么神迹,而更接近于道家的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应运而生,是唯一,也是所有,可分离,也不可分离。最近看《摩诃婆罗多》中《薄伽梵歌》一段,也有和“超智”接近的“无上我”理论,代表世间诸谛,存在于一切万物之中。在西方,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神学论,也是类似的概念。说到了神迹,剧中有一个调侃的话题,EP1中Ricky和Ellie在家中烛光晚餐,Ellie说“这真不错,只有他们俩,还有外面五千人”。Ricky说“也许一会给他们送点面包和鱼去,他们会喜欢的”。这里是用上了《马太福音》中“五饼二鱼”的典故,传说耶稣当年用五饼二鱼掰开分给五千人,众人吃饱剩下的还装满十二个篮子的神迹故事(此处的loaves应该翻译成面饼,字幕组很明显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直译成了面包)。剧中Ricky和Ellie以此调侃外面的人,虽然遗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却仍然用传统的宗教方式,在膜拜超主。有人问为什么超主要毁灭地球,不是被毁灭,剧中有说是吸收融合,其他星球的很多文明,也都经过了这样的进化,这次是正好轮到了地球。而且一开始片头就展现给大家各自疾病、战争、冲突、污染等各种人类可能会毁灭自己的画面,超主为了避免人类自我毁灭,所以来到地球成为监管者,并按照超智的指示,帮助人类进化。接着又有人问,“黑人表达的意思是给哪怕留下一丝丝念想后来,超主就给他留了个片尾曲,既然不是爆炸就没必要这样(留音乐)”,这里就需要这样理解——人类文明的童年阶段终结了,进化成了超智,不再是个体意识,而是融入群体意识,一即是万物的超智中去了。既然没有个体自我这种意识,就不会再有音乐艺术文化这类从个体人性衍生出来的元素作品,例如超智的想法与智慧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人类自我意识下创造的作品,也无法在超智中得到延续。如同剧中所说的,人类和下一代的孩子都无法沟通,因为下一代的孩子,已逐渐成为了超智。 人类进化融入超智,但进化后就不再是人类,不再以人类思维思考,不再以人类的方式生存,音乐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超主则是在进化过程中走向了另一个分叉,剧中也说超主走到了他们进化过程的顶端,无法再进化,也无法融入超智。这里让我想到当年看《终结者外传》时,曾说人类的大脑就像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可惜的是人死之后,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存档保留。超主比人类智慧更高,可以迅速学习人类所有的语言,但依然无法突破个体的束缚,无法摆脱种族生物的客观约束,困于一个个单独的肉身,用和人一样低效的方式繁衍,有生就有灭,是唯物的存在。而超智摆脱了个体局限,能直接进行精神融合,一即是众,众也是一,所有的智慧想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唯心(唯智)的存在,无始也无终(很接近佛教理论),所以他羡慕人类。这里能看出超主是仍然保留了自我意识的种族,所以一边羡慕人类,一边也能理解人类对自身文明的怀念和珍惜,所以他留下了一段音乐。就像是一个人成年后,不会再玩幼儿时的玩具,下一代的人类进化融入超智,音乐也就不存在了,而超主能理解超智,明白进化的意义,但也有自我个体意识,能理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童年的珍贵,童年结束了,但童年也有其自身价值(唯心虽然高高在上,唯物也有自身价值),不应被众生彻底遗忘,所以留下音乐作为一种怀念。